钜大LARGE | 点击量:1187次 | 2018年05月30日
锂电池三元材料10大研究进展
1高镍三元材料
一般来说,高镍的三元正极材料是指材料中镍的摩尔分数大于0.6,这样的三元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和低成本的特点,但也存在容量保持率低,热稳定性能差等缺陷。
盘点:锂电池三元材料10大研究进展
通过制备工艺的改进可以有效改善材料性能。颗粒的微纳尺寸以及形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性能。因此目前主要的制备方法是将将不同原料均匀分散,通过不同生长机制,得到比表面积大的纳米球形颗粒。
在众多制备方法中,共沉淀法与高温固相法结合是目前的主流方法,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得到原料混合均匀、材料粒径均一的前驱体,然后经过高温煅烧得到表面形貌规整、过程易于控制的三元材料,这是目前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喷雾干燥法较共沉淀法过程简单,制备速度快,所得材料形貌并不亚于共沉淀法,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力。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阳离子混排和充放电过程中相变等缺点,通过掺杂改性和包覆改性能够有效得到改善。在抑制副反应发生和稳定结构的同时,提高导电性、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存储性能以及高温高压性能,仍将是研究的热点。
2富锂三元材料
下图为富锂三元正极材料xLi2MnO3˙(1-x)LiMn1/3Ni1/3Co1/3O2(0.1≤x≤0.5)的结构示意图,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可脱出更多的锂,具有宽电压窗口和高比容的优势,近年来被研究者所青睐。
这种材料之所有具有高电压的特点,而且首次充放电机理与后续充电不同:首次充电会引起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充电曲线上有两个以4.4V为分界的不同的平台,第二次充电过程中,其充电曲线不同于第一次的曲线,由于第一次充电过程中Li2O从层状结构的Li2MnO3中不可逆的脱出,在4.5V左右的平台消失。
采用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喷雾热解法和共沉淀法可以制备出不同结构的富锂三元正极材料,其中,使用较多的是共沉淀法,且每一种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盘点:锂电池三元材料10大研究进展
富锂三元材料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是下一代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所需的关键材料之一,但对于大规模应用。
该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脱嵌锂机理的认识不足,无法解释材料库伦效率将低、材料性能差异大等现象;
(2)掺杂元素研究不够充分,较单一;
(3)由于在高电压下正极材料受到电解液的侵蚀,造成差的循环稳定性;
(4)商业化应用较少,在安全性能方面的考察不够全面。
3单晶三元正极材料
锂电三元材料在高电压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二次粒子或团聚态单晶后期可能会出现一次粒子界面粉化或团聚态单晶分离的现象,造成内阻变大、电池容量衰减快、循环变差。
单晶型高电压三元材料,可以提高锂离子传递效率,同时减小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从而提高材料在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首先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三元材料前驱体,然后在高温固相的作用下,得到单晶LiNi0.5Co0.2Mn0.3O2。
这种材料材料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在3~4.4V下,扣式电池0.1放电比容量可达186.7mAh/g,全电池13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为初始放电容量的98%,是一种电化学性能优异的三元正极复合材料。
新正锂业采用独特的制备工艺,自行设计和装配了先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在国际上首次大规模化生产微米级单晶颗粒改性尖晶石锰酸锂和镍钴锰酸锂三元系正极材料,达到年产500吨的生产能力。
盘点:锂电池三元材料10大研究进展
石墨烯具有单层原子厚度的二维结构,结构稳定,电导率可达1×106S/m。石墨烯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具有以下优点:①导电和导热性好,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安全性;②相对于石墨,石墨烯储锂空间多,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③颗粒尺度为微纳米量级,锂离子的扩散路径短,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功率性能。
JAN课题组利用研磨方法,首先将石墨烯和811型三元材料混合,然后50℃环境下搅拌8h,再经过干燥,得到石墨烯/811复合材料。由于石墨烯的改性作用,正极材料的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都具有显著的提高。
WANG在沉淀法制备三元前体时加入石墨烯,片层结构石墨烯的加入其空腔结构降低了一次颗粒的团聚,缓解外压从而减少二次颗粒碾压的破碎,石墨烯的三维导电网络提高了材料高倍率性和循环性能。
盘点:锂电池三元材料10大研究进展
5高电压电解液
三元材料由于具有高电压窗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然而,由于目前商业用的碳酸酯基电解液电化学稳定窗口低,高压正极材料至今仍未产业化。
当电池电压达到4.5(vs.Li/Li+)左右时电解液便开始发生剧烈的氧化分解,导致电池的嵌脱锂反应无法正常进行。通过开发和应用新型的高压电解液体系或者高压成膜添加剂来提高电极/电解液界面的稳定性是研发高电压型电解液的有效途径。
盘点:锂电池三元材料10大研究进展
上一篇:我国石墨烯产业迎发展良机
下一篇:石墨烯产业化障碍有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