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建设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原理

钜大LARGE  |  点击量:1071次  |  2020年11月26日  

放电时电极周围的变化


是放电时锂离子嵌入和迁移的示意图。在负极,碳层之间存在锂离子,负极比正极的能量高。外部存在负载时,负极的锂离子释放电子,向能量低的正极迁移。从负极脱嵌的锂离子,通过电解液和隔膜小孔向正极迁移,嵌入层状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中。同时,电子被接收,锂离子被固定而变得稳定。假如过放电,锂离子过多地聚集在正极,会使内阻增大,电池发热,导致急剧劣化。从图1中可见,负载电流(电池容量)几乎是由可移动的锂离子数量决定的。电子从集流体活性物质中穿过,到达外部端子。正极的集流体为铝,负极的集流体为铜。这样做的理由是:在正负极各自的电势下,铝和铜是不会被锂离子掺杂(渗透)的金属。


充电时,外部电压施加在外部端子上,强制出现与放电反应相反的反应。由此,正极的锂离子释放电子,在电场用途下通过电解液迁移到负极,嵌入负极的活性物质内部。同时,电子被接收,锂离子被负极活性物质固定。锂离子在电解液中快速迁移,在负极表面减速,在负极活性物质内部非常缓慢地扩散。这与汽车离开高速公路,进入普通公路,然后驶入自家附近街道的过程相似。充电时,锂离子在负极表面呈现拥堵状态。


充电时电池在劣化


作为电解液的有机溶剂在正极分解,在负极表面与锂离子发生反应,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因此,迁移的锂离子数量减少,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充电时,在负极表面刻意制造这个让化学反应容易发生的状态。这与后面讲到的电池劣化相关内容也有关联。另外,过充电使锂离子在负极过多聚集,内阻增大,电池发热,会导致急剧劣化。


SOC和电压的关系


OCV是由构成电池的材料决定的。展示了以0.02C的微弱电流充放电时的充放电曲线和OCV的关系。横轴表示SOC,纵轴表示电压。


假如进行微弱电流的充放电,端子电压只比OCV高了I×R(充电电流×电池内阻)。放电时,端子电压比OCV低I×R(放电电流×电池内阻)。从SOC来看,充电电压和放电电压的平均值几乎与OCV一致。从中可以看出,SOC高的地方,OCV也高;SOC低的地方,OCV也低。而且,OCV和SOC的关系几乎与温度变化不相关,是稳定的。因此,对SOC上下限进行管理,就是对OCV上下限进行管理。


过充电和过放电的控制方法


充电时,端子电压比OCV高,假如端子电压控制在上限电压以下,就可以防止过充电。而放电时,端子电压低于OCV,假如端子电压被控制在下限电压以上,就可以防止过放电。OCV的上下限值,OCV-SOC曲线的斜率,根据所用正极材料的不同而变化。一般而言,含镍的正极材料具有大容量,含有锰的正极材料具有高电压,使用磷酸铁的正极材料具有低电压、低斜率(接近平坦)的变化趋势。


内阻的电子电路建模


电池内部的电流源自锂离子的迁移:在电解液内快速迁移时,电解质的电阻;在电极表面迁移时,毫秒级反应时间的表面电阻和表面电容,以及耗时30min到几小时的缓慢反应的扩散电阻和扩散电容。电极的表面电容也称双电层电容,与双电层电容器(EDLC)的原理相同。图4是将每个电化学反应与电路的瞬态响应进行拟合,并拟合R和C的参数,使其匹配电池的响应时间的等效电路模型。这是一个电化学反应的抽象模型,可以很简单地转换为电化学反应方程式,因此在电池控制中经常使用。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