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543次 | 2021年11月24日
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破题如何落地?
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目前已经成为政、产、研、用四方关注的一大焦点,这一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能否顺利完成,也关系到新能源特别是纯电动汽车能否保持其在我国能源革命中的战略地位。
早在2006年,国家工信部、科技部和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台《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规定,就明确提出电动汽车(含混合动力汽车等)生产公司要负责回收、处理其销售的电动汽车上的蓄电池,并要求将废蓄电池等危险废物交给有资质公司进行处理。这也是我国较早对电动汽车报废电池处理出台的政策法规。
2014年十二月,财政部等四部委就联合下发《有关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汽车生产公司作为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负责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回收。
2016年十二月,工信部组织编制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明确鼓励汽车生产公司、电池生产公司、回收拆解公司与综合利用公司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网络。
2017年二月初,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公布《有关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及“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建立完善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推进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梯级利用”。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体现出国家层面对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工作的重视。假如说2006年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只是对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的“未雨绸缪”,那么时隔11年后的《有关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算得上是对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的“系统部署”。但在实际运行中,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却并未真正实现“产业化”落地。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未能“产业化”落地的首先是责任主体。上述政策中,均明确了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为汽车生产公司,但目前很多新能源整车公司并未真正承担起“主体”的责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首批批量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其动力锂离子电池还未进入大规模报废期。没有实际应用,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尽管目前已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等开始着手布局动力锂电回收,但回收的电池数量较少,难以形成产业化相关相关经验,这让整车公司的回收布局看上去还都处于“构想”阶段。
尽管如此,很多构想还是“看上去很美”。如北汽新能源计划利用其到2020年建成的312个遍布全国的独立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网络,通过消费服务政策创新促进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规范回收,并以换点出租车为基础,实践动力锂离子电池充换电、维保、检测、梯次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模式。
谁生产,谁负责。说到底,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回收主体是整车公司,但真正进行循环利用并不是整车公司的强项。而作为电池供应商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公司,在这方面似乎显得责无旁贷。实际上,电池公司在这方面,有着比整车公司更具体的回收路线图。
具有循环产业链的比亚迪,既是电池生产着,也是整车制造者,其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方面具备天然优势,因此布局也较早。为此,比亚迪设立了专门的回收检测体系,从电池回收到筛选检测、梯次利用,再到最后的拆解回收都可在自有或合作的厂进行,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链条基本形成,也为其他公司布局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供应了有益的参考。
此外、CATL、国轩高科、中航锂电、沃特玛、比克等知名电池生产公司,也都提前实现了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方面的完整布局,将自身产品进行回收检测后,梯次利用至分布式储能或小型动力系统中,再运往电池回收公司进行拆解。然而这种公司内部的循环链条布局始终属于“单打独斗”,一个电池厂对一个或多个整车厂的回收模式,有关国内上百家整车厂和电池厂,以及后续面对的以“GWh”为单位计算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报废量来说,都将会力不从心。如何在全产业链条中形成有价值的回收产业链,才是值得整车、电池、回收公司三方认真考虑的。
有关这方面,一些公司的有益尝试,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新思路。超威集团涉足动力锂电业务时间并不长,但其设计研发的48伏“一度电标准模块”,很好地解决了梯次利用电池的一致性问题,通过标准化的电池包,代替一致性存在问题的电芯,让后续的梯次利用更为简便。同时,超威集团还提出了以第三方电池售后服务平台的形式,推动电池后市场及梯次利用的构想,通过第三方公司,将整车厂和电池厂联系在一起,并由第三方公司供应电池的维保服务和后续的回收运输处理,将回收链前端整合,确保回收电池来源的可靠性。
尽管超威集团这种“以服务促回收的模式”还在尝试摸索中,但联合全上下游的思路,也让我们看到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形成产业价值链的可能。然而在学者们的眼中,价值链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回归回收的初衷——绿色环保。
在锂离子电池回收方法中,目前国内常用的为湿法工艺,即将锂离子电池在酸溶液中进行不同处理,从而提炼出不同的金属元素。但传统湿法工艺由于元素提取有限,废弃溶液往往会对环境出现新的污染,同时进行相关无害化处理也将花费较高成本。如何让锂电回收处理更环保、更经济,国内一些科研机构进行了很多尝试。
江西理工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教授徐盛明提出,通过新增在锂离子电池原料回收处理前的预处理环节,以及采取更先进的制备工艺,最大限度提取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各类元素,在减少后续污染的同时,得到高附加值的回收材料,提高经济性;我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付申认为,通过机械化学活化法,利用机械能诱发化学反应,可以有效减少回收过程新增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且更易实现批量化处理;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李丽则表示,假如用天然有机酸取代现有酸溶液进行回收处理,将会更加绿色环保。
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的初衷是绿色环保、资源再利用,而能够让公司愿意参与其中的关键则是经济性,相信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产业链公司的共同推动下,不再出现消费者因担心电池无法有效回收造成环境污染而不敢买电动汽车的窘境。
下一篇:动力锂电池安全性因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