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377次 | 2022年08月17日
为什么要打造长三角氢能产业经济带
日前,《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启动编制,这是我国首次制订跨省跨区域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鉴于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意义非凡,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作为《规划》编制工作的幕后推动者,他就此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剖析。
推动区域联合统筹规划
中国电力报:此次《规划》缘何锁定长三角地区作为先行先试区,该区域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有哪些?
张进华:这是对长三角地区技术基础、产业化基础以及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氢资源供给等条件综合权衡的结果。以上海为例,其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在全国首屈一指。高校方面,同济大学很早就着手开展氢燃料电池相关的技术攻关,基础扎实;企业层面,上汽是整车企业当中做燃料电池最早、投入最大的,并且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成立公司,在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开发方面颇具实力。此外,上海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方面也作出很好的表率,从公交车、物流车到乘用车,都有一定的产品投放市场。在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生产方面,上海也是相关企业集聚度较高的地区之一。
当然,除上海外,江苏省苏州、南通、如皋等城市纷纷出台了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如皋还将氢能产业作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发展特色经济。无锡、盐城等也在积极部署燃料电池的研发、产业化和示范。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另一方面,从氢资源供给来看,长三角地区优势明显。目前国内最可靠、经济的氢来源是工业副产氢,宝钢等企业在炼钢过程中所产生的氢资源,只需做简单的分离净化,便可直接用作汽车燃料。此外,盐城的风电、光伏产业规模较大,也可通过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氢资源的供给提供了清洁路径。
总的来看,上述优势均为长三角地区建设氢走廊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需要指出的是,氢燃料电池大规模发展的前提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应用环境,否则会影响用户使用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下,从学会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推动区域的联合,统筹规划,以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网络为纽带,打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经济带。
中国电力报:《规划》编制的发展规模和目标有何考量?请您介绍下整体的发展思路。
张进华:《规划》首先考虑在上海—南通—盐城、上海—苏州—无锡等几条线上的基础设施同步协调,具体规模还是以各城市当前提出的设想为准,走廊建设目标是形成区域应用环境。整体的发展思路是,先串联沿线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较好的重要城市,有效建成氢高速网络,形成闭环走廊;然后聚焦整个产业,从长三角整个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推动长三角地区氢燃料电池协同发展,包括相应基础设施的布局、氢资源供给、共性关键技术突破等,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和技术创新,同时也可为未来氢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发展积累经验。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条技术路线互为补充
中国电力报:《规划》的编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燃料电池技术普及。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应用上,一直存在插电式、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应怎样看待三者之间的关系?
张进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三者是协同和补充的关系,并非替代关系。目前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在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上均涵盖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类。三者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只是因为技术发展阶段不同,可能早期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发展相对快一点。按照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当前的进展状况,其更适合市内、短途、小型化的车辆;而燃料电池的续航里程长、加氢速度快等特性,决定了其在重载、长距离、大型化的车辆中一定会有重要应用。不同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各自适合不同的领域。
此外,在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及配套基础设施时,也应充分考虑与电动汽车的互补性。可以这样理解,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类汽车协调同步发展,能够驱动汽车动力化转型做得更好,产品覆盖范围、应用范围更广。
中国电力报:据了解,在《规划》基础上,“长三角氢经济一体化”的规划也将随后展开。您认为能源互联网与氢经济间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张进华:氢能是未来清洁低碳能源系统的核心之一,氢经济是能源以氢为媒介的一种经济结构。预计氢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很有可能率先在交通领域实现。届时,通过氢燃料电池,可将交通工具变成能源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不单单是一个能源消费者,在特定情况下,还会转变成能源提供者。毫无疑问,这也将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让整个能源和交通系统都更加高效、智能,对储能产业也必将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推广过程应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中国电力报:对于我国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您有何具体建议?
张进华:第一,技术创新。从全球来看,当前氢燃料电池技术基本成熟,但我国只具备一定技术基础,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技术持续创新和突破是推动氢燃料电池技术进入市场的核心驱动力。第二,完善相关标准政策法规。当下我国制氢、储氢、加注等方面的法规仍然滞后。第三,出台具体的财政补贴和激励政策,鼓励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第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氢站的建设规划、标准等应出台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以便于地方执行。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推动氢燃料电池发展要以示范总结为基础,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前期应在有资源优势和应用需求的区域优先开展系统示范,探索经验和模式。等时机成熟后,再向更大的范围拓展。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认识要客观,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阶段,并不是“风口”。特别对地方而言,应结合自身条件综合研判是否上马项目。切忌“一窝蜂”,全面开花,这样会造成巨大社会资源的浪费。
中国电力报:在全球发展氢燃料电池的浪潮中,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定位?
张进华:由于市场非常广阔,氢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中国应是当之无愧的风向标。中国选择什么样的电动化转型道路,对全球都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另外,中国交通领域能源转型需求大,“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大型、重载货运车辆的转型,这也恰好给氢燃料汽车开辟了一方“大展拳脚”的天地。
另一方面,无论中央还是地方,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推广的财税政策强度大。这些都决定了中国氢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一定是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在此过程中,还将带动全球技术投入、产业化投入进一步加强。
上一篇:巨头西门子开始投资锂离子电池
下一篇:八菱科技为什么要高价涉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