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上海科大AM:石榴石型电解质助力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钜大LARGE  |  点击量:580次  |  2023年01月10日  

01


研究背景

金属锂被认为是终极的负极,有望成为高能可充电电池的选择之一。然而,由于在重复的锂电镀/剥离循环期间持续消耗锂,锂金属电池中通常使用过量的金属锂,导致能量密度降低和成本新增。


02


成果简介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WeiLiu团队以All-Solid-StateBatterieswithaLimitedLithiumMetalAnodeatRoomTemperatureusingaGarnet-BasedElectrolyte为题,在Advanced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一种基于石榴石型氧化物固体电解质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具有超低的负极/正极(N/P)容量比。


03


研究亮点

(1)制备了石榴石型Li6.4La3Zr1.4Ta0.6O12(LLZTO)固态电解质;


(2)在相同的N/P比下,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循环性能优于传统的液态锂金属电池;
(3)基于该固态锂金属电池系统,高电压正极和高活性材料负载也被系统地研究,以实现长循环和高能量的可充电电池。

04


图文导读

1.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报告了一个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合理设计,它可以在室温下长期循环稳定运行,并且锂金属的含量极低。制备的石榴石型Li6.4La3Zr1.4Ta0.6O12(LLZTO)片固态电解质(SSE),其具有固态塑料晶体电解质(PCE)的LLZTO-正极界面层和金薄膜的负极-LLZTO界面层。通过蒸发可以在金表面沉积精确量的锂金属。


图1使用液体电解质和固体电解质的锂金属电池的比较。

过针刺 低温防爆18650 2200mah
符合Exic IIB T4 Gc防爆标准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2.电解质表征


通过传统的固态反应法合成LLZTO石榴石型电解质。LLZTO粉末和LLZTO颗粒的x光衍射图分别如图2a所示。两者都符合立方石榴石相的标准模式,表明制备的LLZTO是纯立方相,没有任何杂质。图2b显示了LLZTO颗粒的横截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显示了致密的形态和生长良好的晶粒,具有清晰的晶界。测量LLZTO颗粒的锂离子传导性,在25℃时,离子电导率为4.0×104Scm-1。阿伦尼乌斯图如图2c所示,活化能计算为0.40±0.1eV。


固体电解质和正极/负极之间的高界面阻抗,是制约固体电解质膜发展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无机电解质-正极的界面是固体-固体界面,由于不完全的物理接触,该界面通常具有高界面电阻。在这项工作中,为了降低LLZTO-正极界面电阻,在LLZTO表面(LLZTO-PCE)共形附着了一层丁二腈基塑性晶体电解质层。从图2d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丁二腈在加热到60℃时熔化,LiTFSI完全溶解。当冷却到室温(25℃)时,塑性晶体电解质变成了固态电解质。火焰实验也证明了塑性晶体电解质的不燃性,而带有液体电解质的隔膜容易点燃(图2e)。图2f所示的塑性晶体电解质、LLZTO和LLZTO-塑性晶体电解质的电化学阻抗谱数据表明,塑性晶体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为7.2×10−4Scm−1。


为了在循环过程中保持稳定的锂金属负极-LLZTO界面,在LLZTO表面溅射一层亲锂金薄膜。因此,设计的固态电解质由三层金薄膜、LLZTO颗粒和塑性晶体电解质层(Au–LLZTO–PCE)组成。


图2固态电解质表征。(a)XRD;(b)截面SEM图;(c)LLZTO薄片的Arrhenius图;(d)PCE在60℃(左)和25℃(右)时的照片;(e)火焰测试的光学图像;(f)EIS谱。

无人船智能锂电池
IP67防水,充放电分口 安全可靠

标称电压:28.8V
标称容量:34.3Ah
电池尺寸:(92.75±0.5)* (211±0.3)* (281±0.3)mm
应用领域:勘探测绘、无人设备

3.电池电化学性能


将有限的锂金属负极和LiFePO4(LFP)/LiNi0.33Co0.33Mn0.33O2(NCM正极(N/P≈1)搭配,以使用液体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构建全电池。界面电阻首先通过交流阻抗测量进行研究,如图3a所示。结果表明,在有塑性晶体电解质界面层的情况下,LLZTO-正极界面在室温下显示出630Ωcm2的相对低的电阻。


使用有限锂金属负极(N/P≈1)的液态和全固态金属锂电池随后在室温下以0.1C循环。两种电池的初始充放电曲线在图3b中进行了比较。全固态电池的初始库仑效率为96.80%,远高于仅79.35%的液态电池。


此外,从两种电池在极低的1.1的N/P比下的循环性能(图3c)可以明显看出,在第32次和第16次循环后,全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的比容量分别开始下降。


图3低N/P比的液态锂金属电池和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电化学性能。(a)LLZO,Li|LLZTO|Li和Li|SSE|LFP的EIS测试;(b)首次充放电曲线;(c)循环性能;(d)LLZO,Li|LLZTO|Li和Li|SSE|NCM的EIS图;(e)首次充放电曲线;(f)循环性能。


4.负极锂的量对性能的影响


为了研究锂金属含量对全固态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锂金属和磷酸铁锂正极(N/P比为0,1.1,2.7,5.3,5.9和214.3)组装了Au–LLZTO–PCE电池。室温时,在0.1C的倍率下,不同N/P比电池的初始充放电曲线如图4a所示,显示了几乎相同的161mAhg-1的放电比容量。限制锂金属负极量不会降低比容量。如图4b所示,在循环过程中,也记录了固态电池的EIS数据。可以看出,正极界面和负极界面的总电阻在前30个循环时有所降低,这可能重要归因于LLZTO和正极之间的塑性晶体电解质界面层的界面优化机制。


图4c显示了各种充电倍率下的全固态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在0.05C至0.5C时,其比容量分别为163、161、154、148、141和132mAhg-1。此外,由于使用Au-LLZTO-PCE固体电解质的总电阻相对较低,因此固态电池也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如图4d所示,可以看到使用无限锂金属箔(N/P比:214.3)的全固态电池可以在室温下稳定循环,显示出164mAhg-1的高比容量,并且在300次循环后具有65%的良好容量保持率。关于具有有限锂金属的电池,所有循环曲线的比容量都急剧下降,这是由于有限锂负极的耗尽。


为了找出循环寿命和N/P比之间的关系,绘制了图4e,并且还计算了每个固态电池的相应比能量。可以清楚地看到,循环寿命和比能量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随着N/P比的新增,循环寿命同时新增,但比能量降低。


图4采用Au–LLZTO–PCE固体电解质和有限量的金属锂负极的全固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a)充放电曲线;(b)EIS图;(c)倍率性能;(d)循环性能;(e)循环寿命、比能量和N/P比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锂金属负极受限的全固态电池的比能量,考虑了两种方法:采用三元高压正极和高质量负载的活性材料。如图5a所示,采用267.9N/P比的固态电池可达到167mAhg-1。此外,采用碳布作为三维集流体,制备了高质量负载4.88mgcm-2的厚磷酸铁正极,可以获得0.83mAhcm-2的高面积容量,相当于室温下0.05C时的171mAhg-1的高比容量(图5b)。根据最近文献中有关室温下工作的固态锂电池的报告,如图5c、5d所示,总结了具有不同电池参数的全固态电池的比能量。


图5采用Au–LLZTO–PCE固体电解质和有限量的金属锂负极的全固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a-b)充放电曲线;(c)面容量和面载量的关系;(d)预估的能量密度。


05总结和展望


我们设计了一种Au–LLZTO–PCE固体电解质,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在低氮磷比的实际条件下,通过比较液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证明了全固态电池可以实现更长的循环寿命,这归结于LLZTO和锂金属间的高化学稳定性。该研究工作为锂金属有限的固态电池合理设计固体电解质,来提高电池循环性能,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供应了思路和示范。


06文献链接


All‐Solid‐StateBatterieswithaLimitedLithiumMetalAnodeatRoomTemperatureusingaGarnet‐BasedElectrolyte(AdvancedMaterials,2020,DOI:10.1002/adma.202002325)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