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3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动力电池测试的统一标准是什么?

钜大LARGE  |  点击量:1373次  |  2019年12月08日  

实际我们在关键动力电池测试评价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从整车使用的角度看整车性能的评价以及它对于动力电池引申出来的电池性能的要求。实际昨天下午几个领导的报告里面都有提到,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在所有的电动汽车的性能里面,安全是它最为重要的第一个性能。实际上我们跟它相对应的,动力电池范围内,今天也讨论的非常多了,大家其实最最关心的也是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实际我们在研究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时候,考虑的会有这样几个层级:


第一,在实际不同的温度、适度,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各种恶劣的环境当中,它能够正常使用的安全性就是说它可用的安全评价。


第二,不能回避的,刚才各个专家提到的,电池的安全性它的安全隐患是可能存在的,一旦发生隐患的时候可控的安全评价。


第三,一旦发生事故以后它失控的评价。


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只前面的可用和可控评价里面的一部分内容。


大家知道,我除了做测试以外,还会很大一部分精力投身于国内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法规的制定当中。我们在制定国内标准和国际法规的前提,就是要研究在电动汽车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它可能存在的,有可能遇到的这样一些失效或者是一些失控的状态,以及这种状态有可能带来的这种结果是什么样的。这个是我的团队分析了从2011年2018年的9月份,所有的电动汽车的事故里面乘用车的事故分析大概有80多例事故,事故里面我们分析了具体的事故原因,当然这个原因所有的,因为有一些是我们能知道确切原因的,我本人也参加了几起事故详细的调研过程,大部分的事故原因其实是更多的来自于我们能够搜索到的这样一些媒介里面的分析。我把它做了一个统计大家看,里面有16%是跟充电的过程相关的,刚才艾老师也分析了,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当中,他分析的是过充电,实际上有一些事故我们看到是在充电的末期或者是充电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是在过充电的状态下,这个大家也比较清楚了,在充电的末期甚至是过充电的时候,相对来说它的活跃程度是比较容易发生安全性的问题。第二类,碰撞,就是一些机械外力因素的影响,它的占比大概在18%,第三类,进水,这种情况大概占3%左右。另外有一类比例比较大的35%,我们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认为有一些事故鸢尾是电池的内短路引发的这种时空,就是刚才很多专家提到的这种问题。


还有一些原因,我认为他是不明原因,我也解释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种热失控,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些事故起火的第一位位置是在电池包的位置,我们其实在做全球法规的时候,现在热扩散是重点的话题,这里面我们把热扩散所有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罗列,包括这种机械的、电的、热的、环境所有的因素都列下来以后,大家认为基本上可能发生的这些原因,我们在国际的法规层面各种项目都已经有了相应的项目去限制它、去保护它的安全,比如说碰撞,大家认为我们的这种机械的振动、机械的防碰撞以及动态模拟的碰撞,这些项目能够保障。比如过充电,过充电的保护能够保障它,我们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后,可能在无事故自燃里面有比这个比例要小的一部分,就是认为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带来内部内短路的隐患而导致的热失控,这是我们想关注的一个重点,也是目前法规层面没有保护的,也是我们热扩散目前专家研究的比较多的。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