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3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主流动力锂电池公司产量放空超82% 电池厂喊话上游产业要降价

钜大LARGE  |  点击量:759次  |  2020年07月24日  

近日,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前10个月锂离子电池累计装机18.1GWh,同比上升31.43%,共有76家电池厂商形成了有效的装机供应,比前9个月多了3家,预计全年的数量在80家左右,“去年是109家,这意味着今年会有30家左右的电池厂可能倒闭,行业洗牌已全面开启。”


与此同时,电池行业强者恒强趋势愈发明显。根据市场预测,宁德时代估值已超过1300亿元,而目前比亚迪的市值约1900亿元,这两家公司作为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的龙头公司,搭乘新能源汽车快车道,均跨入市值千亿元级别。


回款期长成本难降电池产业链如何良性发展?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渐退坡,成本压力逐渐向动力锂电池转移,宁德时代还能保持高速上升与高利润吗?或许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青海的话比较有代表性:“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做电池的是最重资产的,利润是最低的,我们降价的方向非常明确,就是让产业链上的公司降成本”。


前20家电池厂超过82%产量放空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动力锂电池价格在1.6元/Wh左右,而要实现汽油车与电动汽车平价,价格必须降到1元/Wh左右。2017年初,工信部公布了《促进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法》,提出了到2020年动力锂电池成本降至1元/Wh以下的目标。留给锂离子电池公司的时间不多了!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渐退坡,成本压力逐渐向动力锂电池转移。由于动力锂电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电动汽车假如长期依赖政策性补贴,难以与传统汽车竞争。补贴一旦取消,对公司将是巨大的考验,因此,全球各大动力锂电池厂商都把降低电池成本作为首要目标。


“截止到2017年Q3,我国共有动力锂电池公司145家,其中给主机厂规模化配套的数量超过80家,我国前20家公司合计产量为102.2Gwh,其中CATL以16.0Gwh的产量排名第一,”业内人士表示。


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年前10个月锂离子电池累计装机仅为18.1Gwh。记者注意到,假设其他125家公司不给整车公司供货,这意味着前20家公司产量超过82%都是放空的。严重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无疑关于降低整车公司采购动力锂电池成本有着市场基础。


力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程君就表示,作为新能源产业的心脏,动力锂电池正面对来自全产业链的压力,竞争加剧,未来会快速优胜劣汰,“动力锂电池产量近几年供过于求,但优质产量严重不足;资本支撑与产品创新是公司未来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规模化才是降低锂离子电池成本的关键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动力锂电池市场,电池公司除了产品创新与资本支撑外,无一例外都会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处寻找降低成本的突破口。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博就在论坛上表示,动力锂电池规模小的公司,成本很难降下来,“杉杉一是扩大规模,宣布今年在包头建设一个年产十万吨负极材料的基地;二是与国内一些重要的原材料公司建立合资公司,把原材料这一块控制起来,或者说围绕着我们的需求进行制造和生产”。


他表示,根据这些措施,在负极材料的角度、石墨的角度,应该在2020年成本会大幅度降低。


主营电池自动真空干燥设备的深圳市时代高科技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汉溶表态,零部件供应商服务电池公司就是要不断降低成本的,“靠原材料和我们这类供应商,降成本是有限度的,降个10%、15%也是比较大的警戒线了,只有规模化生产才是降低成本的最好方法”。


主营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武汉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红兵表示,成本难降就是要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取代进口,整个新能源电池行业的春天就一定会到来。


新能源的好日子是什么时候呢?王红兵提到,就是新能源汽车要能跟燃油车PK,买新能源车比买燃油车划算。近日,普华永道思略特管理咨询公司公布第六年度开展的《2017年数字化汽车报告》提到,从2020年开始,电动汽车将通过严格的立法予以推动。2025年左右,因充电设施充足,电动汽车发展迅速,价格也将达到临界点。2025到2030年间,纯电动汽车成本将低于内燃机车。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