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558次 | 2023年09月07日
采用碳硅材质负极的锂离子电池为何难以在实际使用中推广?
被寄予厚望的硅碳负极在规模化使用中仿佛遇到了阻滞。据可靠信源显示,第三季度以来,国内电池公司关于硅碳负极材料的采购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硅碳在动力范畴的批量使用或将进入缓冲期。
依据调研,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采用硅碳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已经有少量已推向高端数码市场。动力锂电池公司也在抓紧研发,快者已处于中试水平。硅碳负极的规模化使用仿佛如箭在弦。
今年上半年,由于国际电池巨头供应紧缺,国内高容量数码电芯市场需求激增,一度呈现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态势,第一、二季度,数码用硅碳负极需求稳增。动力方面,随着部分车企高镍正极+硅碳负极方法的车型推出,动力型硅碳材料市场也出现了千吨的市场增量。
然而进入第三季度以来,无论是3C数码还是动力范畴,国内硅碳材料市场需求出现大幅缩减,几近停滞。市场上仍有少量出货重要是满足电池公司的库存需求,电池厂家基本用回了此前的材料体系。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硅碳材料需求猛然萎缩,原由在于,一方面成本价格较高,硅碳锂离子电池在下游的推广使用遇阻;另一方面电池在批量加工过程中还存在容量快速衰减等问题,目前使用硅碳产品并真正用好的电池厂家并不多。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硅碳负极在使用中遇阻,在动力范畴将进入缓冲期
综合来看,按照国内在2020年实现动力锂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的目标,硅碳动力锂电池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点毋庸置疑。但如今硅碳材料出货骤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硅碳产品的使用瓶颈,对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警示。
使用短暂遇阻
关于硅碳材料而言,由于数码用量与动力用量不同量级(数码月度需求是十位级,而动力是千位级)。因此硅碳材料市场需求缩减重要表现为动力范畴的需求萎缩。
今年上半年有动力锂电池公司在采购硅碳材料时希望提高其克容量,以期提升最终车型的续航里程。但是经过探测后,由于循环寿命不及预期以及出于安全性能考虑,还是决定用回原来的产品。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证实,关于高容量圆柱型动力锂电池而言,做到2.8Ah的循环寿命要求做到1000次,然而目前批量加工能够达此目标的动力锂电池公司依旧很少。
另外,较高的材料成本也成为妨碍硅碳材料市场推广的一道关卡。
依据业内测算,硅碳复合材料1Ah比人造石墨高出0.2元,加之要搭配高镍三元材料以及相匹配的电解液、隔膜等材料,硅碳电池1Ah至少比常规三元电池贵0.5元。假如一辆车搭载3000只18650-3.0Ah电芯,仅材料成本就至少高出4500元。
此外,部分负极材料厂家当下更偏向在传统石墨负极方面进行工艺升级,冲破技术瓶颈,进一步提升首次库伦效率,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