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3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锂电产业链"合纵"加速:一天五家公司结盟 中创新航绑定天齐锂业

钜大LARGE  |  点击量:536次  |  2022年06月23日  

目前锂电下游抱怨锂盐价格上涨,从今往后下游公司的生存空间或许会更加逼仄,有可能面对有钱没处买的无奈和尴尬。


仅五月九日这一天,便有天齐锂业(002466.SZ)和中创新航,以及盛新锂能(002240.SZ)和中矿资源(002738.SZ)、蓝晓科技(300487.SZ)在内的5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其中,天齐锂业将通过旗下公司向中创新航供应电池级碳酸锂。


盛新锂能则是比亚迪(002594.SZ)"战友",前段时间刚刚获得后者30亿元战略投资,近期该公司也在市场上动作频繁,不断拓展资源。


比亚迪、中创新航国内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仅次于CATL(300750.SZ),同时由于自身相对较低的基数,增速要明显高于CATL。

过针刺 低温防爆18650 2200mah
符合Exic IIB T4 Gc防爆标准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要指出的是,这几家动力锂电池头部公司均公布了极为宏大的扩产计划,如作为国内第三大动力锂电池生产商的中创新航,2025年规划产量超过500GWh,CATL更不用说。


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则要稳定的供应链作为后勤保证。


"接下来就是供应链的竞争。"一位曾供职锂电头部上市公司的人士评价称。


对手们玩命储备资源,以支撑未来庞大扩产计划的同时,CATL今年四月也获得了宜春锂瓷石探矿权,只是要想变成实际产品,显然还非短时间能够实现。


锂价下跌催生合作"窗口期"

无人船智能锂电池
IP67防水,充放电分口 安全可靠

标称电压:28.8V
标称容量:34.3Ah
电池尺寸:(92.75±0.5)* (211±0.3)* (281±0.3)mm
应用领域:勘探测绘、无人设备

有关原料采购,比亚迪此前曾反馈称,去年锂盐重要通过市场化方式采购,原因就是当时碳酸锂等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很难和上游公司签订长协供货合同。


而今年四月以来,锂盐价格的下跌和整体市场趋于稳定,则为上下游各方供应了难得的窗口期。


也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缺少上游布局的中创新航迅速"绑定"天齐锂业。


五月九日,两家公司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碳酸锂供应框架协议。前者合作范围涵盖合作领域将包括资源开发、锂盐加工、新材料开发、电池组件生产,后者则明确由天齐锂业子公司今年6至十二月向中创新航供应电池级碳酸锂。


虽然具体供应数量、价格参考体系未详细披露,但是至少中创新航短时间内的原料稳定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要指出的是,和CATL、比亚迪相比,中创新航在上游镍、钴、锂资源的布局相对落后,此次合作一定程度上也补齐了该公司的短板。


另一边,盛新锂能则分别联手中矿资源、蓝晓科技。


和中矿资源的合作,双方计划在津巴布韦设立合资公司,各自持股50%,合资公司董事长轮流担任。


根据协议,合资公司登记和收购早期矿权,包括从中矿资源收购其于2021年十二月和2022年一月新登记7处锂采矿权。


和蓝晓科技的合作,则重要集中在项目规划、工艺咨询、工程设计、采购、装备制造等领域。


中创新航的案例属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盛新锂能的合作则倾向于上游供给端,各有特点,只是为何会在近期集中达成?


对此一位下游公司采购负责人反馈称,"五一节后,大批下游公司到青海找锂盐,重要是当地盐湖公司中长期合同协同占比低,多数产品仍在通过市场化方式销售。"


在他看来,现在就是上下游合作的一个"窗口期",下游希望趁着短时间终端需求不好,能够和上游达成合作,"下半年的供需预期仍然紧张,大家都希望能够签订长协合同。"


此外,四月底Plibara锂精矿5650美元/吨的成交价,折算到国内锂盐冶炼成本逼近40万元/吨,这也起到了稳定市场有关锂盐价格预期的效果。


这一背景下,有资源、有能力的下游公司正在抢抓合作机会,为下半年的放量提前做准备。


接下来,自然也不能排除其他上下游公司跟进的可能。


500GWh计划获部分支撑


此前,上下游合作锁定的锂盐重要集中在氢氧化锂,比如赣锋锂业70%左右氢氧化锂销售为长单,碳酸锂均为短单,这重要是由下游客户结构所决定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一般来说,海外客户倾向于签订长单,履约能力强,国内下游公司相比差一些,此前原料采购以短单为主。


只是,随着一季度锂盐价格的快速上涨,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内锂盐产量被锁定,下游公司经过市场"教育"后,也开始向长协供货的方式转变。


比如这次中创新航和天齐锂业的供货合同,便是电池级碳酸锂。


数据显示,目前天齐锂业锂化合物总产量4.48万吨,其中碳酸锂产量3.45万吨/年,加上澳洲奎纳纳项目、安居厂项目,全面投入运营后总产量将超过11万吨。


产量倒还是其次,受历史原因影响,其产量规模要落后于赣锋锂业,更为核心的是公司在矿端无法比拟的优势。


"公司也是我国唯一一家通过大规模、持续和稳定的锂精矿供应,实现了100%自给自足和垂直一体化的锂矿生产商,通过大规模、持续和稳定的锂精矿供应。"天齐锂业年报指出。


锂精矿全部自给,国内锂辉石提锂公司只此一家,其他只有盐湖提锂公司可以实现完全自给。


于是,就出现了反差感极强的一幕,其他锂盐公司原料不够用,各地高价买矿,天齐锂业则是锂精矿太多,自身产量太小,找其他公司代工。


于中创新航而言,其他同业公司在向上游渗透的过程中明显落后,但是此次一出手就能绑定锂盐供应最稳定的行业龙头,让人意外。


这和天齐锂业此前收购泰利森、SQM公司股权时,下重手斩获最优质资源的"公司性格",十分相似。


按照天齐锂业披露的协议内容来看,此次碳酸锂供应的交付时间为2022年六月至十二月。


但是,双方战略合作期限为5年,以此作为铺垫,中创新航未来几年的供应链稳定度有望得到显著增强,进而为公司中长期500GWh的产量扩张计划带来更多支撑。


此外,选择天齐锂业,亦有望增强中创新航供应的本地化。


截至今年三月,中创新航已经布局10大生产基地,涵盖江苏、厦门、河南、湖北等地。


仅以四川为例。2021年五月,中创新航50GWh动力锂电池及储能电池成都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成都经开区,总投资280亿元;2022年四月二十八日,位于四川眉山基地开工,该项目规划有20GWh动力锂电池及储能系统,以及10万吨锂电正极材料项目。


反观天齐锂业,四川为公司大本营所在地,同时在四川射洪、江苏张家港、重庆铜梁拥有生产基地,双方重合度很高。


"先下手为强"


上游资源开发、下游产量建设周期的不匹配,注定了中期锂矿资源的紧缺,供需关系无法逆转,上游资源就是"有数"的。


"先下手为强",中创新航的选择也是明智的。假如后续更多锂电上下游公司达成合作,国内优质锂盐产量也会不断锁定。


届时,可供市场化出售的锂盐会进一步减少,缺乏资源布局或者是未绑定核心矿商的动力锂电池公司,供应链会脆弱不堪。


TSLA近期在2021Impactreport指出,通过从矿业公司采购,可以直接参和当地市场而不必依赖多家中游公司,这些公司通常位于电动汽车制造商、采矿业之间,这使得供应链更加透明和可追溯,以及更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数据显示,去年TSLA从9家采矿、化工公司采购了95%以上的氢氧化锂、50%以上的钴和30%以上的镍,用于含镍(NCA和NCM)电池。


国内动力锂电池公司也是如此操作,亲自下场到上游源头找矿,比如CATL、比亚迪。


前者在海外通过投资入股、签订包销协议等方式锁定了部分资源,同时国内江西宜春有锂矿布局,后者"朋友圈"也十分强大,包括盐湖股份、融捷股份、盛新锂能等,自身锂资源布局侧重于国内盐湖。


只是,不少资源现阶段只能视作远期资源储备,如CATL只是取得了宜春含锂瓷土矿探矿权,后期还有"探转采"、环评审批、产量建设一系列后续工作,中短时间难以看到产品实际产出。


一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问题,另一个则是市场份额和原料需求能否相匹配的问题。


SNE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为95.1GWh,CATL当期装机量达33.3GWh,并以35%的市场份额稳居首位。


极高的市场份额是把双刃剑,CATL在其上下游获得了极为强势的议价能力,但是也对应了极为可观的原料需求,和更高的供应链稳定度要求。


锂行业后来者,所能触及的矿山、盐湖多数不是核心资源,短时间能够实现产品上升的资源,重要集中在美国雅保、智利SQM,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几家巨头手中。


这一背景下,CATL有能力掌握30%以上的矿石或盐湖资源供给?反而是市场份额较小的比亚迪、中创新航,原料供给压力还会小一些。


而截至目前,如TSLA披露的12家供应商名单便已囊括了雅保、赣锋两家巨头,比亚迪和盐湖股份合建3万吨碳酸锂产量,中创新航又和天齐锂业达成合作。


反观CATL,缺乏重量级上游矿商的支持,公司如何来保证巨大产量扩张计划的实行?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