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3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电池巨头增兵"驻军"负极材料

钜大LARGE  |  点击量:479次  |  2022年06月22日  

在整个锂电池产业链中,CATL、比亚迪等巨头的每一个举动都备受业内关注,其在某一领域、某一方向的布局,常常被业界解读为行业竞争和市场角逐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电池公司向上游材料端加强布局成为行业风尚。如今,这一热潮已经蔓延至负极材料领域,不少电池公司已经开始增兵"驻军"。


比亚迪、CATL"同时出手"


四月中旬,杉杉股份通告称,拟对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增资30.5亿元,并引入问鼎投资、比亚迪、宁德新能源、昆仑资本四位战略投资人。其中,比亚迪和宁德新能源分别增资1.5亿元和1亿元,CATL全资控股的问鼎投资增资3亿元。


比亚迪和CATL"同时出手",预示着电池公司对负极材料的争夺战开始全面打响。

过针刺 低温防爆18650 2200mah
符合Exic IIB T4 Gc防爆标准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紧接着,在比亚迪和CATL增资后不到半个月,上海杉杉锂电"快马加鞭"开始产量扩张,于四月二十七日和昆明市滇中新区、安宁市通过云签约方式,签订年产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固定资产拟投资97亿元。


当下,全球电池巨头新一轮产量"军备竞赛"已经开启。其中,CATL产量规划约670GWh,比亚迪规划超600GWh。据业内测算,制造1GWh电池大约需求1000吨负极材料。显而易见,未来两大巨头对负极材料的需求都将非常巨大。


实际上,早在今年二月"宁王"就已经出手。此前中科电气通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中科星城联合CATL或其全资子公司,将分别向贵安新区中科星城增资4.2亿和2.8亿元,双方分别持股65%和35%;增资将用于投建"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不仅如此,四月二十六日CATL再次发力负极,锦州时代新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在辽宁锦州开工,系CATL在长江以北地区投资建设的首个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约100亿元,产量达到40万吨,将依托中石油锦州石化公司针状焦和石油焦生产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精细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裂变。


而"友商"比亚迪,除了增资上海杉杉锂电外,还入股了道氏技术。四月八日,道氏技术公布通告称,公司拟由母公司道氏技术、员工持股平台对子公司格瑞芬增资,并引进比亚迪等战略股东,拟增资金额6亿元。其中,比亚迪将以自有资金通过现金出资的方式对格瑞芬增资1亿元。

无人船智能锂电池
IP67防水,充放电分口 安全可靠

标称电压:28.8V
标称容量:34.3Ah
电池尺寸:(92.75±0.5)* (211±0.3)* (281±0.3)mm
应用领域:勘探测绘、无人设备

紧接着,四月十一日,道氏技术通告称,子公司格瑞芬拟和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碳材料项目合同书》,格瑞芬拟在兰州新区新设控股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000吨碳纳米管粉体、3万吨碳纳米管浆料(含相关产业链配套)和15万吨硅碳、石墨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生产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CATL和比亚迪外,今年一月,电池新贵蜂巢能源新增对外投资,标的为河北坤天,投资比例为1.8%。据了解,河北坤天是国内第一家掌握厢式炉技术工艺和解决厢式炉石墨化均一性问题的厂商,在负极材料核心工序-石墨化工序中有明显的优势。


还是相同的"剧本"。几个月后,河北坤天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于四月二十五日在云南玉溪举办。该项目总投资56亿元,其中作为二期项目的5万吨高端硅碳负极材料生产项目落地玉溪后,将建设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动力锂电池高端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高端优质产量紧缺


得益于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爆发式上升,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上升也非常强劲。根据SNEResearch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达到296.8GWh,同比新增102%,动力锂电池装机量的大幅提升带动锂电池材料需求持续旺盛。


在这种背景下,东吴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预计2022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为62.1万吨,同比增54%,其我国内需求38.3万吨。从远期来看,预计2025年全球负极需求可达161.3万吨,三年复合增速达37.5%。


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在业绩方面,2022年第一季度负极材料上市公司在2021年基础上继续"节节攀升"。其中,杉杉股份预计一季度净利润7.5亿元至8.5亿元,同比上升148%-181%;贝特瑞预计一季度净利润4.3亿元至4.7亿元,同比上升64.09%-79.35%。此外,中科电气、璞泰来、翔丰华等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预计)为160.73%、90.28%、69.09%-88.99%。


为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2021年以来包括杉杉股份、璞泰来、凯金能源、中科电气、尚太科技、翔丰华等在内的负极材料公司都在加速扩充产量。据业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负极材料行业规划产量超过650万吨。


因此,负极行业大规模扩产也引发了一些对供需关系翻转的担忧。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负极市场整体供应还是偏紧张,产量释放也要一个时间过程。而且,虽然负极材料产量扩张力度很大,但整体的产量利用率有待提高,结构性过剩显现,高端产品产量仍然供不应求。


如今,随着CATL、比亚迪、蜂巢能源等电池公司向负极材料"驻军",未来对负极优质产量的瓜分将愈加激烈。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