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546次 | 2019年03月03日
有关电池安全性·寿命的智能型预测与新型固体电池的开发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8)于1月20-2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把握全球变革趋势实现高质量发展”,论坛延续了“闭门会+高层论坛+主题峰会”的主要框架,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国际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大赛全球总决赛也在会议期间举行。电力头条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同济大学教授叶际平出席“优化电池产业链助力电动汽车普及化”主题峰会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同济大学教授叶际平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参加百人会论坛,来跟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普及新能源汽车。我今天讲的课题是如何洞察车载动力电池心灵的分析解析技术,主要用于电池安全性、寿命智能型预测与新型固体电池的开发。
昨天也提到根据我们去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今年肯定会突破100万辆,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前景。但是我们也知道中国的电动汽车面临着很多安全隐患,各种故障和寿命的问题,这会严重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程。
我们也知道现在的BMS对电池组、电池是采用主动控制的方法,而电池里面的材料是内部正式信息,是不会反映到BMS上面去的,不能像人体一样,有脑有神经有器官,BMS控制缺乏材料具体的数据支持,电池有时候会处于过度保护,有时候处于保护不足。我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大学毕业以后去日本大概去了三十多年,最主要的经历是在日产材料分析中心,这个公司是日产子公司,在那里呆了20多年,从研究员到开发部长到董事到CTO。我做的工作一个是汽车材料的特性机理研究,还有一个生产技术开发分析。材料体系分三块,一块是锂电池,一块是燃料电池,还有一个是纳米材料的体系。特别想提的是日产的材料解析是我们公司在做的,比如中国特别重视安全问题,它是通过材料解决的,所以它没有任何冷却系统,卖了二三十万台,没有出现一次火灾事故,也是它从材料上根本解决了这些问题。
第二个也是为第一项工作做的,做材料分析的体系构建和设备的二次开发,我们做的锂电池分析,有的实验是想理解它的机理是什么,还要做纳米物性分析,知道它的本性是什么。第三点是平台的产业化、商业化。我们从日产的综合研究所独立出来是五年多了,都是自负盈亏的,而且我们很多服务不是来自日产,5%以上是来自其他的厂家,包括日本所有的汽车厂家跟它的供应商。最近我们做了一个分析流程数据,整个流程大数据采集和整个业务的智能管理,这是我的工作情况(图)。
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大概有四个阶段,第一个是基础研究、要素研究;第二个开发,就是系统性开发、功能性开发;第三个做工艺,也就是做工程的;第四个,要做成商业化,有商业模式、标准技术、市场战略。从一个设计跳到另一个设计,要做功能化、商品化、产业化,在这之间有很多死谷,如果你做很多研究,最后没成为一个上到市场的产品,是因为里面有很多死谷。在产品开发和最终供应的时候,有很多是黑色盒子,我们做很多性能实验、耐久实验,但这是不够的,要做很多材料分析解析,用这些技术打开黑色的盒子。材料跟人一样,它是有基因的,材料基因也就是它的材料工艺,它决定了材料先天的体质,材料电池是一致性还是不一致性的,这跟它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我们现在BMS主动控制材料来控制电池,知道它可能过老或者过劳。如果我们知道电池先天体质的话,可以均衡控制,来优化整个BMS系统。
什么是材料解析?大家都知道基本是两个,一个是用光束,用普通的电子束或者离子束,能够得到各种微观的形貌、微观结构、组成、晶体结构、化学状态等,可以用纳米物性知道材料本质的差异在什么地方。通过这些东西可以知道材料在想什么,怎么让材料能够心情舒畅,材料才会对你好,才能做一个好的电池出来。
国内应该做一个材料工艺电池pack的公共服务平台,也就是开医院,不光要有外科,要有内科,对关键工艺要开处方这样一个医院。我们说材料的功率、容量、安全与它内部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因素是有关系的,比如与锂的迁移速率、有效锂量的降低、内部电化学系统局部破坏和整个系统破坏是有密切关系的。比如容量与有效锂电的量是非常有关系的。我们在负极会产生SEI膜,跟电池寿命安全性有很大关系。我们要去看里面各种各样电池的SEI膜如何形成长大的,也可以用各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衰减机理梳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