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751次 | 2019年04月27日
铅酸蓄电池行业问题及影响分析
锂电池产业的转移和融合的趋势也渐趋明显,锂离子动力电池成为升级方向,产业将向传统汽车城市汇集。
方正证券11月8日研究报告指出,锂电池产业的转移和融合的趋势也渐趋明显。随着竞争的加剧,我国锂电池产业的转移和融合的趋势也渐趋明显。2010年,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达到276.1亿元,较2009年增长37.9%。从产量上来看,2010年中国锂电池产量达到36.7亿块,同比增长33.9%。锂离子动力电池成为升级方向,产业将向传统汽车城市汇集。产业链各方多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其中最典型的模式为“汽车整车厂+锂电池厂商”和“汽车零部件厂商+锂电池厂商”。
日产公布新能源布局规划。上周,日产公司公布了一项“绿色能源2016项目”,作为公司未来六年的新能源布局规划。该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过渡到更多新能源领域;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以及扩产计划,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工厂的扩产。完成后预计产能为年产20万个锂离子电池组。日产公司计划将在2016年实现150万辆车的销售,包括与雷诺公司合作的雷诺-日产品牌。
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目标:20%市场份额:上汽攻坚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瓶颈,已经初步构建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体系,为产业化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承载新能源核心技术的纯电动和plug-in混合动力将于明年进行量产,在“十二五”规划,上汽的新能源车要占到整个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20%的市场占有率。
北京汽车产业规划:营造国内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环境。根据规划内容,到2015年,北京汽车工业产值将力争达到5600亿元。北京将力争培育1个产值3000亿元以上跨国汽车企业集团、3个千亿元以上整车企业、若干个百亿元零部件企业。北汽福田将成长为世界级商用车企业。规划提出,在公交、公务、公安、环卫、出租、邮政、物流等领域扩大示范运行,逐步推广私人购买电动汽车,使北京成为国内外在用电动汽车最多的城市。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据海关统计,2011年前7个月,广东省出口铅酸蓄电池4768万个,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13.7%;价值5.4亿美元,增长10%;出口平均价格为每个11.4美元,上涨27.5%。
一、前7个月广东省铅酸蓄电池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自2季度以来单月出口规模同比持续萎缩。今年前7个月,广东省铅酸蓄电池出口表现明显劣于去年同期,1季度各月同比仍能维持个位数增长,但2季度以来,出口量连续4个月呈负增长,其中7月份出口607.2万个,减少34.5%,为今年以来最深跌幅。
(二)9成以上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前7个月,广东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铅酸蓄电池4525万个,减少12.6%,占同期全省铅酸蓄电池出口总量(下同)的94.9%;以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方式出口铅酸蓄电池214万个,减少32.8%。
(三)欧盟、美国和印度为前3大出口市场。前7个月,广东省对欧盟出口铅酸蓄电池1118万个,小幅增加5.1%;对美国出口796.5万个,减少27.3%;对印度出口558.2万个,减少8.5%;对以上3地出口合计占同期全省铅酸蓄电池出口总量的51.9%。
(四)私营企业为最大出口主体。前7个月,广东省私营企业出口铅酸蓄电池2688万个,减少8.7%,占56.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645万个,减少17.6%。
二、广东省铅酸蓄电池出口量跌价升的主要原因一是铅酸蓄电池企业被大面积关停导致产量急降影响出口。铅酸蓄电池属于“两高一资”产品,今年以来浙江、广东等地频发的血铅超标事件,引起社会对铅蓄电池行业的强烈关注,国家环保部、发改委等9部门将铅酸蓄电池企业的整治作为今年环保专项行动的首要任务。截至7月底,广东省实际排查铅酸蓄电池企业191家,其中27家企业被取缔关闭或搬迁转产,134家企业处于停产整治或停产状况,被关停企业占84%,导致铅酸蓄电池供应量锐减,出口量也随之减少。
二是市场供需紧张导致产品价格上涨。目前很多行业都需要蓄电池,如电动车、汽车的启动电池、交通和通讯设备的不间断电源系统等等。据统计,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一亿辆,每年蓄电池新增需求约为100亿元,更换需求约为245亿元。而7-9月正是电动自行车销售旺季,铅酸蓄电池需求旺盛,但由于环保部门严厉整治政策导致铅酸蓄电池产能剧减,铅酸蓄电池价格迅速飙升。6月以来,国内市场铅酸蓄电池价格普遍上涨10%-30%,部分高端产品价格甚至上涨了40%。
三、行业值得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一是生产及回收环节上的环保问题突出。由于生产铅蓄电池本身极易造成污染,而在当前小企业众多且管理混乱的情况下,环保很难达标。部分企业为了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在厂址上选择傍流域建设,这对国内水资源的安全问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种不规则的布局严重影响了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建设项目违法问题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不当、卫生防护距离不落实等问题。
除了在生产环节,国内铅酸蓄电池行业在回收利用环节也存在严重污染。由于蓄电池实际利用率仅达理论计算的35%左右,平均每只蓄电池就有固体废物12kg。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铅酸蓄电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源,加大了对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
二是行业发展不均衡制约整体竞争力提高。我国铅蓄电池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4,但有的企业已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有的仍然是手工作坊式的落后工艺。目前,国内有铅酸蓄电池企业近2,000家,有将近30%的企业都是生产和环保条件不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小型作坊式企业。而在持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中,只有不足300家是年产值超亿元的中大型企业,其余的都是以手工作业为主的低端企业,很多都存在环评手续不健全,行业发展不均衡影响了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良的推进,制约着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据悉,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已将《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起草完毕,经行业内讨论后已报送工信部。该《准入条件》对新建项目和现有企业都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限制低水平低技术含量项目,提高了行业门槛。该准入条件很可能将在明年上半年正式出台,大批技术不达标、资金实力弱的企业将被淘汰,行业将加速整合,从而有利于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环保水平,减少血铅等污染事件。
为此建议:一是考虑适当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并切实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生产及回收环节,引导行业自律;二是促进行业延长上下游产业链,增强原材料供给能力,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三是扶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蓄电池产业技术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行业出口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