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687次 | 2018年05月31日
简述中航锂电的自我蜕变
2017年动力电池行业在波动中向前发展,“老牌劲旅”中航锂电在挑战中实现了自我蜕变。
产品方面,中航锂电持续深耕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取得了电池隔膜和正负极材料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镍钴锰三元体系动力电池具有高安全性、更高的比能量、功率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尤其是基于VDA标准尺寸设计,在全球各类车型平台应用具有广泛的适配性。
与此同时,中航锂电坚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的发展路线,在现有电池技术的基础上,对于下一代固态电池与氢燃料电池均有研发技术储备。
市场方面,中航锂电在客车领域主要和大客户合作,未来会维持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加大力度培育乘用车客户,目前其和国内大多数主流车企都有洽谈合作。
除动力电池业务以外,中航锂电在满足军方客户需求方便表现优异,特种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今年分布式储能招标明显增多,公司和国内储能用户、建设厂商进行了深入技术交流和对接,为迎接即将爆发的储能市场做好了充分准备。
智能制造升级规模生产降成本
当前动力锂电池的规模化生产和先进工艺技术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电池企业与国外先进厂商主要差距在生产装备的技术水平上,具体为整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以及设备精度和可靠性。
国内锂电池生产线采用的关键设备均为“孤岛”设备,工序间信息无法有效传递,物料无法自动流转,尚未实现整线自动化生产,这就导致产品质量、生产效率难以得到大幅度提升,产品信息无法追溯。
对此,中航锂电积极响应国家工业4.0战略,坚持与国内一流设备厂商联合研发,自主集成自动化动力电池生产线、自动化动力电池分选线及自动化动力电池模块组装线及自动化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线。
具体而言,公司生产线采用涂布在线测厚闭环控制技术、辊压全液压控制技术、切片CCD检测技术、叠片X-RAY检测技术、化成能量回馈技术、电池自动分选技术、电池信息管理系统等先进控制技术,实现电池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自动在线监控。建立每个锂电池生产全过程数据库,实现按数据对电池在线自动分组,对故障电池原始数据可追溯查询。
高工锂电了解到,中航锂电关键装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整线装备国产化率超过90%。相比采购周期长、价格高的进口设备,国产设备更具优势,相同产能生产线成本仅为国外进口线30%左右。
毫无疑问,通过该项目智能生产线攻关,可为中航锂电生产线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提升动力电池的全智能化制造水平,积累丰富技术经验,从而为公司后续大规模建设高性能锂动力电池生产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中航锂电产能扩张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其洛阳园区总产能达2.5GWh,江苏产业园建设电池产能12GWh,其中一期产能为2.5GWh,已于2016年底建成;预计2018年完成二期建设,新增产能7GWh;2020年底完成三期建设,新增产能2.5GWh。
强强联合携手合作伙伴快步向前
在发展速度极快的动力电池行业,“强者恒强”是绝对的趋势,而“强强联合”则是大型动力电池企业必然的战略选择。
以中航锂电与福田欧辉合作为例,今年11月30日,由福田欧辉主办的“2017品质发现之旅”大型活动在重庆举行,以中航锂电代表的主流客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活动中大放异彩。中航锂电电池浸没在鱼缸中给小船供电,小鱼在水中徜徉漫游的场景,充分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质,赢得在场领导和专家一致惊叹。
高工锂电获悉,中航锂电与福田欧辉的合作始于2015年,目前有千余辆福田欧辉客车搭载了中航锂电的电池。中航锂电与福田欧辉强强联合之下,在各自专业的领域形成合力打造出更强的整车性能。
这只是中航锂电选择与强者合作的一个缩影。11月28日,中航锂电母公司成飞集成公告称,公司与德国ElringKlingerAG(下称“EK公司”)签署《合资框架协议》。双方基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其它电池市场的潜在商业机会,将在锂离子电池模块的开发、商业化及分销方面进行合作,并拟分别在德国、美国、中国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推进该合作。
公告显示,EK公司主营汽车机械零部件及新能源业务,在生产和开发各种汽车机械零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是世界上少数能为所有驱动系统提供高质量组件的供应商,这些组件未来将广泛应用于从燃油车到电动汽车的所有车型。
合资公司将根据成飞集成现有和未来开发的电池形式,在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生产、商业化和销售领域发挥作用。成飞集成为合资公司提供电芯,EK为合资公司提供部分模组装配所需的零部件,同时双方为联合开展批量生产电池模块分担成本,以便共同向汽车和非汽车客户提供此类产品。
长期来看,成飞集成与EK公司合资合作有利于提升公司锂电池业务的技术水平,也将对公司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开拓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公司锂电池业务的市场地位。可以预见,作为成飞集成锂电池业务载体的中航锂电也将因此获益匪浅。
上一篇: 如何布局新型电池技术?
下一篇:警惕锂离子电池专利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