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291次 | 2018年05月31日
提高动力电池良品率,更为重要
扎根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不得不在政策的大起大落中,冷眼看行业;在资本的风起云涌中,预判格局走向;在专家的慷慨激辩中,凝练自身观点。
而这个行业依旧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仅以点评的形式与各位做一个分享,权当抛砖引玉。
原文:三元从NCM523向NCM622过渡5家动力电池企业深入布局
据悉,国内目前能够实现稳定大批量生产及供应的三元材料体系电池依然以523为主,部分动力电池企业能够量产622型号三元电池。
点评:
在固态电池和高镍材料走红的背景下,不是811似乎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道。
但事实上,国内三元还是以523为主,能量产622体系的企业也不少,但能保质保量稳定供应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不外乎量产后的622,良品率太低。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三元体系的镍含量超过7成,在现有电池体系下,将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的价值。以前笔者觉得这种论调过于绝对,现在却有些摇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国内622体系迟迟不能大面积推广,而特斯拉的NCA电池也产能供应严重不足。
笔者个人认为,或许当固态电解质成熟以后,才是高镍三元体系能量密度彻底解放之时。而在此前,沉下心来提高622体系的良品率,使其大规模应用,或许比各式各样的“黑科技”更为重要。
原文:广东省质监局抽检20批次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9批次不合格
近期,广东省质监局抽查了省内20家企业生产的20批次电动自行车用电池产品。经检验,发现9家企业生产的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45%。不合格项目为穿刺项目。
点评:
对于穿刺,每家电池企业应该都有一段痛心疾首的经历。
据笔者了解,搁在两年前,应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保证,生产的动力电池产品能百分百通过穿刺项目。其原因是穿刺直接导致短路,使得穿刺处温度急剧上升,短时间内超过可控的温度范围,最终导致电池着火、燃烧或爆炸。
而即便是现在,穿刺项目依然是横在电池领域头上的一块阴云,为了穿刺,各大电池企业没少下功夫。对于目前的技术水平,笔者无法妄下结论,但这次是实验结果其实是在笔者预期之上的。
45%的不合格率看似非常高,但对于穿刺项目来说,已经是非常巨大的进步了。当然,对于整个锂电行业来说,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原文:总投资2.37亿美元宝马投建电池研发中心
外媒报道,宝马宣布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在德国慕尼黑总部建立一座电池研发中心,总投资达2.37亿美元(约合18.5亿人民币)。未来宝马将通过该工厂进行电池技术的分析和研究,该中心最快将于2019年前启用。
点评:
事实上,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动力电池的竞争。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未来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将集中在软件部分。但在笔者看来,这一天还非常遥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池技术将左右电动汽车的市场价值。
而即便到了智能化的一天,电池也依然是整车的核心之一。就好比,即便现在消费者更在意汽车NVH带来的舒适度,也不能否认内燃机对于汽车的重要意义,因为内燃机是整车的基石。同样的,更高层次的动力电池代表了电动车无限的可能性。
而现在的动力电池对于消费者预期还相去甚远,车企了解电池技术越深,越有利于与时俱进地开发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车型。而在这一点上,国内车企相对滞后。
上一篇:简述锂离子电池行业9大争议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