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699次 | 2019年10月25日
动力电池巨头上游材料“军备赛”
“军备赛”打响后,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热闹非凡。
在二三线电池企业为了在洗牌中活下去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时候,头部企业们正为全球化扩张而大规模补充 “弹药”,圈客户、扩充产能、储备原材料成为三大主要攻略目标。
第一步,将锂电核心材料捏在自己手中以备战时之需成为共识。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企业龙头们,已经构建起锂电池全产业链的宁德时代,完全可以当作自建锂电材料仓库的范本,将绝大部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宁德时代布局锂电材料板块的主要阵地是子公司广东邦普,后者通过加工、提纯、合成等工艺生产锂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等。
其年报显示,宁德时代对广东邦普2018年投资金额约5.2亿元,占当期投资金额11.45%。
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还能输出市场,2019年上半年,宁德时代锂电池材料销售收入为23亿元,同比增长32.14%。
日前,宁德时代还发布了百亿进川打造电池基地的战略,可以预测其锂电材料的需求还将不断扩大。要实现全球化战略目标,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为完成2020年将电池总产能增加到100至110GWh的目标,LG化学也在构建一条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疯狂储备锂电材料极具代表性企业之一,一图以概之:
此外,LG化学还投资5000亿韩元(29亿人民币)在韩国建立一家电池正极材料工厂,目标是将其独立生产正极材料的能力提高35%;投资了韩国电池负极生产商GSE&C,并持有韩国Zinc硫酸镍子公司Chemco10%的股份。
LG化学的竞争对手——SKI作为全球第二大湿法隔膜制造商,虽然是动力电池市场后来者,但却把握着锂电池隔膜这一重要板块。
该公司在韩国曾坪工厂、中国江苏常州、波兰西里西亚的建立了锂电池隔膜工厂,一旦3家工厂均投入运营,公司锂电池隔膜年产能将达12亿平方米。
欧洲电池企业虽说在国际动力电池格局竞争中也是“姗姗来迟”,但在锂电材料囤货战中也不甘示弱。
被欧洲各国政府、车企寄予厚望的瑞典电池企业新星Northvolt,其目标产能是至2023年工厂电池产能达到32GWh;据了解,该公司到2030年底的订单总价值已经超过130亿美元,稳定持续的电池原材料供应刻不容缓。
2018年, Northvolt和Nemaska锂业签署了一项为期5年的电池级氢氧化锂供货协议,年供应量不少于3500吨。
9月25日, Northvolt与天齐锂业全资子公司TLK签订了氢氧化锂《长期供货协议》。协议期为2020年至2025年。
值得一提的是,Northvolt的投资者之一大众汽车,也于4月与赣锋锂业签署了长达十年的锂化工产品供应协议。
总得来看,电池头部企业主要是通过与锂电材料供应商签订巨额长单,来疯狂“扫货”;另一方面,电池企业也在自建材料工厂,以补充弹药,巩固原料基础。
无论是签订长单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都利于电池企业及时应对市场风险。供需方面巩固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成本上减轻短期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
首先是供需方面,对于关键材料主要靠进口的电池企业来说,自产锂电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说韩国电池企业在电池材料方面的应用尤其是隔膜材料,对日企如旭化成、东丽等产品进口依赖度高,一旦受到当地对日企如旭化成、东丽等产品进口依赖度高。
当日本试图推行向韩国出口电池材料的限制令,隔膜多采用日本进口为主的三星SDI就会收到相对严重的影响,而隔膜大户SKI相对来说就有惊无险了。
另一方式——与锂电材料企业签订长单也是同一个道理。
其次,市场方面。锂电池的价格早已一落千丈,“降本”是其倒逼至产业链上游的主要标签。然而即使价格再降,需求还是在那里的。
单就锂矿来说,智利央行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需求将翻两番。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上游钴镍矿亦是如此。
业内认为,目前锂电材料端的价格虽是低位反弹,但随着动力电池巨头的高端产能逐渐量产供货,部分锂电低端产能的加速出清,锂电材料有望探底回升。此时下游电池企业对关键材料领域进行战略投资,可以说是 “抄底介入”。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锂电池技术路线日新月异,更新迭代快,上下游维系的加深有助于缩短材料产品的认证周期,提高双方效率,降低成本。像目前高镍路线趋于主流,各大电池巨头对高于传统标准的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的需求就比较热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