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048次 | 2019年11月17日
纯电动汽车频繁自燃,动力电池安全谁来监管?
电动化是汽车产业不容置疑的未来发展方向,但从今年4月份至今,国内纯电动汽车接连自燃,再度将安全问题推至舆论风暴口。这不仅引人深思,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到底该如何监管,如何解决?
7月10日-11日,首届以“突破变革电动汽车发展安全之道”为主题的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创新大会在保定召开。会上,动力电池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纷纷发表各自看法,在激烈讨论中共议动力电池安全难题。
“长期以来,续航里程不足,里程焦虑,一直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短板。”蜂巢能源科技的杨红新表示,面对于目前人类对未来通行工具的构想,不可逆转的高能量密度趋势,使得三元电池成为大势所趋,而轻量化的要求又为新材料的引入提供了基础,但也随着镍含量升高,电池稳定性,安全性的风险不断加大。
中国科学院杨裕生院士也表示,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主要原因是电池问题。“没有绝对安全的电池,纯电动汽车要在里程上追赶燃油车,就会导致车上装过多的电池。”他指出,锂离子电池都含有易燃溶剂,在高温情况下,易产生可燃气体。对于电动车来说,像短路这种在燃油车上一般不会导致着火的原因,在电动车上,则更容易出现自燃的事故。
清华大学锂离子实验室主任何向明教授,则将起火原因进一步具体化——热失控。在他看来,从材料到生产工艺,从单品到集成,都会影响产热,所以电池安全不是单一问题而是系统问题。
如今,各企业电池越做越大,但电池内部均匀性未能得到足够多的的关注,部分企业其金属异物占比过高,甚至为提升容量忽略隔膜问题。对此,他强调,目前国内电动车年检的项目严重缺失,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测试手段也未能涵盖事故发生的多样性,也是事故多发的原因。
中国动力电池创联盟副秘书长兼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认为,随着电池比能量和比功率提高,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也增大,电池组是一种高能物质,其内部的有机物带有自燃爆炸属性,而将“打火机跟易燃物”放在一起,仅用一个很薄的隔膜隔开,极为容易引起事故。
能够引发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因素如此之多,安全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会上,专家学者、行业机构和整车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力争从源头上解决电动汽车的安全焦虑。
对于当下的动力电池卷绕生产工艺,清华大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卢兰光直言:“卷绕工艺优点是生产效率高,层间箍紧力可控,但是由于存在曲率半径,特别是卷芯的内部中心曲率半径小,导致N/P小,充放电受力不均匀,形变不一致,容易析锂等问题。而叠片工艺正相反,各个部分受力均匀,不易变形。叠片更加适合形变大的电极材料,有利于保证充放电循环中形变一致,避免析锂等问题。”
长安新能源电池开发总监刘波认为,高能量电池的电芯,也是不一味追求高里程,而应以安全为中心,在第一个阶段应该预防为主。对于热失控安全防护他表示,“可燃物、温度、氧气是热失控的三个要素,企业应首先做好保证电池的密封性良好,减少电池整个氧气的进入。”
在电池设计方面,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庆生表示,在追求高能量的大环境下,现在厂家生产质量更高,密度更高的电池,集流体变减薄,但在电池结构以及设计上,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应该有一个最合适的平衡点。他还指出,对于“热稳定”问题,材料和热之间相互匹配度最为重要,每个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最应该提高的是全体技术,而不是某一个单体或者材料。
“从储能电量事故以及电动汽车事故来看,早期预警,以及安全的联动和消防的防护这些尤为重要。”创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黄丁来先生认为,不管是在动力电池还是在兆瓦级储电站上都应有完善的标准建设。当事故发生时,要为驾乘人员提供明确的报警逃生信号,并有相应的措施,为早期的火灾提供防护。
面对于现在新能源车发展过程中的挑战,杨裕生院士再度呼吁:安全性应当放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位。
下一篇:电动汽车安全三项准入强标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