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161次 | 2019年12月03日
对话东软睿驰曹斌:第三方Pack企业“奇袭”
电动汽车在完成了从0到1之后,正在进入大规模市场化的快车道,在这个时间节点,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面临着成本下降、安全防范、可靠性提升三大迫在眉睫的挑战。
要解决上述三大挑战,单纯的从电芯角度出发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应该站在整个动力电池系统的角度着眼来进行攻坚克难。
这是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睿驰“)总经理曹斌的判断,在他看来,动力电池Pack环节产业链分散度高、聚焦度不够导致的行业规范性、专业性、标准化缺失的问题正在凸显,而这需要整个产业链企业共同协作配合来共同完成。
▲东软睿驰总经理曹斌
做出上述判断的曹斌,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他是刚成立的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电池系统分会理事长,他所在的东软睿驰,是这个分会的牵头发起企业,也是首届理事长单位。
作为东软集团旗下聚焦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的企业,东软睿驰成立于2015年,是东软集团与全球车载信息设备品牌阿尔派的合资公司,围绕“CASE”——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电动化方向进行战略布局,截至目前,其业务涉足动力电池Pack及BMS、车联网、ADAS、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
在动力电池Pack领域,东软睿驰的发展堪称“奇袭”,成立仅一年后的2016年9月,其就发布了主打安全高效的BMS产品,并快速打入吉利、长城等车企供应链。
2017年4月,东软集团1.5亿元增资东软睿驰,并设立武汉子公司-睿驰新能源动力系统(武汉)有限公司,在武汉建设Pack生产线。紧随其后的2018年,东软睿驰一举拿下了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近20亿元的动力电池Pack定点订单。
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东软睿驰还和长城控股旗下的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在Pack、电芯、BMS、大数据分析服务,基础软件平台(NeuSAR)等多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在第三方Pack企业普遍的生存“高压”下,能在成立短短不到4年时间里,拿下合资车企的动力电池系统订单,并与多个车企和电池企业达成深度合作,这让东软睿驰从幕后走向舞台中央,也因此被行业视为动力电池Pack领域一匹“黑马”。
4月29日,东软睿驰总经理曹斌接受了高工锂电的访问,针对动力电池Pack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三方Pack企业的生存空间与差异化竞争力、动力电池系统安全的防范、东软睿驰在Pack领域的布局与规划等话题,进行了深度对话,以下为对话实录:
▎高工锂电:目前来看,国内动力电池Pack环节面临的主要压力和挑战有哪些?
曹斌:从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成本、安全、寿命、品质的实现,不仅仅是能靠电芯就能完成,这个需要从整个动力电池系统的角度来考量,从最近发生的电动汽车安全事故来看,也暴露出Pack环节的问题。
要将动力电池打造成高可靠性的产品,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一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其中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核心部件,涉及非常多零部件,包含电芯、BMS、热管理系统、温度传感器、高低压线束/连接器、开关器件等一系列部件,如果不能用更好的工艺、电子软件、智能化技术等快速的实现电池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整个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从电动汽车市场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正在从过去的政策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如何提升消费者的市场接受度,这其中,作为核心的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可靠以及性价比就是关键,这倒逼着动力电池要快速的走向成熟。
而从产业链上下游的视角来看,过去几年,电芯层面的投入和关注力度较大,但是在Pack环节,一直还没有将上下游真正整合,行业面临着分散度高、聚焦度不够、专业化规范化缺失的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像传统汽车供应链一样,达到高质量高标准的产品,并通过规模化的发展让产业链上下游得到成长,是行业需要面临的持续性问题。
▎高工锂电:东软睿驰背后的东软集团,在传统汽车领域有长期的主机厂配套经验,以传统车企tier1供应商的视角,您认为Pack环节当下最为紧要的任务是什么?东软睿驰将会如何做?
曹斌:技术规范制定是当下要做的首要任务,从汽车产业过去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零部件标准化、规范化是促进成本降低、可靠性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现在传统车上所有的零部件都经过了成熟的验证,但是,电动汽车上目前面临的情况是,很多零部件和产品都是一两年才产生的工艺,而且这种工艺可能在未来两三年还会发生变化演进,技术沉淀和规范性不足,是眼下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东软睿驰作为动力电池创新联盟电池系统分会的理事长单位,也将重点在行业规范化方向进行投入,建立规范标准,并在安全、可靠上形成共识和标准化的规范落地,通过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协作,共同解决产业共性问题,并进行前瞻性的开发和投入。
与此同时,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遵从规范标准做高品质的部件,从规模化发展中获得红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动力电池系统环节的上下游企业共同合作就非常有意义。
东软集团一直在汽车电子领域深耕,与国内外车企都有深度的合作,在Pack领域,我们希望从传统汽车积累的经验、理念、方法来提高电池包的智能化、工艺技术,推动产业成熟。也希望能将我们的经验推向行业。
▎高工锂电:目前,国内从事动力电池系统业务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动力电池企业,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为代表;第二种整车企业,以比亚迪、奇瑞等为代表,第三种为第三方Pack企业,以东软睿驰、华霆动力为代表,第四种是整车企业与电池企业或者第三方Pack企业设合资公司的形式来做,以宁德时代和上汽、特斯拉和松下等为代表。您如何看待第三方pack企业在未来产业中扮演的角色?
曹斌:做Pack不是件很简单的事情,目前面临的状态是下游车企比较强势,而由于优质的电芯企业较少,导致电芯企业也相对强势,因此,要做好Pack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从目前Pack业务分化的行业形态来看,主要有车企、电池企业、第三方企业,从长期来看,应该是动态的平衡,各个形态的企业都能根据市场找到自身的生存价值和市场份额,这个可以参照传统汽车领域的发动机市场格局。
具体到第三方Pack企业,我认为是具有独特性和价值性的,以东软睿驰为例,我们长期服务于车企,对于车企制造、供应链、质量体系、项目管理的要求,非常了解和熟悉,对于车规级产品的品质要求、过程控制也非常明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会比电芯企业更有优势,因此可以作为中间桥梁,来通过我们长期以来建立的管控和管理能力,帮助电芯企业达到车企要求,这就是我们第三方Pack企业的价值。
而对于车企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于电芯的筛选,基于标准化的设计、平台化的产品,引入多元化的电芯,给其提供一个标准化和多元化还具备性价比的产品,同时带来的更优质服务。
与此同时,包括本土车企和国外车企在发展电动汽车时,也需要时间积累,其很难快速推进产品开发,例如,我们有些项目周期是两年,这期间可能会换到2—3款电芯,最终量产的电芯与当初选的差异会很大,因此不少车企可能并没有相应的精力去投入,这时,交由第三方Pack企业可能就更合适或者更好控制。
因此,第三方Pack企业不仅有存在的价值,也是产业发展所必须的产业形态,未来来看,通过积累的共通的技术,局部的集成、结构件整合、底盘一体化设计等能力,可以提供标准化竞争力的部件,此外,第三方Pack企业通过积累大量电芯的数据,可以帮助车企做大数据监控、电芯筛选以及预警式维修,这些都为其提供了差异化市场竞争力。
▎高工锂电:近期,电动汽车安全事故频发,从产业周期来看,电动汽车产业在国内发展近十年了,依然还没有跨国安全的门槛,您认为,从Pack企业的角度出发,如何防范电动汽车安全故事?
曹斌:电动汽车作为新生事物,同时由于其安全事故带来的破坏性更强,因此,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对其容忍度比燃油车要更低,这也需要其在安全性上做更好的控制和防范。
作为Pack企业,东软睿驰从三个环节来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和预警,一是在BMS环节,东软睿驰是国内首个拿到AutomotiveSPICE2级认证BMS供应商,在电池包的BMS系统里,最早实现了功能安全的设计和管理体系;其次,BMS的软件平台使用的是AUTOSAR架构,具有更高的通用性和前瞻性。
二是在Pack材料的选择上,东软睿驰对于线束、水冷板、高压电器部件等零部件都在做标准化规范化的开发,以此保障整体产品的安全可靠。
三是在大数据的协同上,东软睿驰帮助企业建立大数据的监控平台—BatteryCare。能够针对电池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通过对于电芯的数据分析和波动监测,进行预防性的维修和保养,并进行安全预警,以此来降低安全事故概率。
▎高工锂电:事实上,仅仅将东软睿驰定位为一家第三方Pack企业并不准确,因为在整个公司的业务板块中,还有电控系统、车联网、ADAS、自动驾驶等多个板块,未来几年,东软睿驰旗下几个业务板块如何实现协同?
曹斌: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这四化都是目前车企比较紧迫需要的,而这四化中,共通的一点是软件、大数据、计算平台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恰恰是东软睿驰所专注和擅长的,我们在BMS、车联网、ADAS及自动驾驶几个领域,都可以通过我们的软件和数据平台将其连接。也因此,汽车四化正是东软睿驰布局的四大战略方向。
能够具备基于软件和计算平台为车企提供综合的解决能力,这正是东软睿驰与车企接触时所具备的差异化竞争力。
对于车企而言,我们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供应商,而是会是一个深度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车企解决遇到电芯、BMS、通讯、服务、大数据等一系列问题,并提供全链条的解答,这使得我们和车企合作层级会比传统供应商更深。
而从近期宁德时代与华为的合作来看,未来这也将会是一种行业趋势,对于东软睿驰而言,已经开始做内部的整合,而且这种整合的效率会更高,这也将会成为东软睿驰参与汽车产业变革时的的最大竞争实力。
下一篇:奥迪将推第六代氢燃料电池原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