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飞驰汽车2018营收4.3亿元为美锦能源财务报表增色

钜大LARGE  |  点击量:1110次  |  2019年12月04日  

虽然目前国内燃料电池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家上市公司却通过控股知名燃料电池车企为业绩增添了一分亮色。


2019年3月18日,美锦能源(000723.SZ)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摘要,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51.47亿元,同比增长23.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7亿元,同比增长71.55%。其中,公司控股子公司佛山市飞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下称“飞驰汽车”)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实现净利润3247.46万元,对公司业绩形成一定的正向影响。


资料显示,美锦能源主要从事焦炭及其制品、煤炭、天然气及煤层气等生产经营,拥有“煤-焦-气-化”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自2017年开始,美锦能源筹划布局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并于2018年陆续将用投资或设立方式取得的多个子公司合并进公司财务报表:


1月合并山西示范区美锦氢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美锦氢源”),美锦能源占股100%;9月合并云浮锦鸿氢源科技有限公司,美锦能源占股60%;收购控股国内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客车企业飞驰汽车,8月31日取得51.2%股权;与广东鸿运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广州鸿锦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投资拓展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环节。


按照美锦能源的说法,公司2018年在主业升级发展的同时,加大力度推动转型创新发展项目落地。公司紧跟国家和行业政策导向,根据公司“一点(整车制造)、一线(燃料电池上下游产业链)、一网(加氢站网络)”的总体规划,在氢能领域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而其在氢燃料领域的核心优势在于,公司业务板块在炼焦过程中焦炉煤气富含50%以上氢气,可以降低成本制氢,制氢和发展加氢站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拥有国内最大的氢燃料汽车公司飞驰汽车,并实现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首次出口。


不过,在布局初期各项投入不可避免,同时创收也没那么快,这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研发方面,美锦能源2018年研发投入金额高达2245.71万元,同比增长220.82%。公司报告期内在飞驰氢燃料、膜电极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有所增加,是造成本期研发投入金额较上年度显著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整体生产经营和业绩的影响方面,合并进美锦能源财务报表的三家氢电企业,其中美锦氢源、锦鸿氢源亏损,飞驰汽车盈利,盈利金额远高于亏损(如下图所示)。


在美锦能源财务报告的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表格中,可以看到飞驰汽车2018年生产410辆,销售360辆,库存50辆。


整体而言,目前燃料电池相关业务占美锦能源业务比例不超过2.5%(如下图所示),但未来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容量的扩大,增长潜力不可小觑。


在美锦能源看来,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发展战略之一,不管是眼前利用煤焦产业等工业副产品产生氢,还是未来利用再生能源制氢,氢能都会成为未来能源的核心,是提供健康连续的能源动力。


美锦能源表示,公司将重点支持子公司飞驰汽车开拓市场、扩大产量销量,并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扩大氢能客车出口。此外,为配套氢能源汽车发展和天然气项目,公司将加大布局加气站和加氢站。


同时,公司将与广东鸿运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加强合作,以广州鸿锦投资有限公司为平台,加快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组件及催化剂的研制和产业化,在强大产业化背景的研发团队努力下,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氢能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一向动作迅速的美锦能源布局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组件的规划已经落地。


2019年1月14日晚间,美锦能源发布公告,公司参股的广州鸿锦投资有限公司与相关方签订增资协议,向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企业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下称“鸿基创能”)增资1.02亿元,本次增资完成后鸿锦投资持有鸿基创能51%股份,目前本次增资已完成相关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以加拿大工程院叶思宇院士、邹渝泉博士和唐军柯博士为核心的鸿基创能膜电极技术团队拥有超过25年的燃料电池膜电极及电堆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多名核心技术人员拥有在国际上知名燃料电池公司关键岗位工作的经历。


其中,叶思宇博士作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前巴拉德首席科学家,是燃料电池领域的国际级顶尖专家,拥有20年以上的燃料电池研发产业化经验,其负责研发的膜电极产品已经达到了两万小时的整车实时寿命,被广泛应用于奔驰、福特、大众等公司的巴士及乘用车上。


自鸿基创能成立之初,其膜电极产业化项目就得到了广东省政府各个层面的大力支持。2018年2月,鸿基创能和广州开发区政府签订了产业化合作协议,膜电极项目正式落地,将建设膜电极生产线、供应链和测试线,预计2019年底开始规模化量产,2020年正式达产。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