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415次 | 2019年12月05日
格林美的三元前驱体“凯歌”
“2018年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达40000吨。”
近日,高工锂电G20成员企业格林美(002340)在其2018年业绩报告中如是披露。
目前,国内三元前驱体市场已经形成以格林美、中伟新材料、科隆、华友钴业等为主流的格局。实际出货产能规模在1万-2万吨范围甚至超过2万吨的前驱体企业屈指可数。
一方面,这考验前驱体企业对钴、镍等原材料的掌控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具备过硬的三元前驱体制备技术、生产条件等综合实力。
而在2019年补贴退坡超50%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进一步传导来自整车厂的资金压力。在电池企业与整车厂协商未来3-5年的电池价格时,包括上游锂钴矿、三元前驱体等在内原材料均被一一列出成本核算。这也就意味着,不能承担这波压力的玩家将直接出局。
基于此,格林美也作出了相关应对方案:一是联手产业链企业共同布局镍矿等上游资源,加强与嘉能可、中冶瑞木、托克等主流供应商的议价合作;二是着眼于动力电池回收和拆解,打造循环产业链。
3月15日,在高工锂电举办的第六届G20锂电峰会上,格林美集团电池原料与前驱体材料国内市场副总监董跃斌透露,公司今年有两大工作重点:①资源供应保障。具体来看,主要着眼于印尼红土镍矿相关项目的推进,以保障市场议价能力;②给供应商提供更多的配套保障。主要集中在环保配套设备等方面。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近两年来,格林美三元前驱体出货总量排名均位列前茅。根据格林美2018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38.78亿元,同期增长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三元前驱体业务贡献了79.64亿元,占据总营收近60%的比例。
一路凯歌背后,格林美在三元前驱体方面究竟有怎样的硬实力?
率先攻克高镍三元前驱体制备技术
作为国内三元前驱体龙头,格林美享有系列相关专利与技术。随着动力电池市场对应用高镍811及NCA材料需求的萌芽,一波由下至上的三元前驱体之争悄然展开。
2018年,格林美率先攻克高镍NCA&NCM811前驱体与单晶前驱体制造技术,并大规模产业化。单晶NCM、高镍NCA前驱体等高端产品大规模投入市场,NCM811前驱体已通过多个客户认证。
荆门园区、泰兴园区、无锡公司、余姚兴友新能源材料产能全面释放,三元前驱体出货量达40000吨,占世界市场20%以上。其中,单晶系列前驱体与NCA高镍前驱体占比75%以上,主流供应CATL供应链、三星SDI与ECOPRO等国际主流客户以及宁波容百、振华、厦门钨业等国内主流客户,主流客户的销量占比公司总量的50%以上。
产能方面,格林美已经建成三元前驱体8万吨/年的规模,大大拉开了与后续布局企业的距离。初步统计,目前国内现有产能(不包括在建产能)达到3万吨级别的三元前驱体企业不超过3家。
基于“绿色+智慧”的工厂建设理念,格林美构建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实时感知的时空控制废物循环产业信息管理系统。核心产品三元前驱体产线、超细钴粉产线均采用全球领先的智能装备,产线的智能率达到95%以上。
供应链方面,除积极构建镍资源回收体系外,为了缓解镍资源回收的不足,格林美联手青山实业、CATL等行业巨头,以镍为媒,开展纵深合作。
2018年9月28日,荆门格林美与青山实业下属公司永青科技携手建设宁德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首期投资18.5亿元,建设5万吨三元前驱体与2万吨三元正极材料。
与青山实业、CATL控股的邦普循环、IMIP、日本阪和兴业签署了《关于建设印尼红土镍矿生产电池级镍化学品(硫酸镍晶体)(5万吨镍/年)项目的合资协议》,携手共建印尼镍资源生产电池原料产业园,绑定资源与核心市场。
打造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以三元前驱体为核心,格林美还在借助集团回收和拆解等优势,打造“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从2015年起,格林美就开始全面实施创新升级战略,从废物回收处理端延伸到绿色材料制造端,从钴镍锰资源回收到三元动力原料再制造。立足动力电池回收,夯实和扩大产业版图。
2018年,格林美继续围绕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构建“1+N”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网络,先后与三星、东风、北汽等140多家车企、电池企业签订了电池回收处理协议。
目前,格林美已经形成武汉、荆门和无锡分区拆解、梯级利用与材料再造的完整循环模式。武汉、荆门、无锡三大基地分别建成废旧动力电池包绿色拆解线,年可处理废旧动力电池包25万套。
一方面致力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包梯级利用,另一方面也对拆解的锂电材料进行循环使用。无锡格林美已拥有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正极材料生产线。
正是基于技术、产能、供应链、产业链布局等综合实力,格林美才赢得了诸多锂电客户的青睐。
(图片来源:格林美2018年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