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后备VRLA电池运行中的问题及监测解决方法

钜大LARGE  |  点击量:1112次  |  2020年03月20日  

1铅酸蓄电池在后备电源运行中的问题以及出现的原因


随着蓄电池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备用电源中的应用,由于VRLA蓄电池的运行要求比较严格,电池在偏离了正确的使用条件下运行会影响电池使用寿命,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铅酸蓄电池的监测十分重要。采用备用电池的场所一般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门,容量下降到一定程度电池组就起不到电源备份的用途,一旦主电源发生故障,就可能造成系统停机,导致巨大的损失,及时发现电池容量下降并处理电池失效,关于VRLAB用户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所研究的蓄电池是作为后备电源使用的,平时处于充电状态,与充电装置的输出相联,一旦市电中断,蓄电池立即开始放电。与深度循环放电的蓄电池相比,由于后备电池长期处于浮充状态,即使偶然放电,因放电深度较小(与市电中断时间有关),因此很难获得蓄电池的准确保有容量。而在电池运行过程中(在线测量)检测蓄电池的劣化程度(SOH-Stateofhealth)是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后备蓄电池使用中的最大难题之一。


目前后备电源中蓄电池运行中存在的隐患:


1)蓄电池寿命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目前我们使用的蓄电池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蓄电池安装时,蓄电池的厂家都称阀控铅酸蓄电池在浮充下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0年以上,但在实际中,蓄电池往往在三年时就出现严重劣化,使用超过5年的蓄电池更是少之又少。这其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在使用中关于蓄电池的管理以及维护,没有有效、合理地进行,造成蓄电池在早期就出现劣化,并且因为没有及时发现落后电池,致使蓄电池劣化积累、加剧,导致蓄电池组的过早报废。其二,个别蓄电池厂家夸大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2)关于蓄电池的运行情况、性能状况不明


由于没有良好的手段以及管理,蓄电池的使用者关于蓄电池的运行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特别是关于蓄电池历史数据的整理以及分析。


关于蓄电池内部性能参数,如蓄电池的内阻、当前的剩余容量,无法十分清楚地了解。因为蓄电池组中假如有落后的蓄电池,可以通过一定深度的放电、充电循环,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落后的差别。但由于情况不明,所以相应的措施就无法执行。


3)关于单体电池而言,充电机制可靠性要加强


由于目前国内的直流系统的充电机制不是非常的完善,在实际中存在电压漂移的情况,而蓄电池长期处于浮冲状态,假如浮冲电压偏离正常的范围,就会造成蓄电池的过充或欠充,长期的过充或欠充就会对蓄电池的性能出现非常大的影响。


4)单体电池之间不均衡


目前蓄电池组往往有数量很多的单体电池组成(如190只、108只、35只等),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单体电池之间充电电压、或内阻等差异较大的情况,特别是在浮充下,这种不均衡现象显得非常严重。


出现单体电池不均衡是一方面由于蓄电池在出厂配组中,没有进行一致性能的严格考核,在许多运行场合,新电池采购后,关于蓄电池的检验,用户又缺乏严格的检测手段进行蓄电池的初检,因此蓄电池在运行前就带着问题投入运行。另一方面目前蓄电池的充电机制不但无法消除单体电池的一致性问题,并且会加剧单体电池的不均衡。因为出现个别落后电池充电不完全,假如及时发现、处理,可以减少这种落后的差异,但实际中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因此不均衡就会累计、加剧。如此反复,致使落后电池失效,从而引起整组蓄电池的容量过早丧失。


5)蓄电池浮充下缺乏温度补偿


由于蓄电池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而环境温度关于蓄电池的影响,特别是电压、电流的影响较大。在25℃以上,每新增1℃,蓄电池充电电流将会新增10%,蓄电池失水将会新增1.5%。所以各个厂家都在产品的说明书上写明:根据环境温度,关于浮冲电压进行相应的补偿,补偿系数大约在3-5mv/℃。但在实际中能够作到温度补偿的很少,这是许多蓄电池无法达到设计寿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6)无人值守站点的维护工作缺乏良好的管理监测手段


关于许多无人值守的站点,由于没有网络管理监测的手段,关于蓄电池的维护更加薄弱,特别是关于蓄电池的运行情况以及性能状况,没有清楚的了解。大量的维护与管理工作由人工进行,同时关于维护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要求,以便关于数据进行准确、科学的整理与分析。


7)蓄电池管理维护的理念要改进


目前在很多蓄电池的维护人员,受到蓄电池厂家的误导,认为“免维护”就是不需维护,其实恰恰相反,“免维护”仅仅是不要定期对蓄电池进行加水,由于采用负极吸收的办法,以及安全阀的设计,减少了蓄电池的失水。但同时关于蓄电池也无法象以往开口式蓄电池那样,通过测量蓄电池电解液的比重等手段,了解蓄电池性能状况。为此关于“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应该将以往的维护观念以及手段加以更新、提高,以适应新技术带来的管理监测水平的要求。


8)蓄电池终止寿命无法提前判断以及蓄电池的更换缺乏科学的依据


我们关于蓄电池的寿命终止,希望能够提前作出判断,为蓄电池的更换赢得时间的提前量。但目前关于蓄电池的寿命的终止,没有一个可靠的手段,仅仅根据多年的相关经验来进行。所以在实际中,往往是蓄电池放电的容量低于最低要求后,才在放电中发现蓄电池的寿命终止。


2内阻与蓄电池性能的关系


蓄电池失效模式最为常见的是:蓄电池失水、负极硫酸化、正极腐蚀、热失控等四种方式,以下是对四种失效模式的分析:


1、蓄电池失水


铅酸蓄电池失水会导致电解液比重增高、导致电池正极栅板的腐蚀,使电池的活性物质减少,从而使电池的容量降低而失效。


铅酸蓄电池密封的难点就是充电时水的电解。当充电达到一定电压时(一般在2.30V/单体以上)在蓄电池的正极上放出氧气,负极上放出氢气。一方面释放气体带出酸雾污染环境,另一方面电解液中水份减少,必须隔一段时间进行补加水维护。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就是为克服这些缺点而研制的产品,其产品特点为:


(1)采用多元优质板栅合金,提高气体释放的过电位。即普通蓄电池板栅合金在2.30V/单体(25℃)以上时释放气体。采用优质多元合金后,在2.35V/单体(25℃)以上时释放气体,从而相对减少了气体释放量。


(2)让负极有多余的容量,即比正极多出10%的容量。充电后期正极释放的氧气与负极接触,发生反应,重新生成水,即


O2+2pb→2pbO


pbO+H2SO4→H2O+pbSO4


使负极由于氧气的用途处于欠充电状态,因而不出现氢气。这种正极的氧气被负极铅吸收,再进一步化合成水的过程,即所谓阴极吸收。


(3)为了让正极释放的氧气尽快流通到负极,必须采用和普通铅酸蓄电池所采用的微孔橡胶隔板不同的新超细玻璃纤维隔板。其孔隙率由橡胶隔板的50%提高到90%以上,从而使氧气易于流通到负极,再化合成水。另外,超细玻璃纤维板具有吸附硫酸电解液的功能,因此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采用贫液式设计,即使电池倾倒,也无电解液溢出。


(4)采用密封式阀控滤酸结构,使酸雾不能逸出,达到安全、保护环境的目的。


在上述阴极吸收过程中,由于出现的水在密封情况下不能溢出,因此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可免除补加水维护,这也是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称为免维电池的由来。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均加有滤酸垫,能有效防止酸雾逸出。但密封蓄电池不逸出气体是有条件的,即:电池在存放期间内应无气体逸出;充电电压在2.35V/单体(25℃)以下应无气体逸出;放电期间内应无气体逸出。但当充电电压超过2.35V/单体时就有可能使气体逸出。因为此时电池体内短时间出现了大量气体来不及被负极吸收,压力超过某个值时,便开始通过单向排气阀排气,排出的气体虽然经过滤酸垫滤掉了酸雾,但必竟使电池损失了气体,所以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对充电电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能过充电。


但在实际中,蓄电池的过充是存在的,特别是目前后备蓄电池的充电是采用整组进行,蓄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差异是无法彻底消除,因此出现个别电池过充是较为普遍的,这样就因排气阀的频繁开启会引起电池失水。而蓄电池电解液在设计中,一般采用电导较高(即内阻较低)的浓度范围电解液,见图一:


电解液的浓度选择一般在如图的范围内,因此在蓄电池运行中,假如出现蓄电池失水,导致电解液浓度变化,则蓄电池电解液阻抗就会新增,此类情况必然在蓄电池内阻上得到反映。


2、负极硫酸化


电池负极的重要活性物质是海棉状铅,电池充电时负极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pbSO4+2e=pb+SO4-


放电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这一反应的逆反应,当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荷电不足时,在电池的负极上就有pbSO4存在,pbSO4长期的存在会失去活性,不能再参与化学反应,这一现象称为活性物质的硫酸化,硫酸化使电池的活性物质减少,降低电池的有效容量,也影响电池的气体吸收能力,久之就会使电池失效。


为防止硫酸化的形成,电池应该经常保持在充足电的状态。


但目前后备蓄电池的充电机制(长期浮充),无法彻底实现蓄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电池的充电均一性,因此出现个别电池过放、欠充的现象是无法彻底防止,长期的这种情况出现负极硫酸盐化是必然的,而且目前的使用场合,不能按照常规进行核对性的放电,负极硫酸盐化无法及时消除,并且累加,这样在负极多孔电极表面形成一层硫酸盐层。从而使负极极板孔隙率大大减少,而反应过程中电解液只能通过盐层小孔隙达到电极表面,使电化学反应面积减少,电流密度增大,负极的电极电位向正方向偏移,电极反应效率降低,导致蓄电池输出容量降低。


而相比较活性物质,负极的硫酸盐颗粒较大,几乎不溶解,其电导比负极活性物质低1~2个数量级,阻抗如此高的不溶解硫酸盐,关于蓄电池内阻影响是很大的。这也是目前蓄电池运行中较为常见的失效方式之一。


3、正极板腐蚀


正极腐蚀是铅酸蓄电工艺无法消除的,因为板栅的合金成份与活性物质不同,而活性物质是直接附着在板栅上,两者直接接触,并共同浸在硫酸电解液中,各自与电解液建立不同的平衡电极电位,而平衡电位的差别,构成短路微电池,造成正极的腐蚀必然。为此,在生产工艺中,正极板栅比负极板栅厚,以此补偿正极腐蚀。


而腐蚀后出现的致密腐蚀膜虽然可以阻碍腐蚀的深入发展,但也引起电阻新增,充电困难,与正极活性物质粘接能力差等问题,特别是当活性物质中含有大量的β-pbO2时,由于β-pbO2的粘接力较差,造成活性物质的脱落。


同时板栅的腐蚀也是造成板栅变形的重要原因。因为板栅腐蚀出现的致密pbO2分子体积是铅原子体积的1.4倍,由于合金板栅的体积与由其转化成腐蚀产物体积差别很大,从而对板栅给以张力,引起板栅的变形,并且腐蚀膜越厚,对板栅施加的张力越大,板栅变形越严重,由此加剧影响活性物质与合金板栅的粘接能力,从而引起活性物质的脱落,严重影响蓄电池的输出容量。这是目前铅酸蓄电池运行中容量下降的较为普遍原因。


而致密的腐蚀膜由于新增了反应过程中电荷转移的阻抗,为此可以通过测量蓄电池内阻的变化,对正极板腐蚀进行有效地观察。


4、热失控


热失控是指蓄电池在恒压充电时,充电电流和电池温度发生一种累积性的增强用途,并逐步损坏蓄电池。造成热失控的根本原因是:


普通富液型铅酸蓄电池由于在正负极板间充满了液体,无间隙,所以在充电过程中正极出现的氧气不能到达负极,从而负极未去极化,较易出现氢气,随同氧气逸出电池。


因为不能通过失水的方式散发热量,VRLA电池过充电过程中出现的热量多于富液型铅酸蓄电池。


蓄电池工作温度每上升10℃,电极表面的电流密度就会新增一倍,由此新增了反应出现的热量,并提高了蓄电池的反应温度,因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为此在使用中浮充电压应合理选择。浮充电压是蓄电池长期使用的充电电压,是影响电池寿命至关重要的因素。目前由于电池组中电池彼此的差异是存在的,而蓄电池组的充电方式无法防止个别电池的热失控。


一般情况下,浮充电压定为2.23~2.25V/单体(25℃)比较合适。假如不按此浮充范围工作,而是采用2.35V/单体(25℃),则持续充电4个月就可能出现热失控;或者采2.30V/单体(25℃),持续充电6~8个月就可能出现热失控;要是采用2.28V/单体(25℃),则持续12~18个月就会出现严重的容量下降,进而导致热失控。热失控的直接后果是蓄电池的外壳鼓包、漏气,电池容量下降,最后失效。


只有严格监测蓄电池的运行电压,特别是蓄电池浮充下的电压,防止电池过充是防止热失控的重要手段。


由于VRLA蓄电池的运行要求比较严格,蓄电池在偏离了正确的使用条件下运行,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铅酸电池的运行参数监测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的四种铅酸阀控蓄电池失效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蓄电池的失效是逐渐的,并且都可以在内阻的变化上得到反映,并且目前还没有发现一只蓄电池性能丧失,而其内阻没有变化的实例。这就为我们供应了一个监测蓄电池性能状况的便捷途径:即持续监测蓄电池的运行参数(单电池电压、充放电电流、温度)以及内阻的变化,关于蓄电池进行全监测,通过蓄电池失效早期的特点,及时发现单体电池的不均衡性、以及失效、落后电池等情况,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就可以防止蓄电池劣化加剧,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3蓄电池检测、监测技术


采用备用电池的场所都是十分重要的部门,容量下降到一定程度电池组就起不到电源备份的用途,一旦主电源发生故障,就可能造成系统停机,导致巨大的损失,因此及时发现电池容量下降并处理电池失效是十分重要的。


3.1人工检查


除了放电测试外,人工测量重要测量电池组电压、单电池电压、温度和单电池内阻。


电池组电压测量可以发现充电机的参数设置是否正确。由于蓄电池是串联运行,整组电池的电压由充电机的输出来决定,充电机的正确工作并不能保证每个单电池的工作状态正常。单电池电压监测可以发现单电池浮充电压不正确,以及单电池是否过充电、过放电等情况。


电池内阻能够反映蓄电池的容量下降和电池老化。不同厂家的内阻测试仪的准确度和抗干扰能力差别很大;由于采用的测量原理以及工作频率不同,其读数值也会有差别;尤其是测量夹具很难与电池端子直接接触,测量值往往包括连接电阻。


3.2在线监测


蓄电池在线监测管理是针对测量电池的运行条件和检测电池本身的状况而设计的,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整组监测、②单电池电压监测、③单电池内阻监测与分析。


1、整组监测


整组电池监测功能一般设计在整流电源内,测量电池组的电压,电流和温度,进行充电和放电管理,尤其是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调整电池的浮充电压,在电池放电时电池组电压低至某下限时报警。


2、单电池电压监测


成组监测很难发现单电池的缓慢变化,包括单电池本身的老化和因单电池一致性问题而带来的积累效应,以一组220V电池来说,假如只有1个电池在变坏,其电压变化的信号会被其它107只电池淹没。因此在浮充状态下,监测设备只能发现极个别性能很差、浮充电压超常的电池,关于浮充电压的小幅值差异监控系统并没有办法差别和处理,也就是关于电池性能变坏、电池容量已经大幅下降,这时假如电池浮充电压变化不明显,监控系统不会发出警报,而只是当放电时发现某电池的放电电压(或曲线)异常才有警告,但此时一般为时已晚。


3、电池内阻监测和分析


铅酸蓄电池的端电压并不能反映电池的容量特性,实际使用中,能够直接测量的参数除电流、电压外,蓄电池内阻(或电导)是可以直接测量的一个参数,内阻(或电导)测试仪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测量工具。在实际测量电池的内阻后,能够发现电池的许多问题,尤其是能够立即判断严重失效的电池或存在连接问题的电池。电池的内阻已被公认为是一种迅速而又可靠的诊断电池健康状况的方法。


通常内阻的测量方式有以下两种


1)直流方法


直流方法是在电池组两端接入放电负载,测量电压的变化(U1-U2)和电流值(I)计算电池的内阻(R)。


蓄电池从浮充状态切换到放电状态,典型的电压跌落过程如图所示。即停止充电后,电池回落到某平衡电位,接入放电负载后,电压发生阶跃变化。这样,根据在不同电流(I1、I2)下的电压变化(U1-U2)来计算内阻值。


由于内阻值很小,在一定电流下的电压变化幅值相对较小,给准确测量带来困难,由于放电过程电压的变化,要选择稳定区域计算电压变化幅值。实际测量中,直流方法所得数据的重复性较差、准确度很难达到10%以上。


目前很多采用直流测试法的内阻测试设备都采用大电流放电,这样,需用使用大的放电器和大截面的导线同蓄电池连接,这在实际使用中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要对蓄电池进行动作(放电),在测量过程中,关于在线测量以及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有一定的限制。


2)交流方法


相对直流法,通过交流法测量蓄电池内阻就要简单一些。


即阻抗是与频率有关的复阻抗,其模|Z|=Vmax/Imax,相角为φ。


一般情况下激励引起的电压幅值变化小于10mV,这样能保证阻抗测量的线性。使用方波在技术实现上更为简单,通过改变方波的频率可以测试电池的阻抗谱。


从理论上讲,向电池馈入一个交流电流信号,测量由此信号出现的电压变化即可测得电池的内阻。

R=Vav/Iav


式中Vav----为检测到交流信号的平均值;


Iav----为馈入交流信号的平均值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馈入信号的幅值有限,电池的内阻在微欧或毫欧级,因此,出现的电压变化幅值也在微欧级,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尤其是在线测量时,会受到充电机或用电负载的影响。工频和射频干扰也影响读数。


而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就可以有效克服外界干扰,获得比较稳定的内阻数据,同时该方法不要新增蓄电池的任何动作,因而在在线测量、网络化方面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目前该测量技术正被学术界、以及市场广泛接受。


4解决方法的实际基本要求


通过以上实际使用情况的分析,结合后备电源蓄电池的运行特点,在蓄电池管理与监测方面,我们认为后备电源的蓄电池监测,应该以实现智能化与网络化为目标。


4、1蓄电池监测网络化的实际要求:


1)目前通讯电源的蓄电池许多使用场合,大多是无人值守的地方,如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的无人站点等,为此要求关于蓄电池的监测适应这一情况。


2)关于蓄电池的人工检测手段,要大量的人工,费时费力,而且关于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利。


3)目前我国在电力、通讯等领域,提出的信息化要求,也同样要设备管理的网络化。


4、2蓄电池监测智能化的要求:


关于蓄电池智能化的要求,就是改变以往被动的设备管理方式,关于蓄电池做到实时、在线监测,关于可能发生的问题,作到提前判断,而不是当出现问题后的被动处理。


1)为此要关于蓄电池的运行过程中的运行参数进行24小时的全过程监测,如:蓄电池的充放电电流(以检测电流的异常),蓄电池的单只电压(防止蓄电池出现过充或过放),蓄电池的工作温度(以便根据环境温度进行充电的补偿)


2)以上参数是保证蓄电池的运行机制良好,同时要对蓄电池的性能健康状态进行诊断,以发现蓄电池劣化、失效的趋势。这关于蓄电池在线监测是非常关键,这也是目前困扰的最大难题。


5解决方法的基本模型


我们采用一个以蓄电池阻抗检测与分析为主的监测管理解决方法。该方法通过蓄电池阻抗的测量,以及蓄电池其他运行参数采集(单电池电压、充放电电流、异常工况等),在辅以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完成对数据分析与管理的多级处理,使得困扰最大的蓄电池智能化监测得到很好的解决。


关于蓄电池的运行参数,由于其采集较为容易实现,我们不作较多说明。如何有效地关于蓄电池阻抗进行检测与分析,是一个较为关注的问题。我们了解反映蓄电池性能的参数有两类:阻抗与容量。目前的技术发展关于蓄电池容量的测量而言,不经过一定程度的放电,测量的精度将无法达到要求(这同样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而阻抗这一参数,通过交流法在线蓄电池的内阻,其测量原理就是将一个低频的交流信号注入到蓄电池中,由于蓄电池中存在欧姆阻抗以及极化阻抗,测量蓄电池的反馈信号,得到蓄电池的阻抗,从而实现阻抗的在线测量。


该方法的技术核心是建立在蓄电池阻抗的在线测量以及计算机关于数据的处理,关于各个站点的蓄电池运行参数以及蓄电池性能参数,实时采集,关于数据进行基本分析,超限时给出声光报警。将数据传输到中心监控中心站,通过数据库服务器,对数据进行终合分析处理,形成各个站点的各组蓄电池的运行参数以及性能参数的历史曲线,关于报警事件以及报警数据进行存储以备查询。


前端数据采集部分可以采集蓄电池组电压、充放电电流、单电池电压以及环境温度等蓄电池运行参数,直接上传并整理、分析,关于异常工况给出两级报警(现场以及监控中心),以便处理或调整。


如何准确反映蓄电池的性能状况,我们采用阻抗与容量并行的分级处理。通过阻抗的实际测量,与基准值比较,关于阻抗上升异常的电池报警,同时关于一组电池中各个阻抗比较,关于超常电池给出报警,此为一级处理。同时在监控中心的软件,关于阻抗进行趋势变化分析,通过每只电池阻抗变化的曲线图,关于非正常趋势的变化给出报警。(关于阻抗分析处理较为复杂一些,关于阻抗的如何使用,存在不同看法,但我们认为采用时间纵向上的同一只电池的比较,以及同一时间上的不同电池比较两种分析较为准确)。


关于蓄电池容量的测量,是在蓄电池给负载下电时,通过现场的监控器,以及通讯传输,在监控中心关于所得到的数据,通过监控软件计算得到蓄电池的健康度以及剩余容量。并将数据分析存储。蓄电池性能的反映通过这样的两级分析整理,使得蓄电池性能状况的分析更加准确。
由于可以实现蓄电池运行参数的全过程监测,以及蓄电池劣化趋势给出变化曲线,从而使蓄电池智能化与网络化的监测与管理得以实现。


6实际的应用


目前我们在通信领域、电力系统以及大型生产公司的UpS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下面是在四川德阳电信公司针对通讯电源中蓄电池执行的监测管理解决范例。


该公司目前通讯站点为300多个,目前针对较为重要的站点实现蓄电池的集中监测与管理。
监控器采用两类:关于较大容量(550Ah以上)的蓄电池采用BM6500监测系统,关于容量小的蓄电池采用TRM2402的独立监测模块,完成关于电池电压、电流、阻抗等参数的测量,关于超限的数据进行报警,同时通过通讯传输网络将52个站点的数据上传至监控中心的服务器,在后台软件关于上传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存储,并形成数据的历史曲线;在蓄电池放电情况下,自动生成放电曲线,以备查询。在蓄电池放电情况下,可以通过电压的实时监测,通过计算机的后台软件植入的算法,得到每只电池的健康度以及剩余容量的数据,并存储。


通讯可以采用多种的通讯组网模式,如pSTNMODEM、pSTN方式64K、DDN、ISDN、pSpDN、TCp/Ip、2M及2M时隙插入、专线/共线等等,网络图如下:


7结论


通过在许多行业的应用,有力地证明该方法可以很好解决目前后备电源中蓄电池监测与管理的诸多问题,通过智能化与网络化的实现,关于提高蓄电池的使用性能,及时发现蓄电池故障,提前判断蓄电池劣化,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后备电源中蓄电池的监测,以及标准制定中,应该坚持以网络化与智能化为目标:


1)关于蓄电池运行参数的全过程监测(电流、电压、温度)


2)要对蓄电池阻抗进行在线测量,通过蓄电池阻抗变化,对蓄电池的性能健康度进行诊断。


3)在蓄电池为负载供电的过程中,能够准确测量蓄电池的剩余容量


4)可以通过传输,实现网络化的设备管理。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