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优质的赛道 优选的方向

钜大LARGE  |  点击量:978次  |  2020年03月23日  

摘要:锂离子电池大方向无需任何担忧,无论是新能源汽车,5G手机,基站备点,储能电池均是确定性稳健上升的量,随着移动互联,万物互联的推进,从有线到无线, 锂离子电池均是目前最佳的电源解决方法。


1. 大方向:锂电市场总量上升毋庸置疑


核心结论:


1) 动力锂电池市场:国内预计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700 万,海外预计 2025 年将有超过 600 万辆。2020 年国内动力锂电池需求约 85 GWh。2020 年海外动力 电池需求约 90 GWh。动力锂电池行业空间继续扩张,预计 2020 年动力锂电池需求 增速约 50%。


2) 非动力锂电池市场:手机电池需求是 3C消费电子电池需求变化的核心,2020 年消 费锂离子电池需求将达到 65GWh,重归稳步上升。储能市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铁 塔通讯基站铅酸换锂电是最大需求点,2020 年预计替换 60-70 万个塔,预计 8GWh,铁塔全部替换约有 25GWh, 空间巨大。


3) 锂离子电池大方向无需任何担忧,无论是新能源汽车,5G手机,基站备点,储能电池均是确定性稳健上升的量,随着移动互联,万物互联的推进,从有线到无线, 锂离子电池均是目前最佳的电源解决方法。


锂离子电池行业向上可延续至钴、锂、石墨、焦等原材料,往下的中游重要为正负 极、电解液、隔膜、结构件等,我们讨论锂电材料尤其是正负极材料领域的发展趋 势,则首先可以看下游需求,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重要有动力(电动交通工具,如新能 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3C 消费电子和储能等锂离子电池领域。


1.1. 动力锂电池市场,国内外总量上升毋庸置疑


动力锂电池需求(kwh)=新能汽车销量(辆)×单车带电量(kwh/辆)


分析动力锂电池的市场需求,我们可以测算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单车带电量各自分别的 变化。


1)新能源汽车销量,核心点在于我国国内市场的发展及欧美大车厂的推动。


国内预计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700 万辆。根据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 展规划(2021-2035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要提升 至 25%,假如按照目前国内每年汽车销量 2800 万测算,则到 2025 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销量将至少达到 700 万辆,而 2019 年全年销量约为 120 万辆,预计未来五年新 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 40%以上,未来可期。


海外预计 2025 年将有超过 600 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大众集团计划 2025 年全集 团电动化率超 25%,宝马计划 2023 年推出 25 款新能源汽车,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 复合增速超 30%,戴姆勒计划 2022 年前推出 10 款新能源汽车,所有欧洲厂实现 碳中和,到 2030 年集团电动化率超 50%。


与此同时,各国各地区也出台了限制燃油车,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与措施,欧洲 多国已明确出台或正在制定燃油车禁售时间表。


欧美加速推动新能车发展,全球电动化大势所趋。2019 年 11 月 4 日,大众 MEB平 台首款电动汽车ID.3 正式下线,德国总理默克尔亲自出席,德国政府同时计划在从2020 年开始的 5 年中,将电动汽车购车补贴提高 50%至 4500 欧元,售价超过 4 万欧元的车 型补贴提升至 5000 欧元。除补贴外,默克尔表示预计到 2030 年,德国将拥有 100 万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希望在 2030 年前让 1000 万辆电动汽车上路。继德国提高电动 车补贴之后,美国也出台对电动汽车发展的友好政策。近日美国联邦政府颁布《2019 年绿色能源法案》草案,其中将电动汽车税收补贴从 20 万提升到 60 万,金额从 7500 美元降至 7000 美元;针对售价低于 25000 美元的二手电动汽车补贴 2500 美元;总重 量超过 14000 磅的重型电动汽车给予 10%的投资税务补贴。传统主机厂如大众 MEB平 台正式开启量产,宝马加订电池订单,戴姆勒加速电动化进度,欧美加速推动新能 车发展,全球电动化大势所趋。


2019 年由于国内补贴政策退坡幅度超预期,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国内 新能源汽车今年大概率维持在 120 万辆销量左右,但我们认为数据端明年国内 B 端 需求仍有支撑,而 C 端趋势也将逐步提升。明年中性预期 160 万辆。.海外今年重要是特斯拉 model3 的全面碾压,在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一骑绝尘,随着 传统主机厂(大众、宝马、戴姆勒、丰田、福特)均加速了电动化进程,预计 2020 年将会有较为可观的上升。随着各大车厂纯电动汽车型密集公布,预计海外纯电动 A 级车及 B级车在 2020 年将有较大规模上升,预计全年海外纯电动汽车销量 130 万, 插混车型 40 万台。


2)单车带电量提升的核心在于纯电动大车型的热卖


国内单车带电量的变化重要是新能源客车占比降低及 A+级销量占比提升。2017 及 2018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单车带电量为 45kwh 左右,相较于 2016 年有较大下降,主 要是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开始从客车尤其是公交车入手,而公交车带电量较高,因此 整体平均带电量较高,随着新能源乘用车的逐渐推行,尤其是 A00 级车型及插电混 动车型的推行,单车带电量逐渐下行。随着 2019 年补贴新政策取消续航里程 250 公 里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型补贴,主机厂和消费者对部分性价比较低的微型电动汽车不做重 点选择,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开始鼓励 B端运营车辆改换 A级纯电动汽车,从而整 体上重新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群体单车带电量水平。远期来看,预计未来国内新能源 汽车单车带电量将逐步提升至 60kwh 以上。


海外单车带电量的变化重要是从微混普混切向插混及纯电动。2017 年之前海外新能 源汽车单车带电量平均在 30kwh 左右,从 2017 年开始,随着单车带电量为 70kwh 的特斯拉 model 3 热卖,海外电动汽车平均带电量水平开始逐步提升。Model3 热卖也 同时为各大传统车企供应了电动汽车的样板,各大车企对电动汽车的规划开始从原来的 微混普混逐步切换至插混和纯电动,且各大传统车企对自己的电动化时间表还在进 行不断的修正及提前。远期来看,海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然将会是多条路线并存, 在电动汽车路线中,也将是微混普混、插混、纯电动三条路线并行,从目前各公布的 车型来看,海外纯电动汽车型单车带电量普遍能提升至 70kwh 以上,考虑到还有部分 插混车型,保守预计 2025 年海外新能源汽车单车带电量将达到 60kwh 左右。


因此根据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需求测算公式:


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新能汽车销量×单车带电量


可以测算得知,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将从 2017 年 36 GWh,2018 年 56 GWh,逐步提升至 2019 年约 60 GWh,2020 年约 85 GWh。海外新能源汽车动力锂 电池需求将从 2017 年 18 GWh,2018 年 34 GWh,逐步提升至 2019 年约 50 GWh, 2020 年约 90 GWh。行业空间继续扩张,预计 2019 年及 2020 年动力锂电池需求增速 分别约为 6%及 50%。


1.2. 非动力锂电池市场,3C 已趋稳储能待爆发


非动力锂电池市场重要包括 3C消费类电池及储能电池,其中:消费电池需求=3C产品销量×单机带电量+可扩宽的应用 储能电池需求目前重要的量来自于是铁塔铅酸换锂电的需求。


手机电池需求是 3C 消费电子电池需求变化的核心。3C 消费电子产品品类众多,难 以分别分析,因而我们采取替代估算的方法。根据测算,2018 年全球手机电池用量 约为 19GWh,消费类电池用量约为 53GWh,手机电池用量约占总体消费电池需求约 35%,其他 3C 类消费电池相较于手机较小,因此可简单用手机市场的变化来讨论 3C 类消费电池市场的变化。


变化 1:智能手机电池容量持续提升。iPhone 11 电池容量为 3110 mAh,相比 iPhone 8 电量上升 70.8%,相比 iPhone X 上升 17%;华为 P 30 电池容量为 3650 mAh,相比 华为 P 9 电量上升 21.7%,相比 P 20 上升 7.4%;三星 Note 10 电池容量为 4300 mAh, 相比华为 Note 7 电量上升 22.9%,相比 Note 9 上升 7.5%。


变化 2:5G带动智能手机销售同比转正,5G手机带电量较 4G 手机明显提升,5G 应用的铺开将带动智能无绳硬件市场爆发,新增消费电池用量。智能手机的总销量 自 2015 年阶段性见顶之后,总体销量开始呈现逐步下降,而 2020 年开启的 5G 手 机换机潮将带动智能手机市场重归成长。根据 IDC 测算,2019 年全球智能手机销 量 13.7 亿部,同比下降 2.2%;预计 2020 年在 5G 开始逐步铺开的带动下,销量将 达到 14 亿部,同比上升 1.6%,其中 5G 手机占比 8.9%;预计 2023 年智能手机总销 量为 14.8 亿,其中 5G 手机占比将达到 28.1%。


5G 带动智能手机单机电池容量大幅提升。如三星 Galaxy S10 5G/华为 Mate X 5G 电 池容量分别为 4500/4400mAh。


5G 商用铺开带动智能硬件市场,根据 IDC预测,2019 年全球可穿戴市场出货量预 计将达到 2.23 亿台,这一数据将在 2023 年上升至3.02 亿台, 5 年复合上升率7.9%。


3C 消费电池用量测算:


智能手机:预计 2019 年同比下降 2.2%至 13.7 亿部,2020 年 14.0 亿部,2020 年 5G 手机 1.235 亿部,占比 8.9%,2021 年 5G 手机 15%。电池容量按平均容量测算。笔记本电脑:2019-2021 年销量保持 1.6 亿台,电池容量分别为 58/62/65Wh。功能 手机 :2019-2021 年销量 保持在 5 亿台 ,平 均单 机电 池容 量分 别为 1600/1700/1800mAh。


平板电脑 2019-2021 年销量保持在 1.7 亿台,电池容量分别为 29/30/31Wh。


测算可知,2019-2021 年消费锂电需求分别为 57/62/66GWh,若另外考虑 5%的替 换需求,则消费锂电需求分别为 60/65/70GWh。


储能市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铁塔通讯基站铅酸换锂电是最大需求点。


受益于存量基站更新换代、5G 基站大规模普及带来的通信储能广阔市场空间以及 电力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快速商业化,储能市场发展迅速。


相关于传统铅酸储能电池而言,锂离子电池具有低污染、长循环寿命等优良性能、 随着其成本不断下降,锂离子电池经济性开始凸显。新增电池储能越来越多采用锂 离电池,并逐步替代铅酸蓄电池,在储能市场运用越来越广泛。储能电池对能量密 度要求不高,更关注对电池成本、循环性能、生命周期成本等,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具备 的低生产成本、高循环次数。


过去磷酸铁锂相对价格较高,做储能电池经济性并不突出,价格下跌推动替代可能 性的逐步实现。过去铁锂离子电池价格较高,循环寿命与铅酸电池差别不大,目前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价格下降较多,循环寿命新增,且铅酸价格有所上升,环保要求进一步趋 严,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替代趋势明显。


铁塔系统铅酸换锂电过程已经开始启动。截至 2019 年 6 月底,我国铁塔接到的 5G 基站建设需求为 6.5 万个,预计今年全年会接到 10 万个 5G 基站的建设需求。5G 基站重要分为宏基站和微基站,微基站细分可分为:微基站、皮基站、飞基站。其中要储能电池设备的是宏基站,而微基站一般采用市电直接供电,不设置电力 储能设备


根据种类划分,通讯市场锂离子电池需求可以分为:原来 4G 基站锂电替代铅酸,新建的 5G 基站以及机房备用电源,通讯市场锂电应用核心场景是基站备用电源。我国铁塔 2018 年铅酸换锂电共计 12 万个塔,使用锂离子电池约 1.5GWh,2019 年换 30 万个塔, 使用锂离子电池 4-5GWh,2020 年预计替换 60-70 万个塔,预计 8GWh,铁塔全部替换约 有 25GWh, 空间巨大。


2. 方向 1:负极材料硅基化


核心结论:


1) 负极行业需求大,需求量新增确定性高。预计 2019-2021 年对应负极需求分别为 22/29/37 万吨,复合上升率超 30%。


2) 行业格局好,国内产业链成熟。国内负极行业集中度高,2019 年 CR5 达到 75%, 优于其他环节;国内负极份额在全球占比超 70%,产业链成熟,龙头公司均逐 步切入到海外电池大厂。


3) 目前天然石墨及人造石墨的路径之争尚无定论,但产品升级已是必然,石墨负 极体系向硅基负极体系升级趋势确定,量价齐升好赛道。


4) 目前贝特瑞产量及实际出货规模处于国内绝对龙头地位,进入电动汽车领域最重 要的大客户特斯拉,享受产品技术升级所带来的红利,在负极这样一个量价齐 升的赛道持续保持领先。


2.1. 负极需求大,总量上升很确定


负极是锂离子电池四大材料之一,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负极是电池放电时流出电子的 一级,作为电子的载体,其性能指标能够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尤其是其膨胀性 能影响电芯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影响快充、比容量及首效影响容量等。


从负极的重要需求来看,消费以及动力都将确定总量上升,如前文所述,我们测算 2019-2021 年 , 消 费 锂电 需 求 分 别为 60/65/70GWh ;动 力 电池 需 求 分 别 为 119/178/241GWh;考虑储能、小动力等领域,其他锂离子电池需求分别为 37/49/62GWh。合计 2019-2021 年锂离子电池需求分别为215/292/372GWh,对应负极需求分别为 22/29/37 万吨。


2.2. 负极格局好,贝特瑞是全球龙头


国内负极产业占据全球重要份额,国内份额占据全球超 70%;国内负极行业集中度 高,2018 年 CR5 达到 77%,优于其他环节。


国内负极产量已占据全球重要份额,未来将持续保持领先。2018 年,国内负极产量 超过 19 万吨,占全球供应比例超 70%。全球负极公司中,贝特瑞出货量常年保持 首位,并不断在海外侵占如日立化成等公司的份额。以贝特瑞、璞泰来、杉杉为首 的我国负极公司在牢牢占据国内电芯厂负极供应的同时,顺利进入松下、LG、三星 等主流海外电芯厂供应链,并逐步占据主供地位。贝特瑞为全球负极龙头,2018 年 份额约为 17%,其后是宁波杉杉、日本化成及江西紫宸,份额占比约 13%。从产业 链角度看,天然石墨端我国天然石墨矿产资源丰富,总保有量占全球首位;人造石 墨端国内资源丰富,并具有能源成本优势;硅碳新型石墨负极可依托国内动力锂电池 巨大市场、人力能源成本及工程师红利。随着国内公司负极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国 内公司产品从成本到性能赶超海外公司。


国内负极行业格局优,是四大材料中 CR5 集中度最高的环节。从行业格局看,负 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四大材料中行业集中度最高,2018 年 CR5 已达到 77%。而正极仅 有 34%,隔膜为 54%,电解液为 69%。行业格局十分稳定。负极市场呈现“三大五 小”格局,贝特瑞、杉杉、紫宸分列前三,但第二梯队的东莞凯金等势头同样很猛。


2.3. 碳系到硅系升级趋势明晰,量价齐升好赛道


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重要分为碳材料与非碳材料两类。市场化应用程度最高的 为碳材料中的石墨类负极材料,其中市场主流是人造石墨以及天然石墨。而硅碳负 极材料是未来最可能大规模应用的新型负极材料之一。


负极材料的性能可以从多个指标来进行考量,往往指标之间难以兼顾,天然及人造 均会上升良好。以目前应用中最为看重的比容量、循环寿命以及倍率性能三项性能 指标而言,人造石墨由于经过石墨化等工序处理,循环和倍率占优,但比容量弱于 天然石墨。另外,由于人造石墨要经过石墨化等处理,成本上要高于天然石墨, 天然石墨更具价格优势。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动力锂电供应商面对下游车厂 要求进一步降价的压力,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因原料价格优势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搭 配以降低成本。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储能广泛应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和磷酸铁锂 正极材料搭配的锂离子电池因较高的性价比优势也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负极从石墨体系到硅基负极将是未来的升级方向,产品升级促进价值量提升。石墨 材料的理论克容量为 372mAh/g(每 6 个碳原子嵌入 1 个锂离子,形成 LiC6 结构), 目前高端产品已经达到 360-365mAh/g,接近理论容量,石墨负极材料逐步达到上限。因此要更高能量密度的新材料来应对需求。其中,硅材料最能够满足人们更高能 量密度的需求(形成 Li22Si5,理论克容量为 4200mAh/g)。未来随着动力锂电池能量密 度要求的提高,硅碳负极搭配高镍三元材料的体系成为发展趋势。未来两年,随着 高镍三元材料 NCM811、NCA 及其他配套材料的技术逐渐成熟,硅碳负极的产业化 即将到来。


从各类负极材料发展角度分析:


人造石墨:焦价回落及石墨化布局促成本下降增厚盈利。直接材料(焦)及加工成 本(石墨化等)占据人造石墨负极成本 90%,2019 年来随着焦价回落,低电价区域 布局石墨化,行业迎来降本增厚盈利阶段。2018 年,国内人造石墨负极产量 13.3 万吨,YOY+31%,其中紫宸 3.3 万吨,市占率 24.4%;杉杉 2.4 万吨,市占率 18%。在人造石墨负极格局中,贝特瑞处于第二梯队。目前人造负极的重要是紫宸、杉杉 及凯金比较靠前,贝特瑞,星城,翔丰华等处于第二梯队。


天然石墨:资源禀赋优势明显,贝特瑞一家独大。天然石墨负极格局中贝特瑞一家 独大,从 2019 年前三季度的出货情况来看,贝特瑞份额已经超过 70%,在天然石 墨负极市场,贝特瑞的地位稳固。贝特瑞控股子公司鸡西长源矿业位于“我国石墨 之都”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柳毛乡,所拥有的朗家沟矿段是亚洲最大的天然鳞片 石墨矿床柳毛石墨矿床的组成部分,矿上面积 0.5765 平方公里,石墨矿石储量 2174 万吨,矿物量 206.65 万吨,平均品位 10.66%。矿石设计年开采矿石 60 万吨,可保 证石墨开采三十年。


硅基负极:日本的硅碳负极技术最早突破,国内贝特瑞已大批量出货,并配套松下 -特斯拉。松下-特斯拉体系中最初应用的硅碳负极便是由日立化成供应。松下自 2012 年顺利将硅碳负极应用,多年应用相对成熟。经过多年的工艺摸索,国内技术不断 完善,贝特瑞的硅碳负极 2013 年已通过三星验证,后成功进入松下-特斯拉体系,并逐步占据主供地位。目前国内仅有贝特瑞一家可以大批量供货,其他厂家规模较 小或处于验证阶段,贝特瑞在新型负极方向在国内遥遥领先。


硅基负极目前重要包括 SiO、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硅基合金负极材料。根据分散基 体的不同,未来最有希望实现较大规模应用的新一代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重要有 SiO、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硅基合金负极材料三大类,其优劣势如下:


目前已经商用化的硅基负极是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以及 SiO 负极材料。虽然硅基合金 负极材料相对碳负极材料克容量提升效果明显,但是因为其工艺难度高、生产成本 高,且首次充放电效率较低,所以目前尚未大规模使用。而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以及 SiO 负极材料的工艺相对成熟,综合电化学性能较优,是目前最为主流的硅基负极 材料。目前国内仅有贝特瑞一家可以大批量供货,贝特瑞在新型硅基负极方向遥遥领先。


目前国内布局硅基负极材料的公司包括贝特瑞、杉杉股份、凯金能源等重要负极材 料生产商,随着技术成熟以及下游认可度逐步提高,硅基负极产品有望在未来几年 里率先在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领域大规模应用,并随成本下降逐渐向普通领域扩展。未来几年,随着电池公司硅基负极的应用逐渐增多,硅基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将保持 快速上升趋势。


贝特瑞是国内三星唯一授权的硅碳生产商。它的氧化亚硅也在国内遥遥领先,供给 松下和 LG,是特斯拉新型负极最核心的供应商。


对新型负极材料的分析要考虑到 1)硅碳负极生产具有较高技术壁垒,2)国内只 有少数公司能够实现量产,3)价格昂贵,高于石墨负极材料。


贝特瑞凭借其在技术方面的积累,目前已经比国内同类竞争对手领先 2 代以上,产量及实际出货规模处于国内绝对龙头地位,进入电动汽车领域最重要的大客户特斯 拉,享受产品技术升级所带来的红利,在负极这样一个量价齐升的赛道将持续保持 领先。随着国内产业链不断升级,特斯拉上海厂量产开启,作为稳定供货多年的 贝特瑞也将进一步受益于国产特斯拉逐步放量。


3. 方向 2:正极材料高镍化


核心结论:


1) 正极行业需求大,需求量新增确定性高。预计 2019-2021 年对应负极需求分别 为 39/52/65 万吨,复合上升率超 30%。


2) 行业格局差,但有结构性机会。国内正极行业集中度低,2019 上半年 CR5 约 40%,显著弱于其他环节;正极材料格局较差,重要是由于普通三元材料格局 较差,而磷酸铁锂材料行业格局相对较好,2019CR3 占比接近 60%,同时 CTP 也能克服 LFP 单体比能量比的问题,打开行业空间,未来将良性上升。


3) 正极材料未来看高镍,切入国际大客户将占得先机。基于能量密度高、放电容 量大、综合成本低等优势,高镍材料综合优势明显,将是未来主流路线。


4) 目前贝特瑞在高镍的产量及实际出货规模处于国内前列,联营公司的 NCA 前 驱体进入电动汽车领域最重要的大客户特斯拉,自产的 NCA 材料也在 2019 年起 为日韩电芯厂批量供货,2020 年增速可期。


正极需求大价值量高,但竞争格局差,扬长避短差异化竞争方能后来居上。


3.1. 正极需求大,总量上升很确定


从正极的重要需求来看,消费以及动力都总量上升,如前文所述,我们测算 2019-2021 年, 消费 锂电 需求 分别 为 60/65/70GWh ;动力锂电池需求分别为 119/178/241GWh;考虑储能、小动力等领域,其他锂离子电池需求分别为 37/49/62GWh。合计 2019-2021 年锂离子电池需求分别为 215/292/372GWh,对应正极需求分别为 39/52/65 万吨。


3.2. 正极格局较差,但有结构性机会


从行业格局看,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四大材料中行业集中度最低,竞争格局最差。2018 年 CR5 仅为 34%,2019H1 稍有提升,但也仅为 40%左右。比较之下,2018 年负极 CR5 为 77%,隔膜为 54%,电解液为 69%,正极行业格局不稳定。


正极材料格局较差,重要是由于三元材料格局较差,尤其是普通三元材料格局较差, 因此避开普通三元正极材料选择其他方向将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磷酸铁锂:CTP 打开行业空间,格局逐渐清晰,未来将良性上升


CTP+LFP 降本提效,打开 LFP 行业空间。CTP 将原来 LFP 电池较差的单体性能通 过空间结构优化,使得整体电池包性能提升。在同等需求的情况下 LFP 比三元 523 便宜了至少 15-20%,同时提升了安全性和使用寿命。BYD 把刀片 LFP 装上了主打 车“汉”,上汽通用五菱也推出 LFP 版本五菱宏光,特斯拉也要找宁德时代“无钴 电池”。主打 C端的车型覆盖了整个新能源汽车高中低端市场,需求复苏逻辑逐步 确立。


磷酸铁锂市场在稳步成长中加快向龙头集中。大部分中小厂家逐渐退出市场,市场 将不再低水平规模扩张,而更关注产品性能、技术快速迭代和产业生态合作,正极 材料、电池封装、汽车"三电" (电池、电机、电控)等各产业链集中度不断提高,产 业内合作协同将进一步密切。目前 CR3 份额持续提升,以从 2016 年近 30%提升至 2019 年近 60%,行业竞争格局情绪转好。


LFP 短时间看动力锂电池市场磷酸铁锂的回潮,中长期看储能电池市场磷酸铁锂的爆发 。受益于存量基站更新换代、5G 基站大规模普及带来的通信储能广阔市场空间以 及电力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快速商业化,储能市场发展迅速。


2019 年处于宁德时代 LFP 供应体系前两名的德方纳米和贝特瑞是行业龙头。德方 纳米 LFP 正极材料出货量为 2 万吨级别,在 LFP 材料厂中排名第一,贝特瑞 LFP 正极材料出货量为 1.5 万吨级别,在 LFP 材料厂中排名第二。


3.3. 未来看高镍,切入国际大客户将占得先机


高镍材料综合优势明显,将是未来主流路线。基于能量密度高、放电容量大、循环 性能好、结构比较稳定等优势,三元正极材料目前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 向,相比于采用常规三元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电池具有更长的续驶里程、 更低的综合成本。三元正极材料市场正在逐步往高镍方向发展,已从早期的NCM333 材料进步到 NCM523 和 NCM622,并逐渐升级到 NCM811 和 NCA。


目前高镍向海外客户拓展较为顺利的有贝特瑞等。


贝特瑞参股公司 NCA 前驱体切入松下-特斯拉体系。2014 年,贝特瑞投资江门芳源 环保(从事镍、铜、钴等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的公司),合作开发三元正极材料; 2016 年 11 月,芳源环保定增 1.1 亿,用于建设三元正极材料 NCA 前驱体生产基地, 贝特瑞认购 190 万股,投资总额 1900 万元。江门芳源是松下-特斯拉体系的 NCA 前驱体供应商,2017 年 8 月,江门芳源通过了松下产品供应链体系品质审核,预期 供货数量和产品为每月 1000 吨的三元材料 NCA 前驱体。2018 年上半年与松下业 务往来约 1.7 亿元,2019 年 3 月通告执行新增年产 18,000 吨高品质 NCA/NCM 前 驱体建设项目。


贝特瑞高镍产品也已切入国际大客户。贝特瑞现有高镍产量 1.5 万吨/年,贝特瑞根 据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安排产量,目前高镍/NCA产品得到日韩电芯厂的认可,2019 年起批量供货,2020 年增速可期。


贝特瑞以磷酸铁锂为基础,NCA 材料为未来发展方向来布局正极材料。


2015 年 12 月,贝特瑞在天津启动锂离子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2016 年 8 月,设立惠州凯斯德新材料公司,新建 1.2 万吨/年 NCA材料生产线。


2016 年 12 月 21 日,计划投资 52 亿于金坛“贝特瑞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 进行合作,该项目重要分为高性能负极材料项目和高性能正极材料项目。


目前贝特瑞现有正极产量为:磷酸铁锂 LFP 3 万吨,高镍 1.5 万吨。


贝特瑞在正极领域公司积极布局,其高镍 NCA 产品及 LFP产品均处于行业龙头地 位。高镍 NCA 产品得到日韩电芯厂的认可,2019 年起批量供货,2020 年增速可期。而在 LFP 正极领域,公司与宁德时代的合作(LFP 第二大供应商)日益加强。

原标题: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深度报告:优质的赛道,优选的方向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