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995次 | 2020年04月10日
光伏玻璃公司面对的四大壁垒
资金、技术、环保障碍重重,新进入者威胁不大
理论上,可能改变当前双寡头格局的公司包括两类,一是浮法平板玻璃巨头的切入,二是存量中小公司的追赶。我们认为这两类(新)进入者的威胁都不大。
技术&资金:浮法产线难切换,中小厂商无力追赶
浮法玻璃巨头进入的壁垒重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光伏玻璃和传统浮法玻璃产线无法轻易转换,导致其他玻璃公司难以快速切入光伏玻璃行业:
首先生产工艺差异明显。浮法玻璃是用漂浮法生产,原理为将熔化的玻璃液持续流入比重大于玻璃液的液体(一般为锡液)表面,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玻璃液铺开摊平和硬化,整个过程在保护气的锡槽中完成;之后将玻璃引入过渡辊台,进行退火和裁切,得到浮法玻璃产品。光伏玻璃采用压延法生产,将熔化的玻璃液浇筑到压延成型台上,用刻有花纹的轧辊进行碾压,再进行退火和裁切,应用于光伏组件。从生产流程可以看出,两者的工艺上和产线结构差异较大,其他玻璃产线改造成本高,进度慢,转换壁垒明显。
其次是原料差异,重要是石英砂的要求不同。由于光伏玻璃对透光率有要求,而石英砂中的铁离子容易染色,因此光伏玻璃的含铁量要在 150ppm 以下,因此必须使用低铁石英砂;而传统浮法玻璃的原料采用海沙、石英砂岩粉等,铁含量较高,因此在原料供应链及其品质稳定性筛选上,光伏玻璃厂商的要求更高。
最后性能要求差异。组件产品常年暴露在室外环境下,性能的特殊要求更多。根据国家对超白压花玻璃的标准(GV/T 30984.1-2015),一方面是透光率,要求 3.2mm 非镀膜光伏玻璃光伏透射比大于 91.5%,镀膜后大于 93%;另一方面是抗冲击能力,要通过抗物理、热、压强、摩擦、恶劣气候等十余种冲击能力的测试,因此原片生产的质量控制和后续的钢化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
总的来说,传统玻璃厂商难以快速进入光伏玻璃行业。因此,尽管光伏玻璃本身属于玻璃的一种,价格受到原材料和燃料周期性波动影响;但由于光伏玻璃的特殊工艺和性能要求,相比其他玻璃又有更强的独立性。
中小厂商的壁垒则面对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当前价格下,新建产线的窑炉日熔量要达到 1000 吨才能具备较好的盈利能力,其单线投资达 8~10 亿元,多数中小公司无力负担。技术层面,大窑炉的工艺管控更高,目前技术仅掌握在两大龙头手里,并且各家技术又各有特色,中小公司即使能解决资金问题,技术的限制也会推高其成本。因此,中小厂商在当前格局下很难迈出扩产第一步。
环保政策壁垒:环保许可趋严,产量置换加盖天花板
光伏玻璃产线需持证排污。光伏玻璃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废气,以及各类使用后的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因此各条产线建设时都要配套对应的环保设备,并要通过政府的环评检查。2017 年 7 月,环保部公布《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 年版)》,要求对重点污染行业进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其中玻璃制造行业位列其中,要求平板玻璃于 2017 年开始执行持证排污。
排污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对新进入者构成一定壁垒。根据环保部《关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及2+26城市平板玻璃特别排放限值会议,自 2018年 6 月 1 日起,2+26城市平板玻璃行业将执行新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相比于以前的标准,新标准关于废气排放限值进一步加强,从供给端来看,高门槛的环保限制对老产线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设备和方案要求,一些不合格的老产线或将提前退出。
排污许可的发放流程严格且复杂,对供给端有所压制。首先一条玻璃产线的选址要考虑当地是否有排放指标,并获得当地政府的指标许可;然后再做安评、能评、环评等一系列评测,通过后可以申请排污等各种许可证,即使是有经验的厂商也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若是新进入者则时间更长,这对供给端有所压制。
此外,近年来国家部门为水泥和平板玻璃两个产量严重过剩行业设置了产量置换机制,明确规定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量的平板玻璃项目。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执行减量或等量置换,制定产量置换方案。该机制为光伏玻璃产量的短时间扩张又设置了一层天花板。
客户资源壁垒:配套认证绑定供应商,稳定供货的龙头更有优势
光伏玻璃需搭载组件产品共同验证,若更换需重新验证。随着 531 新政后海外市场发力,全球光伏市场装机分布多元化的趋势更加确定,预计 2019 年 GW 级的市场有 16 个。而一家公司的光伏组件想要进入海外某个国家的市场,就必须取得该国的认证,比如印度市场采用的是 BIS 认证,美国市场采用的是 UL 认证,欧洲市场的 CE, ROHS 认证等。作 为组件的关键原材料,光伏玻璃一旦更换,组件厂商要向认证机构重新申请认证,且各国家均要重新认证。
认证流程费时费力,组件厂商倾向于建立供应商目录,客户关系稳定。首先从认证流程来看,过程比较复杂,包括申请、报价、资料整理、审查、修改等流程;此外由于不同国家的标准不同,假如更换型号要在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国家进行验证,单项认证时间超过 3 个月。此外,认证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尤其对一些出货量较小的组件厂商。因此,组件厂商倾向于建立供应商名录,在每种辅材中选取几个固定的供应商供货。供应商名录的评审在半年到一年,双方达成稳定关系,因此先进入的公司能够获得更稳定的客户资源,而新进入厂商想要去撬动较难。此外,龙头厂商供货量大且稳定,客户忠诚度高;小厂商供货相对波动,只能成为龙头供给不足时的补充。
信义光能、福莱特海外建厂进一步巩固客户关系,费用管控更有优势。光伏玻璃产品较重,运输费用对半径敏感;以福莱特为例,当 2017 年部分客户(如美国的 Sunpower)的交易方式由贸易商交易转为直接交易时,单位销量运输费用显著上升;当 2018 年这部份客户(重要是北美地区)销量减少时,单位运输费又回归正常;因此当运输半径过大时,运输费用关于净利率的影响比较明显。由于美国等市场对我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存在关税政策,因此一些组件厂商也积极在海外布局,绕开贸易保护。目前,在海外建设光伏玻璃配套产量的重要是信义和福莱特,其中信义在马来西亚有多条投产和在建产线;福莱特则正在越南海防建设两条 1000t/d 的产线。这部分产量配套产生的额外运输费用最少,价格成本上更具优势,客户关系也绑定的更牢固。
替代品威胁:传统市场无替代品,双玻市场直面透明背板挑战
光伏玻璃传统的应用场景是作为组件的上盖板,上盖板要求同时具备高透光率和高强度,目前仅有超白钢化玻璃能满足要求,这块市场地位极其稳固,技术上目前没有任何替代品威胁。此外,假如采用玻璃+背板的传统封装结构,上盖板玻璃要一定厚度以确保组件封装效果,因此,尽管组件厂玻璃薄片化的需求迫切,而且目前市场上 2.5mm 的钢化玻璃有大量供应,但组件厂仍然选用3.2mm 的产品作为单玻组件盖板。
随着双面组件的兴起,光伏玻璃在背盖板上面对与有机透明背板的争夺。与单玻+透明背板相比,双玻结构的重要劣势在于重量,目前常规单面组件重 18.5kg,常规双玻组件重量在 26kg 左右,差距明显;但这个问题并非无解,若采用 2.0mm 玻璃,重量可以降至 21.8kg,尚德推出的 1.6mm 超薄组件的质量能够实现和常规单面组件相同的效果。
双玻组件的优势在于可靠性更好。双玻无边框结构尽管也出现了爆裂事故,但加上边框之后问题随之解决;而近年来常规背板的老化事故时有爆出,透明背板是近几年才推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其长期的耐候性存疑。因此,目前双玻结构在竞争中略占上风,即使透明背板在接下来份额提升,也不会对光伏玻璃的整体需求造成太大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