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910次 | 2020年04月26日
价格成本战洗礼后,锂离子电池隔膜两极分化的现象加剧
价格成本战洗礼后,锂离子电池隔膜两极分化的现象加剧。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产量严重过剩,国内锂电公司已陷入欲罢不能的价格战。当前,国内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重要呈现国外、国内厂商共存且两极分化的市场竞争格局:低端市场集中度较低,无序竞争状态明显,重要由国内厂商占据;技术门槛高、产品质量要求高的中高端市场则为日韩厂商及国内少数领先公司所占据。
锂离子电池隔膜是什么材料?
在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关于锂离子电池系列,由于电解液为有机溶剂体系,因而要有耐有机溶剂的隔膜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度薄膜化的聚烯烃多孔膜。锂离子电池隔膜是四大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部分,其成本占比仅次于正极材料,约为10%~14%,在一些高端电池中,隔膜成本占比甚至达到20%。
根据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可以分为:织造膜、非织造膜(无纺布)、微孔膜、复合膜、隔膜纸、碾压膜等几类。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用途。
价格成本战洗礼后,锂离子电池隔膜两极分化的现象加剧
正近几年中低端隔膜产量无序扩张,供给严重过剩,而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2019年锂电隔膜市场,补贴大幅退坡、产品价格迫降、经济环境下行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价格战”已经被习以为常,而业务大幅萎缩、战略转型、亏损剥离、公司重组似乎成为了二三线隔膜公司的生存主旋律。
历经技术战、成本战、价格战等风霜洗礼后,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两极分化的现象进一步加剧。头部公司依然坚韧向前,寡头效应明显;中小公司面对淘汰,跨界入局公司也在逐步退出,现存玩家不断减少。
2019年我国锂电隔膜出货量为27.4亿平米,同比上升35.6%。但市场规模(只统计基膜)为35.6亿元,同比下降12.2%。市场规模增速远小于出货量增速,重要是锂离子电池隔膜价格大幅下降所致。一方面,终端客户降本压力倒逼隔膜公司降价,而产量规模化效应也在带动隔膜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龙头公司行业渗透率高且具有更低的成本与价格优势,导致二线梯队公司“低价促销”,行业价格战剧烈。
今年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的市场发展与价格走势,头部公司也做出了一定的判断与预期。目前除了头部公司之外,很多锂电隔膜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加之疫情的影响,今年或有更多中小隔膜公司会陷入崩盘危机,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会是几家头部公司的天下。价格方面,当前隔膜价格已经到达底部,今年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已经没有大幅降价的空间。
由于去年市场低迷,行业普遍的产量利用率不高。在行业政策向好、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下,接下来会是一个锂离子电池隔膜产量释放的过程。但产量的释放这并不意味着价格的降低,一个行业的悖论在于,市场需求越是低迷,行业越是拼命砸价抢市场,而市场需求一旦起量,行业满产反而会促使价格反弹。
综合来看,头部锂离子电池隔膜公司正在加大产量、新增功能隔膜开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性能、增强内部综合管理,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拉开与三四线公司的差距。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正在从前期混乱的战局逐步走向少数巨头之间的竞争,这是必然的过程。整体来看,任何兼并购重组都是好事,隔膜领域整合加速,会帮助行业进行快速清理,市场集中度的提升更加有利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定价权的提升。
从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构成部分来看,不管是正极材料,还是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隔膜领域的公司,都面对着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竞争、产量过剩和价格战等问题。锂电材料普遍产量过剩,导致供需失衡,下游议价能力提高,价格无序竞争已经成为常态,其中磷酸铁锂过剩较严重,总产量利用率在10%以下。
有业内人士预计,同质化竞争只会带来恶性竞争和更低的行业利润,未来锂离子电池总体价格竞争会更加激烈,但市场会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即:只做常规产品、低端产品的公司,价格竞争会更加激烈,而一些做高端性能产品的公司,可能会随着下游应用行业的大批量采用,在价格和利润空间上相对好过些。这取决于公司本身的技术积累和研发的实力。
总结:价格竞争导致材料毛利率下降,盈利能力减弱,大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扩充产量,更加剧了行业竞争。提高我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的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中高端锂离子电池隔膜对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