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动力锂电池技术四大争“辩”与“变”

钜大LARGE  |  点击量:906次  |  2020年06月08日  

在锂离子动力锂电池呈“只争朝夕”的发展态势下讨论技术这个问题显的有点“不合时宜”,大家都在扩产量,低头拉车,猛干快上,对技术虽有敬畏、惶恐之心,在狂热市场的背景下,这都不是个事。但我依然认为只有历史地看待过去的技术变化,为何变化,怎么变化的,也许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我们行动的初衷是否依然“初心”,大家且当看故事罢了。


我们先用下面四个图来引申出我们的话题——动力锂电池技术是在争辩中变化、发展的。不同体系电池的装机量变化比较图,主流整车用电池容量的范围,以及车厂采用的主流电池厂在电池形状上的差异。可以说每次争论都是激烈的,无论是标准的起草者、制定者,还是参与其中的利益相关者(电池公司),同时每次带来的变化和相应的调整都是疼苦的,也可能是反复的。


从动力锂电池开始研究到现在,下面四个方面的讨论、争论一直如影随形。


第一、材料体系之争


这个目前讨论的已经很多了,尤其是三元和磷酸铁锂(可参照:三元与磷酸铁锂之争是必要的,并不能否定三元材料)。辩证地说,没有不好的材料,不好只是因为没找到它最佳的生存空间。实际数据表明磷酸铁锂在大巴上应用是比较合适的,三元在乘用车上优势是很明显的(2016年1-四月乘用车三元占有量下降是受“暂缓三元”政策影响),剩下的就是如何从材料、电池设计、pack设计多维度来缓解、解决安全性的问题。可以乐观的估计,暂缓三元从技术角度看是暂时的,通过技术的改进可以弥补三元安全上的不足。


另外,关于负极侧,钛酸锂离子电池(负极使用钛酸锂-LTO,不是石墨)由于零应变带来的安全和快充优势在某些特定领域也有一片天地(快充电车,储能);硬炭由于脱嵌Li的能力优于石墨(晶格层间距大于石墨材料)也逐渐和三元配对使用在混合动力车等领域。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