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995次 | 2020年07月29日
百亿退役动力锂电池市场将被撬动
近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公布,该政策要求汽车生产公司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随着大量动力锂电池进入退役期,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虽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风险同样不小。
退役动力锂电池将“有家可归”
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公布,未来新能源汽车退役的动力锂电池将有迹可寻、“有家可归”。
二月二十六日,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交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强调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汽车生产公司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鼓励开展梯次利用(对容量下降到80%以下的车用动力锂电池进行改造,利用到储能及低速电动汽车等领域)和再生利用(对已经报废的动力锂电池进行破碎、拆解和冶炼等,实现镍、钴、锂等资源的回收利用),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基金,研究探索动力蓄电池残值交易等市场化模式,促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办法》自2018年八月一日施行。
政策落地后,新能源汽车退役的动力锂电池将有迹可寻。《办法》提出,电池生产公司应与汽车生产公司协同,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所生产动力蓄电池进行编码,汽车生产公司应记录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蓄电池编码对应信息。电池生产公司、汽车生产公司应及时通过溯源信息系统,上传动力蓄电池编码及新能源汽车相关信息。溯源信息系统建立之后,相关部门将重点对动力锂电池制造、流通、回收全过程进行监控,防止非正规渠道的报废和回收拆解。
新能源汽车退役的动力锂电池有迹可寻,目的是使其“有家可归”,从而得到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办法》首次明确了汽车公司、电池公司、综合利用公司在回收环节的职责,指出汽车生产公司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关公司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保障动力蓄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鼓励汽车生产公司、电池生产公司、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公司与综合利用公司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
整体看,《办法》出台意义重大。一方面,随着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行,动力锂电池溯源和监控系统运行,退役动力锂电池流入非法渠道的可能性将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建立汽车生产公司、电池生产公司、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公司与综合利用公司等回收产业链的溯源体系,将加快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百亿级退役电池市场待挖掘
从2018年开始,国内首批进入市场的汽车动力锂电池即将迎来“报废潮”。专业机构预测,市场总规模在2020年将超过100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380亿元,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将成为重要的新兴领域。
2014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锂电池的回收问题也逐渐提上日程。一般来讲,新能源乘用车动力锂电池会在5~6年后退役,商用车动力锂电池甚至2~3年就会退役。因此,从2018年开始,我国将会有大量的动力锂电池进入报废期。
专业研究机构公布报告称,2020年我国将有约20Gwh的动力锂电池退役,2025年将有大约93Gwh的动力锂电池退役。由此带来的电池回收利用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107亿元左右。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9亿元。由此可见,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将快速形成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
仅从梯次电池的潜在应用看,退役动力锂电池在储能、低速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在电池储能方面,以我国铁塔公司(移动、联通、电信共同组建的通信设施公司)为例,该公司现有通信基站180多万个,目前每年存量电池的更换和新建基站要25Gwh的电池,相当于2020年全国实际可梯次利用电池总量的3倍。在低速电动汽车领域,我国低速电动汽车2016年销售100多万辆,2020年有望达到200万辆,共需电池10~14Gwh。目前,低速电动汽车重要采用铅酸电池,未来有望更换为成本更低的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此外,在新能源发电、输配电网调峰调幅、用户侧削峰填谷、智能电网,及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领域,退役动力锂电池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由此可见,梯次电池不仅完全不缺乏市场空间,还有望带动储能这个巨大新兴市场领域的形成。
收益与风险并存
虽然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前景广阔,且当前是布局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较为理想的时机,但是投资该项目应做好收益与风险评估。
有机构预测,布局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项目,2018年底之前是比较理想的时机。一方面,当前仍处于动力锂电池大规模退役前夕,行业内公司大多处于前期布局阶段,动力锂电池的再生利用没有形成规模,许多公司尚未实现盈利,龙头公司及公司联盟也还未真正成型。另一方面,目前政策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国家在政策上仅要求公司达到《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相关要求并申报规范目录,符合必要的安全环保标准即可。不过,有消息称,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执行许可证管理制度,未来将适度控制从业公司数量。因此,提前展开相关布局有利于占据市场主动。
虽然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但也存在较大风险。首先,目前来看,流入正规渠道的退役动力锂电池数量无法保障。尽管国家环保监管力度大大提高、政策法规也有明确的规定,但前期建设回收网络体系要较大投入,且建设难度较大,能否迅速完善也存在不确定性。这可能导致流入正规渠道的废旧动力锂电池比例不高。其次,行业规范化发展进程存在不确定性。假如动力锂电池溯源和监控系统建设不到位,大量无编码动力锂电池依然会流向非正规渠道,加之部分地区的环保监管执法不严,环保不达标的电池回收公司仍将占据成本优势,导致正规回收公司缺乏竞争力。再次,先期报废的重要为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电池拆解回收收益并不乐观。从退役动力锂电池的类型看,国内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应用较早,且广泛应用于商用车,故报废时间相对更靠前。虽然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在梯次利用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但再生利用价值很低,现阶段很难实现盈利。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与日俱增,而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动力锂电池用量也是水涨船高。《办法》执行后,未来退役动力锂电池的梯次利用与电池生产,再生利用与资源材料将融合发展,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盟合作将显著加强。未来,随着行业内公司协同合作建立起正规的回收网络,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的市场环境将日益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