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2359次 | 2018年07月02日
亿纬锂能2018需要做的三件事
近期,亿纬锂能发布2017年业绩预告: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50%-70%,盈利约在3.8亿元—4.3亿元.
亿纬锂能称,2017年年度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公司凭借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规模生产的综合优势,抓住物联网和共享经济高速发展的机会,锂原电池业务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
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业务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
电子雾化器业务取得高速增长,按照股比合并的净利润获得较大增长;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业务继续取得进展,客户增加,获得业绩的增长;
预计公司2017年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在6000万元到8000万元之间.
作为国内横跨锂原电池、消费类锂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多个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亿纬锂能2017年表现优异.仅仅从动力电池行业来看,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亿纬锂能分别在2017年我国新能源客车、乘用车、专用车电池装机总电量TOP20电池企业排名中上榜.
相比于国内同一战线的动力电池企业,亿纬锂能发展轨迹颇为值得探究.2017年取得骄人成绩后,亿纬锂能在2018年的重点业务将放在何处?
在2017年12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亿纬锂能透露,董事长刘金成说过公司在2018年主要是做好三件事:1、进一步稳定地生产,提高合格率,保证产品质量;2、做好供应链建设,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竞争力;3、坚持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具体如何操作呢?从高工锂电与亿纬锂能首席技术官袁中直对话中窥探一斑.
袁中直坦言,2018年公司的最主要精力将会集中在内部生产管理制度上,比如TPM、六西格玛等等提升技术、管理的制度将会切实落地.
上述决策主要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在政策之手渐渐转变为市场主导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动力电池的性价比无疑成为决胜市场的根本,车企对动力电池的要求日益提升,加强内部管理是电池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
二是应对日韩等国际优秀锂电池企业的竞争."做世界最好的电池"一直是亿纬锂能的初衷和信仰.以圆柱锂电池为例,尽管国内工艺、技术、设备等与日韩电池企业相差无二,但在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性能指标方面却还存在一定差距.
袁中直认为,导致国内圆柱锂电池与日韩等国际企业差异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生产管控水平.
以成熟的18650体系为例,松下直通率高达98%,能够量产容量5Ah锂电池;亿纬锂能同款产品的直通率约达96%,目前主要以4.2Ah产品为主,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从内部生产环节重点着手的同时,技术和产能提升依然是亿纬锂能2018年的主旋律.
技术方面:亿纬锂能表示未来将逐步对LF68-68Ah和LF90-90Ah再次进行能量密度提升,力争将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至170Wh/Kg以上,成组后能量密度达140Wh/Kg以上.
在袁中直看来,国内21700电池与松下的同款产品还存在一定差距.尽管目前,亿纬锂能已经在国内首次实现21700量产,但尚处于中试阶段,材料体系也主要以NCM523、NCM622为主,要实现21700高镍化并比肩松下,亿纬锂能还要加大研发力度.
产能方面:目前,亿纬锂能已经形成2.5GWh磷酸铁锂电池产能、3.5GWh三元电池产能、2GWh方型电池产能、1GWh三元软包叠片电池产能,共9GWh.其中,磷酸铁锂系和三元材料系产能占比约为4:6,2018年软包产能还将逐步提升.
夯实内部管理、技术、产能等基础,亿纬锂能在2018年的市场策略将继续贯行"客户至上"原则,主要将从轻量化、加强与车企的PACK合作着手.
2017年补贴首次退坡"余威"仍在,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新能源车企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更为敏感.而从锂电池材料改性、轻量化方面提升能量密度已经成为电池企业的共识.
袁中直表示,公司今年也会在轻量化上做一些工作,尤其会加强与车企之间在PACK方面的互动.目前,公司惠州基地建有PACK厂,但主要用于动力电芯、电池包的检测,计划将于2018年在金泉基地进行相关布局,同时加大与现有主要客户在天津、南京等PACK业务.
相比于国内很多电池企业,亿纬锂能与车企联合开发动力电池系统较早.但此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处于动力电池——PACK厂——车企"各自为战",仅仅是简单的商务购买合作关系.彼时,PACK厂主要以第三方为主,生产空间较大.
反观当下,第三方PACK厂被以车企、电池厂、车企/电池厂合资企业建立的PACK厂大幅压缩生存空间,目前呈现普莱德领衔发展的"独角兽"态势.这意味着,电池企业和车企都日益重视PACK在整车生产中的地位.
上一篇:软控股份怎样收购钴矿企业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