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732次 | 2021年01月08日
看看我国动力锂电池“家底”
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水平如何?新业态给产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消费者对产业现状是否认可?这些内容全都记录在每年出版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蓝皮书中。十一月二十四日,由我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大连泰星能源有限公司共同主编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蓝皮书: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0)》(简称“2020版动力锂离子电池蓝皮书”)正式公布,其中详细阐述了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配套量上升 价格不断下探
2020版动力锂离子电池蓝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17.1万辆,同比下降4%,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高速上升之后首次出现下降。而与之配套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全年总配套量则达到了619.7GWh,同比上升8.5%。具体而言,乘用车是动力锂离子电池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由2018年的51.73%上升至63.87%,未来在“双积分”政策的驱动与刺激下,占比将继续提升;纯电动客车和纯电动专用车的占比分别为22.93%和8.58%,与2018年相比均有所下降。
从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来看,三元锂离子电池配套量达到409.52GWh,同比上升23.55%,市场份额为66.08%;磷酸铁锂离子电池配套量占比为32.46%,同比小幅下降9.81%;2019年锰酸锂、钛酸锂离子电池配套量分别为4.94GWh和3.83GWh,同比大幅下降。
动力锂离子电池配套量的大幅上升,并没有让所有电池公司都受益,相反,公司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趋于集中。2019年,宁德时代的配套量达到315.78GWh,配套车企数量为87家,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排名第2的比亚迪为7家公司供应动力锂离子电池,装机量为107.46GWh。两家合计占总装机量的68.3%,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头部效应明显。
与2018年相比,在2019年动力锂离子电池配套量前10榜单公司中,前4位排名没有变化。第3名仍为国轩高科,配套公司38家;第4名为力神,配套公司45家。不过,整体而言,前10榜单变化较大,颇具看点。亿纬锂能由第7位升至第5位,中航锂电由第9位上升至第6位,孚能科技则由第5位下降至第7位,比克电池也由原来的第6位下降至第9位。国能电池、卡耐新能源则掉出前10,时代上汽、欣旺达补位进榜。
与此同时,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纷纷走向海外。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微宏动力等均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为大众、奔驰等全球知名公司供应电池配套服务。
与电池配套量不断上升相对的是,电池价格在不断下降。2019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平均价格为156美元/千瓦时,这个价格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86%;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约20%。2020版动力锂离子电池蓝皮书显示,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的快速推广应用,是动力锂离子电池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截至2019年底,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下跌至5.9万元/吨,而2019年上半年的均价为7.8万元/吨,价格下降约24%;电解钴从2019年年初的35万元/吨,下降至26万元/吨;干法隔膜已跌破1元/平方米;湿法薄膜下探至1.5元/平方米。此外,电池生产设备的价格也普遍下降了20%,为电池公司节省了大量的投资成本。
动力锂离子电池配套量的上升,也促使公司加大相关投资。2009年动力锂离子电池新建、拟建项目超过30个,投资金额超过2000亿元,产量超过350GWh,大部分项目投资金额超过10亿元,100亿元的项目占1/4。与此同时,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日益受到重视,截至2020年二月,共有130家公司申报了11229个回收服务网点。
不仅产量与配套量提升,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也有突破与创新。比亚迪推出了刀片电池,这项技术把产品体积能量密度提升了50%,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80Wh/kg,系统能量密度提高到160Wh/kg,同时成本降低30%;宁德时代推出CTP电池技术,这项技术将电池体积利用率提高了15%~20%,零部件数量减少40%,生产效率提升了50%。
不过,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持续繁荣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产量结构性过剩即是其中之一。2019年共有77家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实现装车配套,与2018年的93家相比有所下降。但2019年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200GWh,总配套量大约为62Wh/kg,产量平均利用率仅为31%。
此外,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还要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与动力锂离子电池相关的汽车安全事故已达40余起。2019年5~七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车辆安全事故,涉及车辆为96辆,在已查明的原因中,电池问题占比为58%。
■换电模式兴起
今年以来,“换电”受到了行业普遍关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中汽中心我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卜德明认为,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充电不方便、电池安全性有待提升以及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对外依赖度较高是重要原因。举例来说,尽管车桩比从2015年的7.84∶1提高至现在的3.5∶1,但离1∶1的车桩比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消费者仍然认为充电时间长、充电不方便。
另外,政策推动是换电模式能够兴起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已出台多个鼓励政策,电池标准逐步统一也为换电模式奠定了基础。此外,安全性需求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卜德明就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已有不少小区考虑到安全性而抵制小区停车场(库)安装充电桩,原因在于小区停车场的高度普遍低于2.7米,一旦发生电动汽车起火事故,消防车无法进入,不利于及时灭火,而采用换电模式可以解决这一困扰。另外,与充电技术相比,换电模式有速度快、自动化水平高、电池寿命长、集成程度高、安全性更好等特点。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已建有306座换电站,重要运营公司为奥动新能源、蔚来等。
不过,目前来看,汽车公司对换电模式的积极性还不算高,重要原因在于公司有关责任划分不清有较大的担心。有参会公司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起火的重要原因在于电池,但假如采用换电模式,这块电池会出现在不同车辆上、甚至不同品牌车辆上,一旦出现起火事故,对品牌形象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产业发展瓶颈仍是消费者关重视点
此次公布会上,还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调查报告。我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说:“这份调查报告基本反映了消费者的心声。”
报告指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消费者对环保创新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具有较高的接受度,40岁以上的消费者则一般持有中立态度。
在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体验和操作简便程度方面,调查发现,超过1/3的消费者选择了中立,有关两个问题的认同度较低,反映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程度较低。通过调查发现,消费者对安全比较重视,67%的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非常重要。
续驶能力也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话题,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非常重要;同时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有较高要求,超过50%的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长短是决定他们是否购买的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
从成本来看,消费者普遍看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行驶费用及后期维修服务费用。84%的消费者认为日常行驶费用是购买与否的重要参考因素,接近80%的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价格是重要参考因素,63%的消费者选择了10万~20万元的价格区间,消费者可接受的平均销售价格为15.9万元,但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差距很大,普通消费者的选择还很有限。
有关车辆的驾驶体验,超过80%的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操作便捷性非常重要,同时超过75%的消费者希望新能源汽车更舒适。为了选择心仪的车辆,消费者普遍看重消费者口碑,这一现象在调研中也得到印证:在各项购买车辆影响因素中,消费者口碑的重要程度最高。
从售后服务来看,89%的消费者认为售后服务非常重要,70%的消费者认为专业的售前咨询很重要。因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了解较少,专业的售前和售后服务能够为消费者购车时供应足够的专业知识。
当然,也有不少消费者并不认可新能源汽车,在放弃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中,80%的人不能接受现有的续驶里程水平;其次,电池安全性差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电动汽车屡次发生爆炸、起火事件,让消费者对电池安全性顾虑较多;另外,电池回收问题和二手车残值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购买热情。
从调研来看,纯电动汽车功能的实用性是用户较为关注的,智能化和高科技也是关注热点。20万元以上纯电动汽车的现有用户和预购用户有关噪声及智能化方面有一定要求,从最初的单纯追求长续驶里程,变成现在的多元化需求,比如智能化、个性化的需求。消费者更希望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上看到与传统车不同的元素。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安全预警方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