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016次 | 2021年04月26日
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有什么 你了解吗?
蓄电池是汽车电路的神经中枢,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车辆的正常工作有些驾驶员及维修人员对蓄电池的使用维护不了解或不重视,从而造成蓄电池早期损坏,甚至损坏其他电气设备.,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蓄电池电荷容量与发动机不匹配根据发动机类型和使用条件合理选用蓄电池的电荷容量,是提高蓄电池的经济性,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途径之一。启动发动机时,蓄电池输出的电流很大.一般达到150〜200A,在低温(-10C)启动时输出的电流更是高达250〜300A。假如蓄电池电荷容量与发动机不匹配,蓄电池电荷容量偏小,则在启动阻力大时,小电荷容量的蓄电池在剧烈放电的情况下,势必加速单位时间内活性物质与硫酸的反应,使蓄电池温度升高,极板因超负荷而弯曲,结果造成活性物质大量脱落,极板早期损坏,从而使蓄电池寿命大大缩短。假如蓄电池电荷容量偏大,虽然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但不能充分利用其活性物质,使蓄电池经济性下降。因此蓄电池的电荷容量一定要与发动机相匹配。通常蓄电池电荷容量的选择应根据起动机功率、电压和用电设备的负荷而定。
(2)蓄电池串并联混用有些车主在启动发动机时,因为原有蓄电池存电不足,就并联上一只电量充足的蓄电池共同使用。实际上并联后充足电的蓄电池会以很大的充电电流向存电不足的蓄电池充电,这样极易造成极板活性物质脱落,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时蓄电池并联后并不能供应给起动机很大的启动电流,更不利于发动机的启动。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把存电不足的蓄电池拆下,换上电量充足的蓄电池,然后再启动发动机。
(3)忽视电解液液面高度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应定期检查。若电解液数量不够,会导致极板上部与空气接触面硫化,降低蓄电池的电荷容量,缩短其使用寿命。在冬天一般半个月应检查1次,夏天高温时水易蒸发,应每周检查1次。电解液液面高度一般为高出极板网10〜15mm。现在多数蓄电池在外壳上都有电解液液面高度上、下限标记,所以电解液液面只要在规定范围内即可。关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免维护蓄电池,虽然使用中不要添加蒸馏水,但也应结合汽车定期维护检查电解液液面高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调整。
(4)随意添加蒸馏水在蓄电池日常维护中,当电解液不足时,一般应补加蒸馏水。但有时电解液减少是由于蓄电池壳体破损出现裂缝或加液孔盖扣不严使电解液泄漏而造成的。有些车主在检查液面高度时不注意区分是因蓄电池壳体破损或其他原因造成电解液泄漏,还是正常损耗,只要发现电解液液面降低就加蒸馏水,结果造成电解液密度明显降低,使蓄电池不能正常工作。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还有些车主常常在收车后添加蒸馏水,结果所添加的蒸馏水不能与蓄电池原电解液充分混合,极易使蓄电池出现自行放电或损坏蓄电池极板,在严寒地区还会造成蓄电池局部结冰,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反之,若在出车前给蓄电池添加蒸馏水,由于汽车在行驶中发电机不断给蓄电池充电,可使所加的蒸馏水与蓄电池内原电解液充分混合,蓄电池性能不会受影响,因此应在出车前添加蒸馏水,而不宜在收车后添加蒸馏水。
(5)随意添加电解液在汽车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蓄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存电不足、电解液密度减小或缺水的现象。有些车主不懂蓄电池的技术性能,误认为只要添加电解液就可以使其恢复工作能力,殊不知,这样做会导致蓄电池电解液密度不断升高,不但会使其内阻增大,端电压迅速下降,而且还会因电解液黏度新增,渗透能力变差,使蓄电池电荷容量降低。在使用过程中,电解液密度减小并不是硫酸消耗了,而是随着放电的进行,存电埴的减小,硫酸逐渐转移到两极板上,与活性物质生成硫酸铅,使电解液密度减小,放电越多电解液密度越小。因此,当蓄电池电解液密度下降时,应及时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切勿随意添加电解液。
(6)添加电解液前用蒸馏水淸洗出厂后的蓄电池已经完全合乎使用要求,新蓄电池在添加电解液前用蒸馏水淸洗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不仅会造成物资和工时的浪费,而且渗人极板内部的蒸馏水,会稀释电解液,使电解液密度减少,从而影响蓄电池使用效能。只有关于修复后的蓄电池,在使用前应用电解液清洗。
(7)蓄电池不进行补充充电有些车主常忽视对在用车蓄电池的补充充电。由于蓄电池在车上充电不彻底,易造成扳极硫化;同时,在使用中充、放电的电量是不平衡的,倘若放电大于窀电而使蓄电池长期处于亏电状态,蓄电池极板就会慢慢硫化。这种慢性硫化,会使蓄电池电荷量不断降低,直到启动无力,大大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使蓄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及时得到还原,减少极板硫化,提高蓄电池电荷容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对在用车蓄电池应定期进行补充充电。
(8)蓄电池过充电蓄电池经常过量充电,即使充电电流不大,但电解液长时间沸腾,除了活性物质表面的细小颗粒易脱落外,还会使栅架过分氧化,造成活性物质与栅架松散剥离。
(9)不同容量的蓄电池串联使用不同容量的蓄电池不能串联使用,因为两容量不同的蓄电池串联使用时,往往会使容量小的蓄电池过量充电或放电,从而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10)新旧蓄电池混合使用为了使旧蓄电池得到充分利用,经常发生新旧蓄电池串联使用的现象,殊不知,这种做法会缩短新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因为,蓄电池由于其化学反应物质较多,使得端电压较高,内阻较小;而旧蓄电池端电压较低,内阻较大。一般12V新蓄电池内阻为0.015〜0.018,旧蓄电池的内阻却多在0.85以上。假如将新旧蓄电池串联混用,那么在充电状态下,旧蓄电池两端的充电电压将高于新蓄电池两端的充电电压,结果造成新蓄电池尚未充满,而旧蓄电池早已过高;而在放电状态下,由于新蓄电池的容量比旧蓄电池的容韋大,结果造成旧蓄电池过量放电,甚至造成旧蓄电池反极。因此,蓄电池不能新旧串联混用,同样,在修理蓄电池时也不宜将新旧单格电池混装。
(11)忽视蓄电池盖通气孔的疏通蓄电池盖上的小孔是用来散发蓄电池内部气体的,这些气体是在充电过程中出现的可燃的氢气和助燃的氧气。假如忽视通气孔的硫通,会造成通气孔阻塞,使蓄电池在化学反应时出现的热量和气体无处散发,致使蓄电池温度和压力升高,甚至引发蓄电池爆炸。因此,日常维护中,应注意疏通气孔,防止脏物堵塞。
(12)电解液液面越高越好许多车主认为电解液液面越高越好,所以在给蓄电池加注电解液(或补加蒸馏水)时,对其液面高低往往采取宁高勿低的错误做法,认为这样就不会因缺电解液(或蒸馏水)而发生故障了。其实电解液过高,在车辆行驶和充电过程中,很容易从蓄电池盖上的通气孔溢出而聚集在盖上,使蓄电池盖上的正、负极柱连通而构成回路,致使蓄电池自行放电,并腐蚀蓄电池极柱。因此,在加注电解液时,应符合蓄电池的技术要求(一般电解液液面的高度应高出极板防护网10〜15mm)。
(13)电解液密度越大越好许多车主认为,电解液密度越大,蓄电池的放电程度就越低,蓄电池的端电压就越高,电荷容量就越大,并且可防止冬季电解液结冰而冻坏蓄电池,因而在调整电解液密度时,不仅使原始电解液密度高于规定值,而且在正常使用中需补加蒸馏水时也习惯补加一些不同密度的电解液,结果使电解液密度越来越高。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电解液密度作为衡量蓄电池放电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以原始电解液密度已经确为前提的,补加不同密度的电解液,只意味着提髙原电解液的密度,即使测得的电解液密度较高也不能说明其放电程度就低;提高电解液密度可提高蓄电池端电压和电荷容量也是相对而言的,况且电解液密度过大还会造成极板硫化和隔板腐蚀等多种问题,使蓄电池使用寿命降低。因此,电解液密度宁大勿小的做法不可取,应当按规定适当调节电解液密度液曲降低,正常情况下只能补加蒸馏水(因电解液的正常消耗实际上是水的消耗),只有因渗漏等造成的液面降低,才可补加一定浓度的电解液。,
(14)新蓄电池不进行初次充电蓄电池的首次充电称为初次充电,初次充电对蓄电的使用寿命有极大的影响。若充电不好,则蓄电池容量不高,的使用寿命有极大的影响。若充电不好,则蓄电池容量不高,寿命也短;假如充电过量,则蓄电池的电气性能虽尚好,但可能缩短了它的寿命。所以新蓄电池初次充电要小心谨慎。
(15)免维护电池不进行初次充电由于免维护干荷电池采用低合金或铅钙合金,并在蓄电池内设有催化循环装置,从而使水的损耗大大减少,一般8〜12个月不需加水,同时通过负极板浸渍阻化剂(如硼酸甘油等硬脂酸),经过蒸气或真空干燥,能使极板组在干燥状态下长期保存其在制造过程中得到的电荷,即充电干板。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干荷电池在规定的2年保存期限内若需使用,只需灌入规定密度的电解液并搁置15min,不需初充电即可投入使用。但由于工艺水平的差距,有些厂家生产的免维护电池还缺少催化循环装置,尚处于少维护的状态。因此,为了提高蓄电池的供电容量,还是应该对免维护蓄电池进行5〜8h充电为好。
(16)在维修蓄电池之前不放电蓄电池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Pb02,其物理性质很疏松,假如在维修蓄电池之前不放电,那么当把正极板从蓄电池中拔出时,就会造成活性物质脱落;对负极板而言,其活性物质为Pb,暴露在空气中也易被氧化,假如在维修蓄电池之前先放电,则两极板表面均会生成一层蓄电池PbSO4,使正极板的强度加强,负极板也得到保护。
(17)电源开关安装在蓄电池火线端有些国产汽车在出厂时没有安装电源开关,为了安全与方便,有些驾驶、维修人员虽加装了手动电源总开关,但却错误地加装在了蓄电池火线端上,不仅没有起到防范的用途,而且会引发新的不安全因素。电源开关只有安装在搭铁线端,才能真正起到安全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