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650次 | 2018年07月14日
骆驼股份锂电布局卷土重来
本着对于新能源产业的一腔热血,在将AESC纳入麾下之后,野心勃勃的金沙江资本并没有打算就此收手,而是继续打算通过“买买买、投投投”的方式增加赌注。
本周三(3月14日),在瑞典首相勒文的站台下,金沙江资本与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在瑞典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在电池核心材料开发、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根据协议,金沙江资本计划向国能电动车投资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1.6亿元),并在国能工厂附近建造一座电池工厂。
二者之所以能擦出合作火花,一方面在于其共同的企业基因,另一方面,则在于其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壮志雄心”。
金沙江资本一直坚持豪赌和全产业链投资的战略。其已经投资的项目还有波士顿电池、台湾立凯、ProteanElectric、知豆电动汽车、菲斯克汽车、阿尔特,尽管有些项目进展并不理想,但并没有阻止其布局的力度和信心。也因此,金沙江资本创始人伍伸俊曾被外界称为“疯狂梦想家”。
谈及对于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四处出击,伍伸俊的伙伴,金沙江资本董事总经理潘晓峰曾解释说,“新能源汽车市场是成十倍的速度增长的,如果现在没有积极主动的布局,你到后来会吃不饱。”
2017年,其大手笔收购了日本电池企业AESC,并于10月将其开总投资达125亿元的AESC中国总部及生产基地落户江苏镇江。谋划在动力电池领域大干一场。
拿下AESC,但似乎并没能满足金沙江资本的“胃口”,就在与国能电动车合作前不到一个月,金沙江资本与土耳其最大的公司之一ZorluHolding于2月25日签署了一项协议,至2023年,双方在土耳其共同进行总额达45亿美元的投资,新建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基地。
根据该协议,双方各出资50%,共同建设25,000兆瓦容量的电池工厂。目标是在2018年开始生产电池,并在2023年完工后启用全部产能。该工厂将为500,000辆汽车提供电池。
此外,金沙江资本也将入股Zorlu的MetaNikel镍钴工厂50%股份,并称此举将使产能从1万吨增加至4万吨。而2017年,金沙江还宣布参与竞购全球锂供应商三巨头之一的SQM。
金沙江资本如此规模的动作,让国内第一梯队的动力电池企业都一度感到危机:一家风险投资企业,如此不惜代价的投入动力电池领域,究竟意欲何为?
和金沙江资本一样,国能电动车同样靠资本运作起家,同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心怀抱负,靠着收购萨博,蒋大龙和国能声名鹊起,2015年6年,国能在天津注册了新能源汽车子公司,同年10月天津基地开工建设。2016年6月发布“NEVS”品牌,2017年1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建设新建纯电动乘用车项目。
在对外的新闻通稿里,国能电动车这样写道:在天津项目的基础上,国能还将于2018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上海项目,2018年下半年启动位于瑞典特罗尔海坦的现代化工厂。未来五年,国能将投资超100亿美元,形成年产100万辆纯电动车的生产能力,陆续向市场推出20款高端纯电动汽车。
而为了给国能电动车找到应用出海口,去年,国能电动车和滴滴出行签署了协议,双方将合作为滴滴共享出行网络生产电动车型。
企业基因与战略方向的惺惺相惜,让金沙江资本与国能电动车早已有所互动,早在国能天津工厂项目在成立时,金沙江就曾作为领投,与一众投资机构共同投资42亿元。
而在金沙江与土耳其ZorluHolding的合作协议签订中,对外公布的照片中也出现了国能电动车董事长蒋大龙的身影,不难猜测,在此次合作前,双方已经开始做一些深度的绑定。
金沙江资本与国能电动车大手笔布局背后,必须重视的一个趋势是,通过兼并购的形式来进入新能源领域,再通过资本运作、强强联合的战略绑定等形式来迅速提升在行业内的地位的策略正在成为一种切入行业的路径选择。
有意思的是,金沙江资本和国能电动车的此次合作,业内似乎并没有投入太大的关注,不少从业者的态度是,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二者合作对于资本价值的考量明显更大。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需要资本游戏,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企业在产品、技术、制造上去深耕。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金沙江资本,还是国能电动车,都需要在战略上向产业回归,毕竟,吃得太饱,很有可能会消化不良。
1、骆驼股份锂电布局卷土重来
在锂电领域布局遭遇“滑铁卢”后,骆驼股份并没有就此妥协。
日前,骆驼股份公告称,拟总投资50亿元建设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再生产业园,项目主要将部分“退役”的动力电池回收并进行梯次利用,或回收处理生产动力电池材料前驱体,预计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回收处理约3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以及相应正极材料生产能力。
实际上,在国内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动力电池日渐崛起,原主营的铅酸电池业务增长平缓的条件下,骆驼股份一直在尝试着各种途径的转型之路,但收效甚微。
对铅酸巨头们而言,在补贴退坡、上游原材料涨价、下游整车厂压价等新形势下,其动力电池业务相对传统动力电池企业或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如何通过产能扩充、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配套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出货量以及产业链布局,实现新的业务突破,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甚至攸关生死。
上一篇:上海恩捷建设40条涂布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