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532次 | 2021年06月09日
核心价值链重构 动力电池企业持续创新加快发展
10月28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第8届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呈现高增长的特征,拉动动力电池产业链高增长,行业景气度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全球化竞争趋势凸显,动力电池产业链将重构,国内企业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向上突围。
核心价值链重构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培育期进入发展期,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国内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了2万亿元,日益成为发展的新动能。新能源市场成交量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超过了480万辆,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随着特斯拉等新势力的崛起,以及互联网、半导体等科技巨头的跨界进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重塑、核心价值链重构。”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科技中心总经理原诚寅表示:“未来汽车产业的核心价值将不再是发动机、车身、底盘,而是电池、芯片、车载系统、数据。”在全球化竞争的大势下,动力电池行业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市场竞争全面开放,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向上突围已成为多数国内企业的共同选择。
技术研发方面,原诚寅认为,高容量三元材料和人造石墨是目前高能量密度电池的主流正负极材料。硅碳材料、低钴或者无钴正极材料不断发展,高镍材料仍然是主要方向,磷酸铁锂在低成本领域的市场可能继续扩大,固态电池可能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基于固体电解质设计的固态电池是目前二次电池发展的热点,是解决锂(钠)二次电池安全性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温兆银表示,通过对电解质和界面的有效改性,固态锂电池和固体电解质钠氯化物电池已经具备量化制造的基础。
注重技术突破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变革的重要一年,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融合发展成为当今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发展的主题。在政策和市场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动力电池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动力电池企业要注重技术突破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2020年以来,“无钴”电池成为动力电池行业关键词,特斯拉、比亚迪、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纷纷进入。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骅表示,无钴层状正极材料成本较低,在价格敏感的领域展现出一定优势,预计在电动两轮车、储能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无钴层状正极材料首次放电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有待提升,取代NCM或NCA正极材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技术层面的努力。
动力电池“无钴化”主要基于成本考虑。蜂巢能源电芯研发中心总经理高飞在论坛上表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要想推动电动车的普及,降成本是电动化发展普及的关键诉求,而对于动力电池的降本,原材料尤为重要。
高飞介绍,过去十年钴价格剧烈波动,2018年钴材料价格最高涨至60万元/吨,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发展无钴或少钴技术,或者提前储备锁定钴价,是推动电池持续降本的重要保证。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逸泰比较关注高安全性水系二次电池。他认为,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有机电解液存在安全隐患,在电动自行车和储能方面的应用依然有待进一步研究。水系离子电池安全性高,水系金属氧化物电池可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水系锌离子电池有利于抑制枝晶的生长,有望逐步取代铅酸电池。
关于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氢能首席专家柴茂荣建议,一要有国家层面组织的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材料的完全国产化;二是对标国际最先进的燃料电池技术,而不是依靠技术引进来谋取补贴;三是燃料电池的核心是材料技术,产业链长,需要战略规划,需要分工协作。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国内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
下一篇:动力电池的需求下:三大品牌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