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784次 | 2021年06月22日
人造石墨负极市场“酣战”
据公开信息,三月十九日,上海杉杉与我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在针状焦、石油焦、煅后焦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作为全球负极材料龙头,上海杉杉是国内第一家人造石墨生产公司,而锦州石化则是国内第一家石油针状焦生产公司,且具备中石油背景的广泛油浆来源。
两家头部公司的合作,备受业界关注。
2020年四季度以来,负极材料进入爆发式上升,面对未来几年确定性的市场需求,如何保证原材料的稳定安全供给,平抑上游资源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将是负极公司市场角力的关键。
上海杉杉与锦州石化的合作,就是在为接下来的市场争夺战储备粮草。占据其业务90%以上的人造石墨,正是全球锂电负极领域的“主战场”,围绕于此,头部负极公司的厮杀,正变得愈演愈烈。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人造石墨唱主角市场份额占比81%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总量达37万吨,同比上升34.9%。其中,人造石墨出货量30.1万吨,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78%进一步提升至81%。
过去5年,人造石墨的出货量一路高歌猛进,从2016年的8.03万吨上升至2020年的30.1万吨,年均复合上升率近40%。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
高上升背后的驱动逻辑重要包括:
一是国内动力锂电池负极以人造石墨为主,2015~2020年,国内动力锂电池装机量持续上升,带动人造石墨需求一路上升。
二是在数码3C领域,人造石墨以其优异循环性能占据主流,智能手表、TWS耳机等新兴数码产品,带动高倍率电池新增需求,进一步加大人造石墨需求量。
从市场竞争格局看,人造石墨行业呈现出头部公司集聚的明显趋势。2020年,出货量TOP5公司市场集中度占比为76%,其中,TOP3公司江西紫宸占比21%,上海杉杉占比19%,东莞凯金占比16%。
同时,为了应对下游市场的规模上量及降本需求,上述公司开始在产量规模建设、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等环节发起新一轮“军备竞赛”。
数码3C领域:快充负极需求持续上升围绕TOP3电芯公司博弈
表面平静的数码3C电池领域,其实依然暗流汹涌。GGII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3C数码电池出货量为31GWh,增速8.8%,预计未来5年,市场增速将维持在5%~10%范围内。
备注:以上不含电动工具、二轮车等小型电池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2021年三月
目前,手机、平板产品关于2C、3C需求正在成为标配,在高端旗舰机型上,关于5C及更大倍率的需求也开始出现。在智能手表、TWS耳机等新兴数码产品领域,电池则需求集中在5C及更大倍率产品。
数码3C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中,重要被杉杉与紫宸两大公司瓜分,双方齐头并进,重要围绕ATL、冠宇、锂威三大客户进行较量。
2014年~2017年,收益于数码行业变革性发展,紫宸产品通过高能量密度系列,在1C、1.5C领域,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而杉杉自2018年起,通过自主开发碳化包覆技术,发力快充负极赛道,在2C、3C快充负极方向取得领先优势,并在5C及更大倍率产品做了充足准备。
GGII认为,数码3C负极领域技术门槛较高,客户更侧重于产品性能,未来几年,仍将会是头部两大公司博弈和较量。杉杉经过几年研发沉淀与蛰伏,快充产品市场表现强势;从电芯厂获悉,2021年杉杉在数码市场份额已超过紫宸。
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成本、产业链整合是关键
毫无疑问,动力锂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市场占比最大的终端市场,也是负极材料公司厮杀最为激烈的战场。
GGII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车用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为80GWh,同比上升12.7%,占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56%的份额。
目前,动力锂电池负极领域重要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动力锂电池市场预期乐观,负极材料公司规模是关键。
GGII预测,到2025年全球动力锂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000GWh,相应负极材料需求量将达200万吨。
头部公司纷纷加大产量布局,截至2020年杉杉已经具备10万吨的年产量,2021年位于包头的二期6万吨项目计划投产,同时了解到杉杉正在各地扩产拿地,进一步扩充产量;璞泰来通告信息显示,已在四川拿地扩建一体化基地,迎接未来动力市场。
二是降本压力巨大,产业链整合大势所趋。
降本是动力锂电池主旋律,石墨化在负极成本中占比在50%左右,围绕于此,几乎所有的负极公司都在加大石墨化的投入力度。
从目前负极厂家布局来看,杉杉一方面自建箱体炉石墨化并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入股收购现有坩埚石墨化产量,双管齐下;紫宸亦布局了山东兴丰与内蒙兴丰的石墨化产量;这种前瞻性的布局的优势将在后续的市场竞争中逐步体现。
与此同时,头部负极公司与上游原材料的深度绑定正在成为趋势。杉杉科技与锦州石化的合作就是在为接下来动力锂电池领域的大规模增量做原材料储备。
GGII分析认为,技术研发、规模成本、产业链协同整合将成为人造石墨领域竞争的核心变量,未来几年,市场需求将会大幅提提升,能在上述几个环节紧跟客户节奏的公司才有可能成为最后赢家。
上一篇:瀚川智能赋能锂电智能制造升级
下一篇:动力锂电池智能化物流系统四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