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525次 | 2021年08月16日
车企自产锂离子电池会是未来的饿趋势吗?
众所周知,发动机与动力锂电池是车辆的动力核心,动力总成是车企将来在竞争中非得有的核心技术资源。
来自乘联会的专家指出:从车市发展阶段看,主流车企目前的布局处于类似我国重卡市场集团布局的初级阶段,部分二线重卡公司采取类似合作的布局,多轨制供货确保电池需求。从产品层面与配套层面来看,由于国内车企电动化发展时间相对较强,国企财力相对完善,电池、电机等范畴都有较好的配套资源。
与此同时,相关于混合动力的保守专利技术,部分电动汽车技术专利相对开放,自主品牌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机会相比较较多。因此,主流品牌发展高端电动化,是有很好的内外部技术和资源的基础。
目前部分自主品牌在继续较大地研发投入,所以,在国内强大资源推动下的自主品牌高端化,已经有一定的案例,将来应当是比较容易获得初期成果的时期。
乘联会专家表示,新能源乘用车目前市场规模仅有100万辆的水平,加之参与厂家多,单车型数量规模相对太小,对电池的需求也较小。而且整车公司对电池技术尚未充足把握,还未了解和掌握,因此目前的配套模式应当是不得已的选择。这类似很多小的重卡公司,到处寻找配套资源,与独立发动机公司合作形成联盟的特点。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动力体系自主可控对车企集团极紧要,没有自产发动机的卡车公司难以做大做强。由于发动机占汽车整体成本的20%左右,而电池目前在乘用车上占比是在30%左右。目前自主民营三强公司的动力转型成果凸显,比亚迪的自主电池体系极其强大,随后长城建立的蜂巢动力、吉利的新能源电池研究也投入了巨大资源,目前看也是初见成效。
目前,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与汽车初始阶段的产业布局相类似,将来必然逐步形成整车公司主导产业链的正常格局。车企自产锂离子电池的配套体系仍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