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严到无法强制执行:一文读懂电池针刺探测

钜大LARGE  |  点击量:606次  |  2021年08月30日  

2020年三月底,新能源汽车引领者比亚迪宣布正式推出刀片电池。公布现场播放的一段比较三种电池针刺试验的视频显示,刀片电池攻克了电池内部短路引发的热失控,成功征服了针刺穿透探测。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探测笔直刺中了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最大痛点,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和热议。


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威胁生命安全


锂离子电池的发热和热失控,我们其实并不生疏,从笔记本电脑到智能手机,因为使用不当、设计缺陷等原由而导致过热或爆炸的示例时有发生。而电动汽车庞大的电池组倾覆成百上千个电池单体,只要一个单体发生短路引发热失控,整个电池组就有可能被殃及,造成安全事故。


导致电池单体热失控的原由有很多,比如外力破坏、高温炙烤、加工工艺缺陷等等。不同的电池单体由于材料不同、设计不同,在发生短路后,热失控的剧烈程度会不相同。一般来说,三元锂离子电池热量释放剧烈,表现为爆燃或者自燃;铁锂离子电池热量释放慢,表现为喷烟,或者喷烟后自燃。


热失控的剧烈程度,与电池自燃的概率正相关,这笔直关系到乘坐者的生命安全。鉴于新能源车自燃事件频发,新国标也明确新增了电池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过针刺 低温防爆18650 2200mah
符合Exic IIB T4 Gc防爆标准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针刺探测刺中新能源车行业痛点


内部短路是电池热失控的罪魁祸首。那么,要怎么样在电池开发时验证内部短路引发热失控的状态?针刺探测看似有些极端,但其实是最笔直的实验办法。


针刺探测,就是在试验室环境下,利用钢针刺穿电池单体(或者模组),强制破坏电池内部结构,造成内部短路,进而引发热失控。在Gb/T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实验办法》中,能够在针刺贯穿后1小时内不爆燃、不起火的电池,才算通过针刺探测。


在众多电池安全探测中,针刺探测是业内公认最难通过的,被称为“电池安全探测范畴的珠穆朗玛峰”。探测视频让人们亲眼目睹、直观感受到该项探测的震撼,也证明刀片电池无可比拟的安全优点。


通过针刺探测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条件下,三元锂离子电池在针刺瞬间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表面温度迅速超过500℃,并发生极端的热失控——剧烈燃烧现象,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传统块状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在被穿刺后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达到200℃~4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高温烤焦。刀片电池在针刺穿透后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在30-60℃区间。

无人船智能锂电池
IP67防水,充放电分口 安全可靠

标称电压:28.8V
标称容量:34.3Ah
电池尺寸:(92.75±0.5)* (211±0.3)* (281±0.3)mm
应用领域:勘探测绘、无人设备

由于针刺探测对三元锂离子电池过于严苛,特别是近年来三元锂离子电池追求高镍化,使得热稳定性进一步下降,因此针刺探测每刺一针,都刺在了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痛点之上。也因此,自2017年开始,针刺探测不再作为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探测的强制标准,而在新国标中,针刺探测干脆被笔直拿下。


多场景,针刺探测和日常用车联系紧密


针刺探测不仅仅是一项滥用探测,它和我们日常用车联系其实非常紧密。首先,加工工艺缺陷、电池遭遇过充过放,都有可能导致锂离子电池内部生长出枝晶,枝晶刺穿电池内部的隔膜后,就会导致内短路引发热失控;相邻车辆起火等外部热源的炙烤下,电池内部也有可能发生内短路,导致热失控。


另外,乘用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组放在车辆底部,车辆托底、碰撞时电池组受到挤压发生变形,有可能伤及电芯,导致内短路,引发热失控。总之,锂离子电池的特性决定,动力锂离子电池不可能绝对安全,因此,负责任的电池加厂商会将开发探测标准尽可能“就高不就低”。


作为消费者,应该在选择新能源车时擦亮眼睛,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作为紧要参考指标,而不只是一味地追逐高续航。从行业层面看,刀片电池从技术上引领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回到发展正轨,倘若能在新能源车中大量普及使用,也势必将帮助整个行业更加健康安全地成长。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