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733次 | 2021年09月26日
扶持电池行业研发不能再撒“胡椒面”
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不理想有很多原因,价格高、续驶里程短等,这些原因最后都会归结到电池上,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解决?研发新技术、新电池是惟一解决办法。电池诞生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直到今天,我们才取得了一点点进步,看到了作为动力锂离子电池大规模运用于汽车的前景。正因为其难度大,要高额的研发经费。
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各国竞相供应市场补贴、技术研发资金。我国把新能源汽车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之一,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在政策执行上,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
目前,一大批公司、科研院所申请电池研发经费,这家给一点,那家批一些,有限的经费分散给众多单位。有些单位的研究工作相互重复,造成研究资金的浪费。另外,撒胡椒面式地分配研发资金,也不容易形成合力。
笔者认为,相关政策应首先支持电池基础研究,适当供应资金支持公司应用研究。
笔者采访过汽车业内许多人士,他们普遍认为电池基础性研究薄弱严重地阻碍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他们也表示外国对电池核心技术的垄断全部集中在基础性研究上。资金支持向基础性研究倾斜,才能保障我国拥有电池自主专利,掌握自己的发言权。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笔者认为,各大汽车公司、电池公司、科研院所应抛开利益纠葛,共同出资、抽调人员组成一个全新的电池研究机构也许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新的研究机构致力于电池的基础性研究,相关公司根据基础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展应用研究,从而做到两者分工明确,防止相关单位都从基础性研究开始,造成重复研究、资金浪费。
也许有人说,前不久我们有过这样的组织,其结果如何大家不言而喻。笔者分析了央企电动汽车联盟后,认为其运行结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解决利益纠葛的问题。组建新的研究机构就是要抛开这些阻碍发展的利益纠葛,全身心地投入到电池基础性研究中。
抽调来的科研人员的劳动合同关系、工资薪酬、人事关系等均与新的研究机构。这样能够解决他们的身份问题,更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研究机构资金来源分为两部分,国家科研基金拨款和骨干单位出资。研发资金集中拨向新的电池研究机构,可以发挥研发资金的合力,防止撒胡椒面现象发生。骨干单位出资能够加强科研与生产的联系纽带,使得科研成果不至于脱离生产成为不切实际的东西。
假如新的研究机构在电池基础性研究上取得突破,将能够获得专利费收益,出资公司不仅可以分享基础性研究成果,也能够根据出资比例获得专利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