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647次 | 2021年10月19日
氢燃料动力电池受追捧 我国公司瞄准海外市场
氢燃料动力锂电池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清洁能源,在发达国家的应用正在提速。上周现代汽车表示,已经向瑞士首次出口了氢燃料动力锂电池,并有意将氢燃料动力锂电池引入我国。
第一财经记者在近日上海举办的国际氢能与燃料动力锂电池大会上了解到,我国的产业链相关公司也正在瞄准欧洲和美国市场进行产品和技术出口。多家来自上海的氢电池燃料供应商和系统解决方法供应商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他们正在与欧美厂商洽谈,计划投资海外。
产品突破和解决技术瓶颈是关键
2019年以来,各国明显加快在氢能与燃料动力锂电池上的规划,韩国、欧盟、我国、美国先后公布了氢能燃料发展规划,这加快了新能源汽车及燃料动力锂电池产业化的进程。
上海重塑科技董事长兼CEO林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伴随全球燃料动力锂电池商用车,尤其重卡的大规模发展趋势,下一阶段重塑科技将实现规模化发展,我们还宣布了对北美和欧洲市场的投资。”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第一财经记者从瑞士投资署方面了解到,目前重塑科技在瑞士的投资正在进行相关流程的审批,“瑞士对我国新能源公司的投资表示欢迎。”瑞士投资署方面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林琦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我国能源科技公司要走出去的关键路径之一是实现产品突破和解决相关技术开发的关键问题,包括进一步提高产品可靠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耐久性等,从而满足应对重型商用车应用的复杂工况、严苛环境、高强度运营的使用场景需求。
重塑科技已经在为进入欧洲市场做技术方面的准备,包括与大陆集团在燃料动力锂电池流体系统、振动控制及相关创新工艺的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重塑科技还与德国莱茵TUV签署了全球战略协议。
燃料动力锂电池电堆解决方法供应商上海骥翀氢能科技公司也将自己定位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厂商。骥翀氢能董事长付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正在与欧洲的合作伙伴进行洽谈,有望将我国的氢燃料动力锂电池的解决方法出口。
“燃料动力锂电池的第一波热潮在2000年兴起,但是过去十几年进展缓慢,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包括结构和材料。”付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几年我们在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并且形成独立的知识产权体系。”
近年来受益于国内补贴政策利好,氢燃料动力锂电池市场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根据氢能联盟公布的《我国氢能源及燃料动力锂电池产业白皮书》,我国2019年燃料动力锂电池车产量约为年产2000辆,计划2020-2025年达到年产5万辆,2026-2035年达到年产130万辆。此外,到2030年,燃料动力锂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
上汽集团是推动氢燃料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的先行者。上汽旗下捷氢科技目前估值已经达百亿级,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动力锂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动力锂电池整车产销规模。根据上汽的规划,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动力锂电池整车产品。
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在全球,氢燃料动力锂电池这种“零排放”的清洁能源也受到政策的青睐。欧盟委员会近期公布了《欧盟氢能战略》和《欧盟能源系统整合策略》,希望借此为欧盟设置新的清洁能源投资议程,以达成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为执行氢能源战略,欧盟委员会还成立了“欧洲清洁氢联盟”,旨在为氢能源的大量生产供应投资,满足欧盟国家对清洁氢能的需求。
不过,当前全球氢燃料动力锂电池的发展仍面对瓶颈。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去年至今,全球总计宣布了50个新建氢能项目,但资金短缺和政策支持不力可能使这些项目停滞不前。
为此,欧洲国家已经开始行动。德国宣布计划投资20亿欧元与国际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低碳能源,俄罗斯和德国的公司已经提出了一项建立联合制氢厂的计划。目前,德国共拥有有84个加氢站,计划到2020年底新增到100个。
法国政府在一项总额千亿欧元的经济刺激方法中特别强调,政府将继续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燃料转向清洁能源,刺激氢能产业发展计划,未来两年将给予20亿欧元的拨款。
但快速扩大氢能规模同样面对压力,其中成本是氢能扩张的决定性障碍。据国际能源署估算,绿氢价格目前约为3.5欧元至5欧元/公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缺乏市场竞争力。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上海国际氢能与燃料动力锂电池大会上表示:“氢能的运储方式比较灵活,氢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存的最佳途径,一旦可再生能源的储存成本降低,其就具备了优势。”
欧阳明高还呼吁聚焦绿氢。不过他预估,汽车的续航里程超过500-600公里时,氢燃料动力锂电池相比纯电动电池才具有优势。他称,氢燃料动力锂电池动力系统更适合长途大型高速重载替代柴油机,而非替代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