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568次 | 2021年11月03日
提升产业集中度 锂离子电池行业步入规范时代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通告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对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锂离子电池运输的安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用途。下一步,民航局运输司与工信部电子司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保证锂离子电池运输的安全。
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贯彻落实《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北京召开政策宣贯会。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我国民用局运输司副司长刘锋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解读了《规范条件》有关产业布局、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及性能、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彭红兵在发言中指出,《规范条件》的执行是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单位一是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执行规范条件的重要意义;二是要精心组织执行,力争取得实效;三是要加强沟通协调,保障执行工作顺利推进。
刘锋表示,《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通告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对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锂离子电池运输的安全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用途。下一步,民航局运输司会加强与工信部电子司的合作,共同推动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保证锂离子电池运输的安全。
政策助推锂离子电池行业井喷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锂离子电池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因具有高电压、高比能量、无记忆效应以及高循环性能等特点,迅速发展成为基础性的电子产品,也成最重要的电源产品,极大地促进了消费电子等产业的发展。
随着产品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安全性能的显著改善,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到消费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各个领域。
现阶段,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呈现出一快一慢新常态,即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需求快速上升,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市场增速明显放缓。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需求的快速上升源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爆发。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现井喷。在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之后,相关部委以及各地政府积极出台落实政策,大大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刺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提升,2015年1~十一月新能源汽车累计总产量27.93万辆,同比增幅达到4倍左右。
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刺激了锂离子电池市场发展。201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为52.9亿只,产品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其中,正极材料产量约5.6万吨,同比上升60%;电解液产量约5万吨,同比上升70%;隔膜产量约400亿瓦时。据估计,2015年锂离子电池产品销售将达到900亿元,前10家公司销售产值大幅提升。
四大问题不容忽视
尽管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行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但目前行业仍面对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对公司生产的规范性和电池产品的安全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亟须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目前,我国锂离子产业存在的问题重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产业统筹规划尚需加强。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爆发的新能源汽车浪潮,让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公司都始料未及,集中体现在产量规划不足,投资计划滞后等方面。2015年1~十一月新能源汽车累计总产量27.93万辆,同比增幅达到4倍左右,但由于前端动力锂离子电池供应不足,整车公司产量规模受限。
产业统筹规划的缺乏也将引发供需关系失衡,体现为越往上游,速度越慢,周期越长。例如,全球锂矿石公司去年还在消化库存,没有明确的产量提升规划,今年就面对库存告急,供给短缺的情况,加上部分公司的囤货和炒作,导致产品价格变化快,甚至有价无市的场面。
二是行业无序发展势头亟须改善。锂离子电池产业散、小、乱的趋势明显,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现象相继出现,恶性竞争态势日趋严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隔膜领域的公司等,都面对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产量过剩和价格战等问题。价格竞争导致材料毛利率下降,盈利能力减弱,大型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扩充产量,加剧了行业竞争。
三是关键技术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在关键技术领域,我国在隔膜、电解质、成组技术、关键原材料及专用制造设备等领域与国外先进技术比仍然有较大差距。电解质盐六氟磷酸锂虽已实现国产化,打破了日企的垄断地位,但产品品质还要进一步提高。隔膜领域,国内现有的隔膜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整体性能和批次稳定性较差,隔膜基体材料依然重要依赖进口。在专用制造设备领域,我国生产的设备在控制精度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先进设备差距较大。
四是电池安全和回收仍需加强。国内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的发生与电池结构、电池质量以及过度使用息息相关。我国锂离子电池标准已有一定数量,但覆盖面较窄,全面性不足,产业继续的强制性标准未能及时制定,在新兴领域更为突出。
随着动力锂离子电池和储能电池行业的发展,锂离子电池无论是从产品容量方面还是产品数量都越来越大,大批量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出现将造成环境压力和资源浪费。目前,从电池回收行业整体情况看,成套的回收技术还未开发,无害回收和再利用制度尚未建立,亟须加强引导和监管。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结合锂离子电池行业产业发展现状,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部际联席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协会、公司、研究机构及行业专家起草了《规范条件》。
《规范条件》从产业布局与项目设立、生产规模与工艺技术、产品质量、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管理、卫生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通过《规范条件》的贯彻和执行,发挥政府有关市场的引导用途,引导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健康发展,力促我国从锂离子电池制造大国跨越成为锂离子电池制造强国。
《规范条件》有助于锂离子电池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具备一定规模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公司几百家,但大部分公司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较低,公司生产规模较小,市场方面趋于生产价格低廉和低端产品,而一些高端材料、关键制造设备和高性能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大部分被少数锂离子电池生产强国所占有,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现象开始出现。《规范条件》的提出将有助于改善行业恶性竞争的情况,促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健康发展。
《规范条件》鼓励锂离子电池公司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确定《规范条件》符合性公司名录,统筹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技术改造、工业强基、电子发展基金等资源,借助行业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分享行业前沿创新技术,支持核心公司执行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成组技术、快速充电技术等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骨干公司技术升级和共性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规范条件》的制定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意义重大。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生产厂家火灾、运输过程起火、用户使用爆炸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部际联席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要求产业部门加强规范管理。
《规范条件》的制定执行以及行业管理系统的运行,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及检测力度,将有助于建立健全长效安全监管机制,更加有效地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
我国工业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规范条件》对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规模、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及性能要求都设定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公司产品质量须满足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应通过联合国《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第Ⅲ部分38.3节要求的测试,鼓励公司制定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公司标准。公司应建立相应的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