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一边是供应紧张,一边是产量过剩 动力锂电池市场遭遇两重天

钜大LARGE  |  点击量:440次  |  2021年11月10日  

近日,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公布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显示,2017年全球电动汽车和储能锂离子电池的总制造能力预计达200千兆瓦时(GWh),而且大部分产量集中在我国。


与此同时,2017年我国重要公司锂离子电池产量约124GWh,2018年底预计达到180GWh,且重要公司产量基本超过8GWh,但利用率普遍低于40%。


随着电池产业的发展,产量利用不足的问题越发突出。业界专家称,目前,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出现供应紧张和产量过剩并存的现象。


产量过剩市场向优势公司集中


刚刚过去的六月,以动力锂离子电池为重要收入来源的宁德时代成功上市。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相关投资项目多达100个,总投资额超过2159亿元,涉及上游资源和材料、中游电池生产和装备及下游回收利用环节。

过针刺 低温防爆18650 2200mah
符合Exic IIB T4 Gc防爆标准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一边是资本受热捧,一边是市场两极分化明显,高端优质产量供应不足,低端产量订货不足,呈现出结构性的产量过剩。


“在目前国内汽车产业链中,电池的发展最为领先,其他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短板。但伴随产量增大,也出现了投资虚化的问题。”在近日召开的“我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锂离子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再次呼吁业界要警惕“投资虚化”现象,会导致一些没有实际竞争力的产量出现,“产量大了不一定是最大的优势,但是没有产量很难跨过构筑竞争的门槛,这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产量在逐年新增,但能站稳脚跟的公司数量却在减少。数据显示,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配套公司已从2015年的大约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公司已被淘汰出局。


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说,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一直被几大公司所占领,2017年排位前十的公司出货量占到80%,市场将进一步向优势公司集中,小型低水平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针对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产量过剩的现状,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黄世霖预计,行业产量过剩可能会延续到2020年以后。如何优化产量、提升技术水平,是今后两三年内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无人船智能锂电池
IP67防水,充放电分口 安全可靠

标称电压:28.8V
标称容量:34.3Ah
电池尺寸:(92.75±0.5)* (211±0.3)* (281±0.3)mm
应用领域:勘探测绘、无人设备

协同产业集结发力向未来


近年来,锂、钴等上游材料的价格迅速上涨,而车企因为购置补贴退坡要转移成本,这使电池公司面对双重压力。


然而,更长远的压力和竞争不止于此。当前,动力锂离子电池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公司将逐步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而日韩公司也将进一步向我国市场发力,我国将成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竞争的主战场。陈清泰提醒,欧美国家的公司虽然在本轮竞争中失去了位置,但已经在为下一阶段的竞争做布局,是潜在的强大竞争者。


“拼生产规模只是浅层次的竞争,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最重要的是掌握核心技术,而且有能力不断创造核心技术,电池公司必须要以全球视野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陈清泰说,关键是要凝聚优秀的人才,保持足够的研发投入,电池公司要在国家支持下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基础研究。


如今,电池公司与整车公司的关系已不再是纯粹的供需关系,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浙江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亮认为,应让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商从前端介入,与整车厂共同参与研发设计,让电池生产商充分了解主机厂的配套需求;整车公司要抛开整车厂与供应商的固有关系,转而成为密切配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电池技术的迭代与进化。


“我国在电池领域技术和应用创新是最快的,但是源头性创新、基础性创新是缺乏的。”在张永伟看来,目前电池行业最大的问题不仅是公司投入不够,还缺乏基础性创新。做基础研究的机构往往不太关心市场的需求,产、学、研链条还没能打通,没有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公共技术基础研究的重任,这或许是未来该产业创新乏力的一个隐忧。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要求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独进显然不现实,当务之急是加强产业和公司之间的协同合作。在陈清泰看来,电池公司应提升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通过战略合作、联盟合作和合资等多种方式,与研发机构、核心材料、整车回收和梯次利用等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保障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持续进步。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