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483次 | 2021年12月09日
电池行业洗牌加速 中小公司产量利用率仅15%
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目前,正极材料在动力锂离子电池成本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一半。一般情况下,这一占比应该在30%-40%左右。
“镍、钴、锰三种元素的成本已经占到正极材料成本的90%以上,这是极不正常的。”正极材料生产商北京当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当升科技)总经理李建忠表示。
行业数据显示,2017年,电解钴价格涨幅超过一倍,碳酸锂价格涨幅超过30%,部分种类的三元正极材料成本出现了近50%的上升。
有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值达到725亿元,同比上升12%,远低于2016年超过60%的增速。然而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在去年的产值达到610亿元,同比上升62%。其中,正极材料产值占比最大,达71.5%,其产值增幅也最大。
业内认为,电池产值增幅下降的重要原因在于补贴下降导致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价格下降。他认为,动力锂离子电池价格下降和原材料价格的坚挺,将进一步压缩电池公司的毛利润,将由目前的30%左右下降到20%。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行业数据显示,去年,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平均价格同比下降24%,截至去年底,已经低至1.4元/wh。
目前,为应对动力锂离子电池价格下降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电池公司纷纷选择通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拓展产业链等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
按照电池“巨头”们提出的产量扩张计划,预计到2020年,宁德时代的锂离子电池产量将由2017年的17.09Gwh提升至50Gwh。比亚迪也在去年底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其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将由2017年的16Gwh提升至2020年的39Gwh。天津力神也计划到2020年将产量提升至30Gwh。
然而,电池产量的扩张也带到了产量过剩的危机。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表示,2017年底,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的产量大概为140Gwh,同比上升36.61%,其中有效产量约为115Gwh,但是装机量仅有37Gwh,产量利用率仅为35%,存在结构性过剩风险。预计2018年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利用率仍将进一步下降,中低端产量将面对淘汰和整合。
2017年,装机量排名第一的宁德时代在三月公开的招股说明书(更新版)中提到,2017年公司锂离子电池产量为17.08Gwh,产量为12.91Gwh,产量利用率为75.54%。这一数字与2016年相比,下降了近17个百分点。此外,宁德时代三元前驱体的产量利用率为97.12%。
据行业数据,二线电池公司产量利用率为30%,中小电池厂仅为15%左右甚至更少。
刘彦龙表示,行业内的一线公司将通过技术优势逐渐蚕食市场份额,中低端产量将面对被淘汰的危机。吴辉认为,到2020年,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数量将由2017年的90家下降到20家。
国轩高科前总裁方建华也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的淘汰速度将逐渐加快,到2020年,九成以上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或被淘汰出局。
“将电池成本降到1.3元/wh以下的难度很大。”李建忠说,随着规模化生产,电池工艺成本在不断下降,但是考虑到原材料成本的高占比,解决原料价格问题是公司必须关注的。“未来,这一成本可能还取决于对资源的占有。”他表示。
四月十二日,当升科技在业绩说明会上称,将通过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寻求上游资源的拓展、研发新的少钴或无钴材料体系等多种形式突破资源瓶颈。同时,考虑到回收电池也是原料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当升科技也通过参股匠芯科技,布局废旧电池回收。
吴辉表示,到2020年,预计我国国内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回收量将达到25.7万吨。有关回收的三元动力锂离子电池,通过拆解提取其中的锂、钴、镍、锰、铜、铝、石墨、隔膜等材料,能实现每吨大约4.29万元的经济收益,具备经济可行性。
业内分析师预计,我国回收金属钴金属约1万吨金属量,随着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的完善建立,预计会对2020年后的供应出现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