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707次 | 2021年12月29日
破解动力锂电池回收课题
动力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无法支撑续航里程,换一块新电池却花费不菲。近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亟待破解的课题。
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看似是一个末端问题,实则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销量中的占比已超过11%。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上升,我国将迎来第一波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退役潮,大量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将进入报废环节。妥善做好回收利用工作,不仅能促进电池金属原料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源头矿产资源的依赖和环境污染,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还有助于更好激发消费意愿、促进汽车消费,培育壮大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为应对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问题,相关部门接连公布一系列政策举措。今年七月初,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公布通知,提出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今年八月,工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截至九月底,171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及综合利用公司已在全国设立回收服务网点9985个。也应看到,由于处理成本高、赢利困难、管控不严,在正规渠道之外,仍有不少退役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流入小作坊,带来安全和环保隐患,这一现象的治理要相关部门及时出手、行业公司同心联手。
规范竞争市场,“有形之手”须积极作为。破解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难题,规范流向渠道是当务之急。既要管好“增量”,让新增动力锂离子电池流向有迹可循,也要约束“存量”,以强制举措限制不正规回收公司的野蛮生长,净化电池回收市场。与此同时,收得进来,更要能用得出去,应进一步明晰梯次利用产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利用全过程的相关要求,并大力培育和支持废旧电池梯次和再生利用的公司“能手”,引导退役电池有序回收利用。
提升回收效率,“无形之手”须多主体共同发力。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涉及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生产商、终端利用公司,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发展好电池回收这一产业,还需上下游公司“多手联弹”。应该看到,无论是抑制灰色产业链生存发展,还是落实动力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都要产业链相关公司采取联合行动,维护良好行业生态,培育梯次利用市场,有效开拓电池回收这片蓝海。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多方出手,是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长远发展“留足后手”。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而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也必须步入规范化发展的正轨。有关部门应从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加快推动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有关相关公司而言,不妨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加速布局相关产业,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培育新上升点埋下更多“种子”,在未来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大显身手。
上一篇:动力锂电池,乱了
下一篇:“退休”动力锂电池回收迎来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