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325次 | 2022年01月25日
两头受气 动力锂电池公司夹缝求生
随着补贴退坡政策开始实行,新能源车的补贴额度急剧下降,给相关新能源车企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而相关新能源车企为了转嫁成本的压力,于是对动力锂电池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动力锂电池要降价。
然而尴尬的是,在新能源汽车公司希望动力锂电池降价的同时,上游材料价格猛涨成为动力锂电池公司越不过的坎。因此,在上游材料价格猛涨和下游新能源汽车公司大幅压价的双重压力之下,动力锂电池公司可谓两头受气。"降成本"已成为动力锂电池公司亟待解决的难题。
价格遭遇四重压力
受新版补贴以动力锂电池组能量密度为调整系数影响,三元电池的优势获得了各大动力锂电池公司的青睐。去年年底,各大电池公司纷纷开始抢占三元电池市场。包括比亚迪、CATL、沃特玛、中航锂电等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为主导的公司,都制定了2017年新增三元电池产量的计划。
然而,钴材料价格突然暴涨却让"撩拨"了众多动力锂电池公司继续扩产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决心。数据显示,目前电解钴国内市场报价37-38万元/吨、四氧化三钴市场报价38-40万元/吨。其中4.35V钴酸锂市场报价高达40-41.5万元/吨,相比去年同期涨幅已接近100%。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由于钴材料在钴酸锂及三元材料中的成本占比较高,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和厂商惜售,导致钴酸锂和三元材料价格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于是,正极材料公司只能将原材料上涨的压力"转嫁"给下游的动力锂电池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三元电池公司的成本压力。
对此,CATL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杨琦表示,"由于圆柱电池循环性能较弱、差异化小、产量过剩相对,所以圆柱电池的压力是最大的。"
不过幸运的是,目前电解液、隔膜等材料价格有开始走低,可以部分抵消三元正极涨价的压力。业内人士表示,若钴材料一直处于高价位,而其他材料价格无法保证持续下调的情况下,三元电池公司的生存压力将会变大。
另一方面,自从补贴退坡开始,新能源汽车公司早已开始和电池厂商进行洽谈,从当前的情况看,20%的降本要求已成为整车公司的集体诉求,市面上传出了车企对电池厂三元电池提出了1.4元/wh的要求,而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电池公司的价格承受范围。双方目标价格差太大,电池公司的无法承受如此大的成本压力。
"事实上,电池厂商的压力不只来源于成本,政策调整所带来的技术路线调整对电池厂商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电池厂商必须根据政策标准对电池规格、pACK方法甚至材料配方进行调整。"杨琦指出,目前电池公司承受了来自上游材料、整车压价、技术路线以及产量过剩的四重压力,电池公司的利润空间遭到了明显挤压。
对此,一家整车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降低成本是目前新能源汽车面对的重要困境,实际上目前大部分的成本压力都在整车公司身上,并且整车公司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消化成本压力。
同时,他还呼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必须联合起来消化成本,这样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防止"唇亡齿寒"。
"目前最行之有效降低成本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修炼内功,研发出新材料、新产品以及提高产品合格率;另外一种是外在联合,加强供应链协作,和新能源车企和材料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模式。"卓能新能源(广西)总经理邓纶浩坦言,新能源汽车要想降低成本,必须调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同时,据邓纶浩补透露,卓能目前的应对方法重要在三方面,一是提前进行原材料价格锁定;二是提高生产效率及合格率;三是推动技术进步,适时推出高比能量产品。
公司洗牌或将全面升级
针对此,业内专家表示,相比之下提升产线合格率更具时间优势。据了解,目前三元18650电芯的产线合格率在90%左右,pACK产线合格率降低至60%-70%。可见,提升pACK产线合格率空间仍旧很大。
在上游原材料涨价、补贴大幅退坡、下游车厂要求电池大幅降价等多重压力之下,动力锂电池公司陷入了上挤下压的困境,面对阶段性的亏损和风险,行业洗牌运动即将升级。
由于补贴金额和能量密度直接挂钩,加上之前五批新能源汽车推广车型目录全部重审,电池公司需补交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检测报告,提升能量密度成为了电池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整车公司的补贴下降,其对动力锂电池公司降价要求也就成为定局,洗牌活动即将开启。
业内认为。而电池公司要想在"高压"环境之中求得生存,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提升能量密度,实现120Wh/㎏,这也是动力锂电池公司最大的压力所在。据了解,去年整个动力锂电池包一千瓦时电价格在2200~2500元,按装配40千瓦时电的电动汽车来计算,电池包的总成本约为8.8万~10万元。
因此,要弥补这减少的4.4万元补贴额,除通过新增产量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外,整车厂还需从电动汽车三大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上入手降低成本,而占据整车成本30~40%的电池就成为最重要目标。
而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电池公司正处于‘三期’叠加之中:
一是:政策消化期,新政策的不断修改,对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出更高的指标要求,直接导致电池公司产品和技术路线的修改;
二是:和材料公司和整车厂的博弈期,因为锂离子电池材料价格高涨,电池公司处于观望状态,另外,几乎所有的整车厂都想把成本压力转嫁给电池公司,可以说电池公司"腹背受敌"的境地;
三是:洗牌期,在政策、市场、技术、资金等多重压力下,很多电池公司正面对被洗牌的处境。
"电池要大幅降价已是不争事实,对很多公司来说打击很大,动力锂电池由相对暴利变成合理利润,但其投资巨大,潜在风险很高,最终没有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及产量规模的公司被淘汰,行业洗牌再所难免。"邓纶浩认为,洗牌很快来到,但对行业发展是好事,利于行业更健康地发展。
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处于推广阶段,电池质量尚未稳定,急于速降成本的话,极有可能会对品质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业内人士建议,降成本是必要的,但是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降,给出一个平稳的过渡期。
"虽然电池成本下降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关于电池来说,安全性和一致性还是最重要的。"邓纶浩提出,假如产业链上的其他公司都不愿意降低成本,未来电池公司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市场关于电池公司抗压能力的要求是极强的。
而从整个行业来讲,不理性的价格波动并不利于整个锂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提升我国锂电产业的竞争力和集中度,要整个产业链的高度配合已成为成整个行业的共识。
下一篇:蓄电池回收试点委员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