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075次 | 2022年01月05日
钛酸锂快充电池不适合作汽车能源?
近日,有专家直言:钛酸锂离子电池不是先进技术,不适合当下的电动汽车市场。这一言论,让人不禁疑惑:难道钛酸锂离子电池真的不适合用在汽车上吗?
钛酸锂离子电池有没有需求,适合不适合用在汽车上,客户最有发言权。为了寻求答案,第一商用车网对国内多家纯电动客车公司技术人员进行了采访,来听听这些动力锂电池的下游客户是如何看待钛酸锂离子电池的。
银隆钛酸锂离子电池生产线
客车公司:钛酸锂离子电池完全可用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随着新一版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正式落地,快充型纯电动客车被单独列出,并将以‘3000元/kWh,总额度不超过30万元/车’的标准进行补贴,我们也在针对快充这条技术路线不断研究和探讨。从目前的市场反响来看,市场要快充型纯电动客车,而钛酸锂离子电池和锰酸锂离子电池都是快充技术路线中的主流电池种类。它们的优势不同,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使用需求。"安凯客车新能源汽车研发负责人认为,钛酸锂离子电池并没有不适合用作汽车动力锂电池,相反,它的优势明显,只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市场和客户就会要它、采用它。
同样,针对钛酸锂离子电池到底适不适合用作汽车动力锂电池这一问题,福田欧辉客车技术中心负责人和青年客车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钛酸锂离子电池是可以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只要产品、技术、质量等各个方面均能满足国家要求,就会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动力锂电池技术的不断提高,钛酸锂离子电池技术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此前反馈较多的‘钛酸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低’这一问题,也有了明显改进。因此我认为,只要各动力锂电池厂商生产的钛酸锂离子电池能够满足国家对能量密度的要求,相信不少整车厂商都会根据市场需求采用这类电池。"欧辉负责人进一步分析说道。一位业内人士更是直言,各种动力锂电池技术路线谁能胜出还没有定论,现在就下结论显然为时过早,不利于在实际运行中试出"真金"。
相比其他客车公司而言,快充型纯电动客车一直是青年客车主推的技术路线,占比达到其总销量的40%-50%。其公司负责人表示:"锰酸锂离子电池和钛酸锂离子电池这两种电池种类我们都用过,钛酸锂是完全可以用作汽车动力锂电池的。"
已经在北京等地批量运行的银隆复古"铛铛车",搭载钛酸锂快充电池
电池技术路线现在就下定论为时尚早
如此看来,整车公司并不排斥钛酸锂离子电池。那么,网上关于钛酸锂离子电池作为汽车动力锂电池,究竟有什么"不合适"的质疑呢?
根据近日网络上部分专家的观点,钛酸锂离子电池遭到质疑的地方重要有几点:电池能量密度低、体积大、太贵、使用寿命长有助市场推广是个伪命题,作为汽车储能产品不划算。
针对上述几点,一直致力于宣传"银隆钛"的珠海银隆一一作出了回应:"相比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等电池种类而言,钛酸锂离子电池在倍率、高温、低温、循环寿命等反映电池可靠性和耐用性的性能指标上,优势明显,而且使用寿命长和高安全性也是业内公认的。"
首先,在运营效率方面,在纯电动客车领域,钛酸锂离子电池走快充路线,在6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就可将电池充满,所以它十分适用于公交车这一类具有固定站点的运营车辆。一方面,钛酸锂离子电池纯电动公交车可实现和传统燃油车1:1的替换,充电桩采用5:1的模式进行运营(即5辆车配1个充电桩),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节约充电场站的建设用地和车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钛酸锂离子电池的长寿命和优异的高低温性能,保证了运营车辆的稳定性。关于这一点,即使是网络上的质疑文章也予以了肯定。钛酸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范围极宽,在零下50度环境温度下的充放电性能依然保持良好,且其负极材料不生成高温发生放热反应的SEI膜,能吸收正极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的氧气,可以大幅度降低电池热失控的风险,从而保障整车运行的安全性。
钛酸锂离子电池
对此,有过实际应用相关经验的青年客车最具发言权。"从公交、客运公司的运营角度出发,钛酸锂离子电池能够全面节省充电场地建设、充电桩数量和充电时间,可大幅提高客户的运营效率,保障车辆的运营安全。"青年汽车负责人这样说道。
此外,关于网络质疑文章中提出的"钛酸锂材料能量密度突破空间有限,快充影响能量密度"这一问题,珠海银隆相关人员表示:"关于其他锂离子电池而言,3C(20分钟)即为快充,尽管更高的倍率充电通过选用不同的石墨负极材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但要付出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代价,以及承担很大的风险。相反,钛酸锂离子电池仅需6分钟(10C)就可充电到90%以上,再加上钛酸锂材料的自身特点,对电池寿命和能量密度的影响很小。"
由此看来,"钛酸锂离子电池不适合用作汽车动力锂电池"这一说法并不合理,至少现在就下定论还为时尚早。如今的新能源领域,正处于百家争鸣、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各种技术路线均各有所长。片面偏向某一技术路线,"一棍子打死"其他技术路线,并不能真正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