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615次 | 2022年01月17日
动力锂电池的AB面:高上升下难掩"先天缺陷"
乘联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1-十月的电池需求累积3593万度,同比上升1.1倍。其中乘用车表现较为突出,2017年乘用车总体看是占产量需求的68%和电池需求的37%,2018年乘用车总体看是占产量需求的86%和电池需求的63%
2018年新能源车呈现爆发式上升,行业对动力锂电池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和此同时,动力锂电池公司面对着补贴退坡、产量过剩、产品价格下降、上游原材料居高不下、安全问题频发等严峻考验,轮番的打击使得不少公司苟延残喘,也让不少公司痛定思痛,深思突围之道。
需求上升1.1倍,产量进一步集中
2018年,新能源车实现爆发式上升,也拉动了电池销量的急速发展。时代财经记者根据最新数据整理发现,今年动力锂电池领域发展呈现出了需求急速上升、三元锂趋势明显、产量进一步集中等特点。
据乘联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1-十月的新能源车产量80.2万辆,同比上升71%。2018年1-十月的电池需求累积3593万度,同比上升1.1倍。其中乘用车表现较为突出,2017年乘用车总体看是占产量需求的68%和电池需求的37%,2018年乘用车总体看是占产量需求的86%和电池需求的63%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由此可见,新能源车(尤其是乘用车)产量的快速新增,拉动了电池需求的急速上升。
同时,数据分析可见,在动力锂电池格局里,三元锂趋势明显。据数据显示,在整车产品电池需求特点上,1-十月的数据显示2018年1-十月是80万台。其中占比较多的三元锂占比达到80.1%。另外,2018年1-十月的三元锂离子电池占比达到59.9%,较2017年的44.6%提升15个百分点,2017年较16年的24%也提升了22个百分点。而锰酸锂和钛酸锂的需求逐步减弱。
据悉,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态势如此良好,和政策的引导密切相关。2017年三月公布的《促进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法》,明确了到2020年的目标是动力锂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Wh/kg,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Wh/kg。因此更新电池技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是动力锂电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离子电池成为公司的发展首选。随着新能源补贴进入后补贴阶段,电池公司想要获得补贴就要进一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这也是公司大力发展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因。
在电池厂商方面,在统计的39家公司中,可以看出2018年主力厂商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局面,主力厂商表现依然很出类拔萃。以CATL、比亚迪、合肥国轩、上海捷新、孚能科技、比克电池、力神电池、亿纬锂能等主力厂商为代表的公司中,其中CATL以34.7%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其次比亚迪22.9%、合肥国轩6.1%、上海捷新3.9%、孚能科技3.3%依次排名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从数据不难看出,比较2016年、2017年市场占有数据(CATL22.7%、28.9%;比亚迪26.4%、15.5%;合肥国轩5.0%、5.3%;上海捷新0.4%、0.00%;孚能科技1.2%、3.2%),2018年动力锂电池行业产量进一步集中,前10名主力公司占据约81.6%市场份额。
缺陷明显,发展路上桎梏多
针对今年以来动力锂电池领域发展呈现的形势,有业内人士认为,其一方面显示了电池行业发展之快,另一方面也显露出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业内人士表示:"三元电池的原材料很多都分布在国外,而且很多被国际巨头们垄断。面对国内三元锂的强势发展,这将对我国电池公司的原材料供应、材料成本控制等方面带来直接冲击。"
同时,国内的三元锂在材料和技术和外国龙头公司三星SDI、韩系LG化学和SK有差距,尤其是名次靠后的公司差距较为明显。我国公司后继追赶,仍然普遍处在中低端阶段,导致产品安全问题突出。除此之外,在原材料供应和价格上国外公司优势明显,"例如国外已经普遍使用材料镍钴铝(NCA)材料,国内主流的电池公司还停在镍钴锰(NCM)材料532、622、811等产品型号。松下21700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成本成本为111美元/kWh,CATL则超过150美元/kWh。"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完全退坡之后,外资公司和我国公司之间的较量就会明显。"假如前者价格低、产品好,新能源公司没有道理不选择。"
关于龙头公司占据市场百分之八十以上份额,前10名公司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兼动力锂电池板块总裁梁锐认为,这样情况下龙头公司正面对电池供不应求、高端产量不足低端产量过剩的态势。
洗牌期危和机会并存
除此之外,动力锂电池行业还面对产品价格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外资电池巨头进入我国市场等局面。不少专家认为这样情况下行业深度洗牌期也即将到来,而如何抓住机会生存、发展、突围则成了公司思考的当务之急。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电池公司发展到现在已经和几年前新能源发展的初期的一窝蜂涌进的投机抢占蛋糕的状态不同,行业洗牌也让公司能够良性发展,其中危机和机遇并存。"我国锂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市场步入了动力锂电池驱动时代,已拥有从基础材料、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部分龙头公司基本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同时新能源电池方面,在多个细分领域,国内公司先后打破国际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实现了国产化。这是未来我国公司在成本上的一个优势。公司只要把握好自身优势发展,仍有机会突出重围。"
针对产量过剩问题,业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产量过剩其实也是在对落后产量的淘汰。"公司要逐步淘汰老产品研发,积极推动产品技术升级,重视电池技术研发,开发更好产品。"同时,贾新光认为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欧洲已经将动力锂电池发展方向放在固态电池方面,国内公司也应该在研发方面积极靠拢,这是国内电池公司的发展良机。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对国内动力锂电池行业表示充满信心。他提到从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设备等领域,我国已有越来越多产业链公司开启全球化战略布局,海内外客户和市场开拓效果显著,已经跻身跨国巨头供应链。"长远来看,新能源电池行业仍是一片新蓝海,就看我们如何把握和耕耘。"
2018年已接近尾声,动力锂电池行业风起云涌迎来洗牌,此时危难和机会并存。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谁能放胆勇抓时机、从容应对,洗牌期后方见英豪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