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动力蓄电池白名单大热 究竟可操作性几何?

钜大LARGE  |  点击量:777次  |  2022年01月15日  

四月二十六日,我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在2018我国汽车论坛上宣布,将开展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动力电池行业白名单(以下简称"白名单")的评价和公布工作。


二十七日,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我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在网站上公布了《有关开展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动力电池行业白名单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启动申报工作,并附上了《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动力电池行业白名单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行业人士的极大关注。笔者研读了《管理办法》,结合对锂离子动力产业的理解谈一谈个人的一点思考,这里只讨论汽车动力锂电池白名单并仅限于锂离子动力锂电池。


白名单的初衷


关于初衷,在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我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为进一步加强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动力电池行业自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并做好《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后续承接工作"。

过针刺 低温防爆18650 2200mah
符合Exic IIB T4 Gc防爆标准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早在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拟公布公司目录(俗称白名单),初衷是作为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和补贴发放的必备条件,规范行业发展。但在公布5批共计57家公司目录之后,没有进入目录的公司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公司目录不再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挂钩。


而《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由于对动力锂电池单体公司年产量的要求扩大了40倍,一时间整个动力锂电池行业陷入"恐慌"。最后《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不了了之,而公司目录在公布5批之后就再也没有公布新的目录。


面对这一尴尬局面,于是乎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我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白名单管理办法出台了。也就说,白名单实际上就是协会版本的《规范条件》公司目录。以协会和联盟的名义公布,一方面没有由政府部门公布那样的强制性意味,对各方面都好交代,另一方面协会和联盟本身就是行业公司平台,有利于行业接受。


白名单的用途


根据《管理办法》,白名单的用途或者目的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规范行业发展,推动动力锂电池行业自律;二是供整车公司选择动力锂电池以及电池公司采购正负极材料时参考;三是引导资源向优势公司(某种程度上是指白名单公司,笔者注)倾斜,扶优扶强;四是为政府制定政策供应依据或者参考。

无人船智能锂电池
IP67防水,充放电分口 安全可靠

标称电压:28.8V
标称容量:34.3Ah
电池尺寸:(92.75±0.5)* (211±0.3)* (281±0.3)mm
应用领域:勘探测绘、无人设备

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我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基本上囊括了我国众多汽车生产公司和大部分动力锂电池生产公司,其公布白名单肯定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许可,白名单对业内公司会起到一定用途。综合来看,实现第二点和第四点没有问题。


《规范条件》的初衷就是为了规范行业发展、推动行业自律,但由于政策变化以及没有持续性,基本上没有发挥出用途。笔者认为,《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一些相关经验值得借鉴。


从2013年公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一共公布了6批公司名单,基本上涵盖了70%以上的光伏行业公司,覆盖面广,基本上被行业和社会各界所接受,起到了规范行业发展、推动行业自律的用途。


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我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白名单得到行业认可没有问题,但关于相关行业公司覆盖面能不能足够宽,第一批、第二批名单能否被行业认可,这是白名单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同时,白名单要持续更新,对不符合要求的公司要及时剔除,经过3到4年的努力,行业对白名单的认可程度才会达到一定水平,才能真正发挥行业自律的用途。


关于扶优扶强,笔者认为白名单很难发挥用途。一方面,白名单没有和现有新能源汽车补贴目录挂钩,也就意味着缺乏约束力,各方面政策支持或者资源投入时,白名单的参考用途就可有可无了。


另一方面,关于我国动力锂电池行业来说,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格局基本形成,CATL、比亚迪、国轩高科、沃特玛等龙头公司已经脱颖而出。关于这些龙头公司来说,地方以及其他政策支持力度肯定不会少,自身配置资源能力也很强,只要白名单没有附加条件,进不进白名单对其几乎没有影响。


另外,前面分析了,白名单要起到行业自律用途,就要广覆盖,这样白名单中公司数量就很多了,如何判定其中什么优、什么强?更何论扶优扶强?


白名单的可操作性


白名单采用自愿申请的方式,关于自愿申请的公司有一些基本要求,几乎所有动力锂电池公司都能够满足。除此之外,白名单还对公司的生产条件、技术能力、产品、质量保证、售后服务能力等5个方面提出了共13点要求,除研发人员有明确数量或者比例外,其他要求基本上都是描述性的语言,没有明确指标限制。


因此,白名单的操作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困难。简单在于,和《规范条件》不同的是白名单《管理办法中》明确的指标要求很少,国内绝大多数规范化生产的动力锂电池公司都可以达到,只要满足要求都可以进白名单的话,肯定能够覆盖到70%以上的公司。


困难在于,对动力锂电池公司的评价,涉及面很广,包括硬件条件(装备、规模)、软件条件等,全面、公正、实时地评价绝非易事,再加上没有明确数值指标作为参考,实际操作难度很大。


但实际上,假如按照简单难度来处理的话,白名单将会异常庞大,覆盖到动力锂电池95%以上公司,届时白名单鱼龙混杂,难以起到规范行业发展、推动行业自律的用途。在当前动力锂电池产量过剩、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形势下,要想发挥规范行业发展、推动行业自律的用途,就要白名单覆盖面收窄至70%甚至更低一点。


问题是,通过什么样的尺度来做到这一点?单纯靠没有明确指标要求的《管理办法》难以办到,而靠专家评议的方式又不太现实:一是不同专家其个人标准难以一致,二是专家评议结果容易受关于白名单外的公司诟病甚至攻击。因此,白名单实行难度不只是一点点,白名单要服众,如何操作将面对重重考验。


白名单对电池行业影响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三元电池占比持续上升,孚能科技、亿纬锂能、国能电池等主打三元电池的公司快速崛起。在动力锂电池市场转变的关键时期,白名单的出台在行业内引起了震动。毕竟《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出台之后,公布的公司名单对行业造成了重大影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行业的反应可以理解。


笔者初步分析,白名单对动力锂电池行业影响有限,重要基于几个方面:一是白名单没有和包括新能源汽车补贴等相关政策措施挂钩,不具有强制性,这就决定了其对行业不会出现重大影响。要了解,由行业主管部门公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在和政策措施脱钩(即不具有强制性)后,行业影响力急剧下降,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可想而知,只是由行业协会和联盟公布的白名单,尽管有相关部门授权,但影响力和用途肯定有限。一方面白名单的出台要时间,二是行业、社会对白名单的接受要更长时间,三是相关扶持政策假如采用白名单,就更要白名单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形成的。


二是前面提到了,白名单没有明确相关指标具体要求,可操作性的难度不是一点点,这里不再细述了。


三是参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实行情况,前一两批白名单的公布会对不在名单内的公司造成一定影响。《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第一批目录公布之后,不在名单内的行业骨干公司纷纷接到下游客户电话,询问公司为何不在目录内,行业内出现了一定影响。


但在快速公布第二批名单公布之后,所有骨干公司都在目录上,大部分大中型公司也进入名单,这些影响基本上都消失了,光伏行业实现了健康稳步发展。动力锂电池白名单的公布肯定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只要反应快速、妥善应对,基本上不会影响动力锂电池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白名单待解之处


笔者认真学习了《管理办法》,有一个地方感到比较费解,为何会把正负极材料也列入白名单?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我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是不是管得太宽了点?协会重要是为汽车公司服务,联盟重要是推动动力锂电池创新,正负极材料也不应该是协会和联盟的工作重点。


这个白名单的重要用途是推动动力锂电池行业自律,为新能源汽车公司采购动力锂电池时供应参考。动力锂电池现在都有编码,溯源比较容易。实际上,动力锂电池公司已经将四大关键材料的相关供应信息录入到产品中。


那么问题就来了,把白名单延伸到正负极材料的用途在哪里?供电池公司参考?但这不是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司关心的重点。而且正负极材料只是关键材料,没有办法直观溯源,还得通过动力锂电池公司数据来查询,这就体现不了白名单的用途了。


第二点,将正负极材料列进去了,那为何不列入隔膜和电解液?笔者仔细看了一下附件产品信息表中列出的正负极材料的类型,基本就是对应锂离子电池用的正负极材料。那么锂离子动力锂电池四大材料,除了正负极材料之外,还有隔膜和电解液。这是不是就意味着隔膜和电解液不重要了?


第三点,工业和信息部电子信息司公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公布了两批公司名单,其中就包括四大关键材料。而现在协会和联盟只公布正负极材料的白名单,一旦和工业和信息部电子信息司公布的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公司名单不一致,对正负极材料相关公司造成的影响可就大了。到底以哪个为准?还是两个都要遵循?同一个行业的白名单为何由两个不同单位来发?等等问题都将出现。


最后,笔者提一点想法。现在国家行业管理司里正在进行调整,按照法无禁止即可行的原则,由以往的正面清单改为负面清单。动力锂电池的管理能不能参考这个思路,建一个黑名单?和白名单相比,黑名单更能吸引消费者或者公司注意,毕竟黑名单肯定数量少、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大,社会更容易接受。


尤其是对锂离子动力锂电池来说,重要用在新能源汽车上,不合格产品或者质量较差产品流入市场,出现的危害非常大,极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