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国务院放大招!3万亿新能源车沸腾了,电池巨头涨破6000亿!

钜大LARGE  |  点击量:548次  |  2022年02月11日  

十一月二日晚间,国务院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直接利好几万亿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文件指出,要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务等措施。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加快建设,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国务院称,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年国务院公布《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


和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对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制定本规划。


十大要点:


1、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锂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2、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动力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3、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


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动力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研发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攻关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突破整车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轻量化、低摩阻等共性节能技术,提升电池管理、充电连接、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


4、实行电池技术突破行动。


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锂电池和燃料动力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固态动力锂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5、实行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


突破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克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动力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支持基础元器件、关键生产装备、高端试验仪器、开发工具、高性能自动检测设备等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攻关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海量异构数据组织分析、可重构柔性制造系统集成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高性能铝镁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等关键材料产业化应用。


6、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和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7、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


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燃料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健全氢燃料制储运、加注等标准体系。加强氢燃料安全研究,强化全链条安全监管。


8、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务等措施。


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破除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市场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的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


9、促进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


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气象、可再生能源电力预测预报系统信息共享和融合,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


10、发展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


加快建设涵盖前端信息采集、边缘分布式计算、云端协同控制的新型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分时租赁、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场地用车等领域的应用,优化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引导汽车生产公司和出行服务公司共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自动代客泊车技术发展及应用。


A股新能源汽车要沸腾了?


近期,A股新能源汽车板块涨势如虹,十一月二日,CATL市值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这是创业板首次出现市值超过6000亿元的公司。


具体来看,截至目前,CATL市值已达到6059.89亿元,这一市值比排名第二位的迈瑞医疗要高1279.67亿元。就在2019年底,CATL的市值还和迈瑞医疗大体相当。


另外,我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披露了一份颇为亮眼的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比亚迪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445.20亿元,同比上升40.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1亿元,同比上升1362.66%;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营业收入累计达到1050.23亿元,同比上升1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14亿元,同比上升116.83%。


二日,CATL、比亚迪双双大涨,今年以来两家的股价分别暴涨140%、250%


Wind数据显示,比亚迪目前总市值已突破4500亿元人民币(含A股和对应的港股),同期上汽集团总市值为2816亿元,广汽集团总市值为1200亿元,这意味比亚迪的总市值已超过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两大汽车巨头之和。


此外,国内新能源车厂商蔚来、小鹏、理想汽车均公布了最新数据。


十一月二日,蔚来披露十月交付数据。十月,蔚来共交付5055辆,同比上升100.1%,月度交付数据创下新高,且首次突破5000辆。


数据显示,蔚来旗下三款车型——ES6、ES8和EC6在十月分别交付2695辆、1477辆和883辆。其中,首次月度大规模交付的EC6呈现热销态势。


自今年三月以来,蔚来已持续第8个月实现同比上升。截至十月,蔚来今年已累计交付31430辆,同比上涨111.4%;自2018年六月至今,蔚来已合计交付63343辆


小鹏汽车公布了其2020年十月交付成绩。小鹏汽车单月总交付量达到3040台,同比上升229%,持续两个月达到3000台以上。同时,今年1-十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达到17117台,同比上升64%;小鹏p7单月交付2104台,持续两个月达到单月2000台以上。尽管受国庆"黄金周"影响,环比九月交付量有所下降,但销量表现整体上持续两个月超过3000台。


据@理想汽微博消息,理想汽车公布十月交付数据公布:理想ONE在十月交付3692辆,持续三个月刷新单月交付量纪录。同时,十月新增定单量也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一月至十月,理想ONE已累计交付21852辆。截至十月三十一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41家零售中心,覆盖36个城市。


数据一出,三家公司的股价在盘前均大涨超7%。


券商老师们怎么看?


基金君算了一下,A股的新能源汽车板块最新市值高达近3万亿。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成交量持续五年位居前列。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近期在国新办新闻公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了2万亿元,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九月销量13.8万辆,环比上升26.2%,同比上升67.7%,产销刷新九月历史记录,略超市场预期。疫情后期行业稳步复苏,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需端持续恢复,需求逐步释放,新车型逐步投放刺激市场需求。欧洲市场继续爆发上升,行业长期上升趋势明确。中长期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步入高速成长阶段,当前时点继续建议把握全球电动化供应链优质标的机会,尤其是TSLA供应链。


海通证券汽车团队认为,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增量最大的环节为动力锂电池,未来三元动力锂电池将配套高端乘用车型,磷酸铁锂离子电池配套低端车型,三元动力锂电池建议关注CATL、欣旺达、亿纬锂能;建议同时关注有国际竞争力的材料公司,建议关注璞泰来、恩捷股份、星源材质、当升科技等。



附中汽中心解读


文件原文


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国办发〔2020〕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20年十月二十日


(此件公开公布)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年国务院公布《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和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对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趋势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和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世界重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跨国汽车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上升的重要引擎。


第二节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


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公司竞争力大幅增强,2015年以来产销量、保有量持续五年居世界首位,产业进入叠加交汇、融合发展新阶段。必须抢抓战略机遇,巩固良好势头,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等领域优势,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融合开放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特点


随着汽车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公司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和的"网状生态"。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点,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二章总体部署


第一节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深入实行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第二节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用途,强化公司在技术路线选择、生产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引导、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市场秩序维护、绿色消费引导等方面用途,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创新驱动。深入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以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环境,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支持各类主体合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形成新型产业创新生态。


协调推进。完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协调推进机制,促进新能源汽车和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开放发展。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和国际竞争,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优势,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


第三节发展愿景


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锂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动力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第三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第一节深化"三纵三横"研公布局


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动力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研发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攻关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突破整车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轻量化、低摩阻等共性节能技术,提升电池管理、充电连接、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以动力锂电池和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和电力电子、网联化和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开展先进模块化动力锂电池和燃料动力电池系统技术攻关,探索新一代车用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法,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突破计算和控制基础平台技术、氢燃料动力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等瓶颈,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研发能力。


第二节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建立健全龙头公司、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研发攻关机制,聚焦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短板弱项,从不同技术路径积极探索,提高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引导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跨领域合作,建立面向未来出行的新能源汽车和智慧能源、智能交通融合创新平台,联合攻关基础交叉关键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及关联产业融合创新能力。


第三节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


依托行业协会、创新中心等机构统筹推进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共建共享,提高技术转移、信息服务、人才培训、项目融资、国际交流等公共服务支撑能力。应用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虚拟仿真和测试验证平台,提升整车、关键零部件的计量测试、性能评价和检测认证能力。


第四章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第一节支持生态主导型公司发展


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公司跨界协同,围绕多元化生产和多样化应用需求,通过开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盖解决方法、研发生产、使用保障、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公司。在产业基础好、创新要素集聚的地区,发挥龙头公司带动用途,培育若干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第二节促进关键系统创新应用


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以整车公司需求为牵引,发挥龙头公司、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用途,坚持软硬协同攻关,集中开发车用操作系统。围绕车用操作系统,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数据和软件等领域市场主体深度合作的开发和应用生态。通过产品快速迭代,扩大用户规模,加快车用操作系统产业化应用。


推动动力锂电池全价值链发展。鼓励公司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动力锂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加快突破关键制造装备,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完善动力锂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动力锂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第三节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推进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仿真、管理、控制等核心工业软件开发和集成,开展智能厂、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支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示范平台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


第四节强化质量安全保障


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开展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引导公司加强设计、制造、测试验证等全过程可靠性技术开发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引导公司强化品牌发展战略,以提升质量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品牌建设。


健全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公司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机制。强化公司对产品安全的主体责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对整车及动力锂电池、电控等关键系统的质量安全管理、安全状态监测和维修保养检测。健全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以及维修保养检测、充换电等安全标准和法规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新能源汽车安全召回管理。鼓励行业组织加强技术交流,梳理总结相关经验,指导公司不断提升安全水平。


第五章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第一节推动新能源汽车和能源融合发展


加强新能源汽车和电网(V2G)能量互动。加强高循环寿命动力锂电池技术攻关,推动小功率直流化技术应用。鼓励地方开展V2G示范应用,统筹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电力调度需求,综合运用峰谷电价、新能源汽车充电优惠等政策,实现新能源汽车和电网能量高效互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


促进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气象、可再生能源电力预测预报系统信息共享和融合,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鼓励"光储充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动力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


第二节推动新能源汽车和交通融合发展


发展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加快建设涵盖前端信息采集、边缘分布式计算、云端协同控制的新型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分时租赁、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场地用车等领域的应用,优化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引导汽车生产公司和出行服务公司共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自动代客泊车技术发展及应用。


构建智能绿色物流运输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配送、港口作业等领域应用,为新能源货车通行供应便利。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推广网络货运、挂车共享等新模式应用,打造安全高效的物流运输服务新业态。


第三节推动新能源汽车和信息通信融合发展


推进以数据为纽带的"人—车—路—云"高效协同。基于汽车感知、交通管控、城市管理等信息,构建"人—车—路—云"多层数据融合和计算处理平台,开展特定场景、区域及道路的示范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和信息通信融合应用服务创新。


打造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新能源汽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构建统一的汽车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体系,推动密码技术深入应用,加强车载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及关键电子零部件安全检测,强化新能源汽车数据分级分类和合规应用管理,完善风险评估、预警监测、应急响应机制,保障"车端—传输管网—云端"各环节信息安全。


第四节加强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建立新能源汽车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标准体系,明确车用操作系统、车用基础地图、车桩信息共享、云控基础平台等技术接口标准。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大数据平台,促进各类数据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


第六章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


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和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引导公司联合建立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统一结算。加强充电设备和配电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等技术研发,规范无线充电设施电磁频谱使用,提高充电设施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导多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鼓励充电场站和商业地产相结合,建设停车充电一体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拓展增值服务。完善充电设施保险制度,降低公司运营和用户使用风险。


第二节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


推进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基于蜂窝通信技术的车辆和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C—V2X)标准制定和技术升级。推进交通标志标识等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通信设施、智能路侧设备、车载终端之间的智能互联,推进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改造相关标准制定和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差分基站建设,推动北斗等特种系统在高精度定位领域应用。


第三节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燃料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健全氢燃料制储运、加注等标准体系。加强氢燃料安全研究,强化全链条安全监管。


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加氢基础设施的管理规范。引导公司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支持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


第七章深化开放合作


第一节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


加强和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新能源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多双边合作机制、高层对话机制用途,支持国内外公司、科研院所、行业机构开展研发设计、贸易投资、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人才培训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参和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促进形成开放、透明、包容的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市场环境,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第二节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


引导公司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推动产业合作由生产制造环节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全链条延伸。鼓励公司充分利用境内外资金,建立国际化消费信贷体系。支持公司建立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在重点市场共建海外仓储和售后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健全法律咨询、检测认证、人才培训等服务保障体系,引导公司规范海外经营行为,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第八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深化行业管理改革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完善公司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有效承接财政补贴政策,研究建立和碳交易市场衔接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推动完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管理相关法规,建立健全僵尸公司退出机制,加强公司准入条件保持情况监督检查,促进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用途,支持优势公司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第二节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务等措施。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加快建设,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破除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市场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的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制定将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纳入国有公司考核体系的具体办法。加快完善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要求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数据使用等政策法规。加快推动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立法。


第三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要的人才培养机制,编制行业紧缺人才目录,优化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领域学科布局,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司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弘扬公司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树立正向激励导向,实行股权、期权等多元化激励措施。


第四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深入实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鼓励科研人员开发新能源汽车领域高价值核心知识产权成果。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执法力度。构建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加强专利运用转化平台建设,建立互利共享、合作共赢的专利运营模式。


第五节加强组织协同


充分发挥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地方协调机制用途,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部门任务分工,加强新能源汽车和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行业在政策规划、标准法规等方面的统筹,抓紧抓实抓细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规划目标任务,根据职能分工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优化产业布局,防止重复建设。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连接公司和政府的桥梁用途,协调组建行业跨界交流协作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跟踪指导,推动规划顺利实行。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