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587次 | 2022年06月14日
"淘金"百亿级回收市场 大湾区探路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高地
原标题:"淘金"百亿级回收市场大湾区探路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高地
一方面是即将到来的动力锂电池退役高峰:到2025年我国动力锂电池累计退役量将升至78万吨;另一方面是规范的回收公司少之又少:2018年至今全国仅27家公司进入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上升背后,动力锂电池回收问题应当获得足够重视。
据新华社近日报道,2020年我国动力锂电池累计退役量达20万吨,然而其中大量流入了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乱象带来的潜在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因为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之中,电池就包含了3种,而非正规回收公司却对电池废气、废液和废渣毫无处理、任意排放。
这也意味着,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乃至新能源产业发展而言,电池回收必将是无法或缺的一环,也是一个巨大市场和产业机遇。对此,大湾区诸多瞪羚公司早已将目光锁定:随着各地对粤港澳大湾区动力锂电池的回收网络的推动完善和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强化,诸多公司开始尝试和政府合力建立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点、开展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服务试点等拥抱市场,并希望逐步探索出大湾区模式和路径。
探路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商业化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目前在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中,电池回收还处在逐步规范的阶段。
2018年工信部、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整车公司需承担动力锂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随后一批由车企或梯次利用公司指定的回收网点迅速上马。但调研中业界认为,许多车企的电池回收点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回收网点的利用率不高,甚至出现不规范公司将回收来的动力锂电池倒卖赚取差价的情况。
以2018年为例,当年动力锂电池总报废量达7.4万吨,但当年全国首批5家"白名单"公司共计回收处理约0.5万吨退役电池,规范处理率仅为6.76%,相当于当年全国近6吨退役动力锂电池"不明去向"。
珠海中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文辉分析,由于监管部门尚未对动力锂电池回收环节施行有力监督,导致不少报废动力锂电池流向非正规渠道,如电动自行车、手机充电宝等领域,甚至被翻新使用,并且已然形成庞大产业链,带来安全和环境隐患。
不过,监管力度正在逐步加强。工信部对外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和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力促动力锂电池回收环节实现有"码"可依。
"平台公布后,所有装车的电池都要纳入溯源编码管理,车厂要负责将溯源编码上传到中汽研平台,保证动力锂电池在退役后交给规范公司做规范处理。"郭文辉说。
这被认为将是电池回收管理上的一大长足进步。该平台实现了动力蓄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监管,达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从而有效监管电池各环节责任主体的回收利用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锂电池评估及交易平台落地佛山南海,这对促进大湾区探索建立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来直接利好。
该平台落地佛山南海背后,和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和巨大应用市场不无关系。广东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位列全国前列,且上升态势强劲。2020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上升达27.6%,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为全国整体的3.68倍。今年上半年,其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上升230.8%,占全国的13.9%。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平台的落地,将有效破解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环节存在的回收难、销售渠道受限、缺乏性能快速检测技术等行业难题,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在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拆解和梯次利用等领域实现全产业链商业化,集聚形成全国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高地。
如何抓住百亿级回收大市场
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究竟有多大?业界分析,这是一个高达百亿级规模的市场。到2025年,我国动力锂电池累计退役量约达78万吨,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00亿元。
对此,全国已有不少头部公司跑步入场。其中,除专业第三方回收公司外,不少源自锂电池材料生产公司、动力锂电池生产公司和电动汽车生产公司"延链",包括CATL、比亚迪、中航锂电、我国铁塔、杉杉股份、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北汽新能源等公司均争相布局。
粤港澳大湾区公司无疑是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动力锂电池回收"且处于存续状态公司共有710家,其中广东共116家,重要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
这重要得益于市场驱动和政策引导。早在2018年,广东省工信厅就公布了第一批相关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45家试点公司名单,成为国内首个推出试点名单及方法的省份。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要加快建设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则将加速有关政策和项目落地。
"大湾区必须加快动力锂电池回收公司培育,以适应日益上升的新能源汽车需求。"郭文辉观察到,大湾区内已有不少公司正和政府共建回收网点,还有越来越多的锂电池上下游公司正争相入驻大湾区。
今年二月,首期投资120亿元的CATL动力及储能电池肇庆项目(一期)正式落户肇庆,其中包含动力锂电池电芯、锂电材料、储能应用、电池回收、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电控等新能源产业链。
作为大湾区瞪羚公司,中力新能源科技也希望能通过政企联手的方式,参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立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点、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服务试点。郭文辉建议,回收点可由大湾区城市政府和具备动力锂电池回收资质的公司携手建设,服务试点则可由具备动力锂电池回收资质的公司和城市公交、汽车等公司共建,并通过先行试点示范后将成熟模式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推广复制。
(作者:李振,彭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