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127次 | 2018年08月10日
中日韩三国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恩怨情仇的“三国杀”
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中日韩三国的实力最为强劲,竞争也最为激烈,当下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江湖里正在上演一场恩怨情仇的“三国杀”。过去几年,在我国国家补贴政策和动力电池推荐目录的防护之下,日韩企业在中国遭遇“滑铁卢”,我国本土动力电池产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我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市场。
但是随着我国新能源补贴逐步退坡,松下、三星SDI、LG化学等日韩电池巨头又要“卷土重来”,并且和上次“大有不同”,中国与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又将“狭路相逢”,度过了几年风平浪静的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又将“风起云涌”,一场暴风云即将来临!
来势汹汹的“进犯者”
最近,日韩电池企业动作不断,纷纷加快入华步伐。7月中旬,韩国LG化学投资20亿美元建设动力电池项目正式落户南京,同时还在尝试与吉利汽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而三星SDI在今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表示:“我们将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在2020年结束作准备。”另一家韩国企业SKI也在不久前宣布,将投入864亿韩元重启2016年就已公布的在华新建合资企业计划。
电池中国网了解到,相比于LG化学,日本松下在中国的布局更早。5月上旬,日本松下表示,将与美国电动车生产商特斯拉在中国合作生产电池,这是该公司首次正式承认可能在中国为特斯拉生产电池。早在今年3月,松下公司位于中国大连的工厂开始量产供货。除了大连工厂之外,松下或将与江苏的两家工厂合作,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
初次交锋遭遇“滑铁卢”
众所周知,韩日电池企业在2015年曾经雄心勃勃向中国市场“大举进攻”过,但是却遭遇了“滑铁卢”。
2016年6月,中国国家工信部发布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下简称《规范条件》)企业名录。而这一名录直接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下简称《推荐目录》)挂钩。只有使用了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才能登上《推荐目录》,获得中国政府提供的新能源补贴。
而日韩企业当时没有认识到《推荐目录》重要性,所以没有申请加入,这意味着搭载日韩企业生产的电池的车型将拿不到补贴。之后日韩电池企业开始申请进入《推荐目录》,但均被拒之门外。不能列入《推荐目录》,这不仅迫使许多车企更换了电池供应商,也令韩日等电池厂商不得不暂停了在中国的投资和业务。
卷土重来“大有不同”
由于前车之鉴,此次日韩电池企业“卷土重来”,在策略上更加灵活,主动适应“中国国情”。电池中国网发现,除了建设工厂、致力生产外,对于中国政府动态以及政策跟进都更加积极,日韩企业频繁参与中国政府举行的有关活动,与当地政府、企业合资,还积极参加各种电池论坛会议等。毕竟此前忽视中国产业政策的教训是“血淋淋”的,他们不能重蹈覆辙。
今年4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宣布建立动力电池行业白名单以规范行业发展,随后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第一批)。前车之鉴不远,外资动力电池企业积极响应,“不管算不算数,只要有1%可能,就要尽100%努力。”一位外资动力电池企业的高管表示。在此次白名单中,三星环新(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南京乐金化学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外资企业上榜。
电池中国网注意到,在2018年发布的几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也出现了配套LG化学、三星环新、FMC、DAU、AESC等外资电池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其中第307批新车公告显示,东风悦达起亚K5、东风雷诺两款车型搭载了南京乐金化学(LG化学)提供的电池,这表明外资品牌动力电池正在逐渐适应国内的政策环境。
“尔要战,便来战!”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狼来了”,尽管部分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对击败“卷土重来”的日韩入侵者信心十足,但国内电池企业的战力究竟如何,如果真与日韩企业展开“白刃战”,胜负能有几分?
从我国国家政策方向来看,即使国家逐步开放外资企业的股比限制,但是并不意味着日韩等企业能够迅速打开我国内地市场,因为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和《规范条件》的企业目录仍处于捆绑状态,短期内,大部分车企仍然只会考虑采用进入企业目录的国内企业产品。
而政策性补贴的退出,至少要等到2020年,这段时间将为国内企业带来一段缓冲期。而且即使到2020年国家新能源补贴完全退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支持政策或许并不会完全消失,届时可能会有新的扶持政策出台。另外,日韩等外资企业生产要进入量产阶段,至少需要也两年左右的时间。
从电池行业现状来看,受国家政策和市场推动,经过多年发展,国内电池产业链企业,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规模体量都有很大提升,日韩等电池企业此次“卷土重来”,对中国电池企业的冲击和影响肯定是有的,但较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初期的冲击要小很多。目前国内各大动力电池企业的整体实力并不比外资弱,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在技术方面已经与外资企业相差不大,但是其他国内电池企业与松下、LG化学等日韩企业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内与日韩企业的差距主要在制造工艺上,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在能量密度方面已经赶上日韩,但是在产品良品率上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来看,松下、三星SDI等日韩企业良品率多在95%以上,而国内领先电池企业良品率也只在90%左右。业内专业人士分析认为,整个电池行业的技术进步在某些层面是有天花板的,到一定程度最先进的技术进步会减速,在国家政策扶持和企业大力赶超下,国内与日韩企业的差距将越来越小。
电池中国网认为,日韩等外资动力电池企业来势汹汹,“卷土重来”之势不可逆转,对所有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来说,2020年都将是重要的“分水岭”。在补贴全面退坡的形势下,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中国电池企业要真正走向强大,必须要经受“血雨的洗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尔要战,便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