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TSLA或将采用无钴电池 弃"钴"对电池将出现何种影响?

钜大LARGE  |  点击量:470次  |  2022年06月28日  

TSLA和CATL之间的无钴电池传闻,又掀起了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一阵风波。据路透社二十八日晚间报道,新能源车龙头TSLA正在和A股上市公司CATL商讨在我国厂使用无钴电池的事宜,且双方谈判已进入后期阶段。若这一谈判最终落地,意味着磷酸铁锂电池将进入TSLA生产线。


二十日,此消息仍影响资本市场,比亚迪等磷酸铁锂相关概念股多股涨停。为何行业龙头TSLA要选择磷酸铁锂电池而放弃目前主流的三元锂电池?又将出现何种影响?


为弃"钴"布局已久,或将大幅降低成本


据机构市场称,TSLA正和CATL的锂电池供应谈判中,计划在我国制造Model3车型中使用无钴电池,以更换目前TSLA所适用的松下811三元锂电池;而后TSLA也表示,和CATL目前有合作协议,而CATL的磷酸铁锂电池"本身就不含钴"。此外TSLA所宣布自研的超级电池中含钴量也将为零。


受此消息影响,二十日,磷酸铁锂电池指数持续走高。据Wind数据,截至二十日收盘,丰元股份、德方纳米、比亚迪、湘潭电化4股涨停。

过针刺 低温防爆18650 2200mah
符合Exic IIB T4 Gc防爆标准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据悉,目前动力锂电池分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类,磷酸铁锂电池因成本和安全优势应用于商用车领域,而三元锂电池因较高的能量密度应用于乘用车领域。


而钴的成本并不便宜。在2020年电动汽车百人会年会论坛上,欧阳明高院士曾透露,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的度电成本为600元,比较三元锂电池度电成本的1200元左右,价格优势明显。以TSLAModel3为例,其基础版50度电,假如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是3万元,而使用三元锂电池则要6万元。


因此,降低成本也成了外界对TSLA此次弃"钴"的普遍解读。也就意味着,若国产TSLA电池能够实现"无钴化",将迎来更大的降价空间。


事实上,TSLA近年一直在无钴电池上加码布局,寻求电池成本的降低。2018年六月,TSLA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直言,当时TSLA电池中钴的含量仅为3%,未来将实现"无钴化"。


据悉,若此次传闻落地,CATL将是继松下和LG化学后,TSLA的第三家动力锂电池供应商。

无人船智能锂电池
IP67防水,充放电分口 安全可靠

标称电压:28.8V
标称容量:34.3Ah
电池尺寸:(92.75±0.5)* (211±0.3)* (281±0.3)mm
应用领域:勘探测绘、无人设备

而TSLA也在推进自身电池的生产和研发。2019年五月,TSLA收购了超级电容和电池制造公司Maxwell,该公司拥有多项电池制造方面的技术和专利,同年十月,TSLA收购了加拿大电池制造公司HibarSystems。


同年十二月,TSLA申请了一项电池技术的专利,专利显示,通过使用新型化学材料,可以获得容量更大、寿命更长而且成本更低的电池。其性能将远远超过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其他能源储存应用领域的锂电池。


弃"钴"对电池将出现何种影响?


除成本以外,消费者更关心的还有弃"钴"后电池性能所受到的影响。我国汽车动力锂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动力锂电池累计销量75.6GWh,其中三元锂电池累计销量53GWh,占总销量70%;磷酸铁锂电池累计销量20.6GWh,占总销量比27.2%。


不难看出,三元锂电池仍是目前动力锂电池市场的主流选择。一位不愿具名的锂电池行业分析师告诉中新经纬记者:"钴特有的结构,可以保障钴酸锂能够有效的释放锂离子,即可以高效的充放电,有关结晶的形成也会有比较好的保护用途。现在的无论是汽车还是其他用电设备,对充电效率,也就是快充,都有一定的需求,钴酸锂的结构也有利于快充模式。"


有数据显示,三元锂电池的放电功率要比磷酸铁锂电池高39.7%。上述分析师也强调,弃"钴"后的充放电效率一定程度总会受影响。"假如其选定了除了钴之外作为核心材料,基本上是成本和电池性能的一种平衡。"他说。


不过,三元锂电池也有缺陷。由于材料活泼且燃点较低,其安全性不如磷酸铁锂电池。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蔚来ES8、威马EX5、云度等国内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车型搭载均为三元锂电池。


"TSLA对此次电池的考量,是一个综合出来的结果,即成本可以优化,安全性可以提升,充放电效率在可以接受的程度略有降低,或者通过分子优化后可以将效率损失降低。"上述分析师表示。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