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910次 | 2022年08月10日
大连化物所和青岛能源所布局生物质新能源项目
5月10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青岛能源所)在青岛联合举办专项成果发布会,这标志着两所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行动正式启动。
大连化物所、青岛能源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此次成果发布会是两所融合后的第一场,下一步将会在大连和青岛有计划地组织多场成果发布会,借助两所融合之势,推动两省经济发展和国家能源科技革命。”
目前,青岛能源所生物高附加值营养保健品、生物天然气、生物乙醇等项目已经与大连的企业进行接洽,正在争取尽快实现成果转化。
两个中心七项协议
在成果发布会现场,两所遴选代表性科技成果项目进行重点推介,现场与昌盛东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汉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临沂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7项合作协议,将在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与发动机、海洋健康产业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同时,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天然产物大健康技术创新中心两个关键共享技术平台在现场揭牌成立。
据了解,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青岛)是依托大连化物所成立的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公司化改制组建成立的,由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与青岛能源所膜分离与催化、环境资源化与水回用研究组共建,将导入两所的技术、产品、人才等优势,打造膜技术领域内高新技术的策源地和产业化基地。
刘中民介绍道,青岛分中心的设立旨在为海水淡化、化工分离等区域产业重大需求提供技术支撑,是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地青岛的重要技术输出平台,是两所针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开展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载体。
天然产物大健康技术创新中心是两所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利用两所在天然产物创制、分离、提取方面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共同在青岛打造的创新平台。中心将由青岛能源所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组、微藻生物技术研究组、植物代谢工程研究组与大连化物所分离材料化学与组分中药、海洋生物工程等天然产物分析分离等相关研究组合作,旨在服务山东、青岛生物医药、高附加值营养保健品等战略新型产业发展,未来希望打造“高端品质、平民价格”的保健品品牌。
企业尝到“甜头”
此次成果发布会上,不少企业之前尝到了“甜头”,再次积极参与成果对接。
2012年,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能源所合作,实现了海洋微藻(裂壶藻)异养发酵生产高附加值DHA藻油,现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微藻DHA产业化系统。此次签约,琅琊台集团又与其签订了“共建海洋健康产业联合研发中心协议”。双方基于海洋微藻制备高附加值产品——DHA的良好合作基础,围绕海洋高附加值营养保健品等大健康产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以需求为牵引建立密切的产研合作。
青岛能源所研究员崔球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研发中心所获藻种经过大量筛选、生物工程技术改造,具有生长快、产油高、DHA含量高的特点,从这些微藻中提取DHA、ARA、EPA等藻油,所获藻油的单位有效成分高达60%以上,纯度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崔球说:“副产藻蛋白生物饲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无废弃物排放,生产过程中未加入任何有机溶剂,采用技术为新型节能、低成本、清洁生产工艺,使得一些污染物没有机会进入到藻油中,有力地为国家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青岛能院所开发的海洋微藻产油技术已经达到了较低的生产成本,满足了生物柴油对技术发展的高要求,这对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为青岛能源所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典型之一,其与华通集团合作建成我国最大的秸秆生物天然气研发与产业化基地,推动形成百亿新产业。该项目位于青岛平度市南村镇。
青岛华通集团总经理邓力指出:“目前,我们基地实现了年产天然气700万立方米并网运行,每年解决约7万吨的秸秆资源化利用,能让15公里半径内的农民因秸秆回收每年增收1000万元,平均下来能让一亩地增收约150元,还可把尾菜、牛粪、猪粪等处理成沼气、产生有机肥,帮助减少化肥使用量、解决农村土地板结和垃圾处理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在全国产生了示范作用。”
今后五年,双方将在全国共建30个类似的生物质新能源项目,明年将率先在青岛完成7~8个项目布局,整体布局完成后,产业价值可达9亿元。“今后,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的落地速度会更快。”邓力表态。
专项行动启动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专项行动的正式启动,也是两所融合蓝图中的一步。
刘中民指出,两所融合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既要了解山东、青岛和大连的战略规划和产业背景,针对青岛的“新旧动能转换”和大连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打造两个人才高地;同时结合国家层面“能源革命”中的科技革命,在技术上作了探索,在制度上积极创建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
两所启动实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行动,旨在推动一批科研成果在山东、青岛区域的落地转化,服务区域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两所科技成果在青、在鲁的转移转化工作,服务国家、区域新旧动能转换战略。
刘中民介绍,专项行动将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打造青岛新一代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二是打造青岛“液态阳光”经济体系;三是打造青岛大健康产业示范园区;四是加速推广生物能源与材料新技术,推动生物能源与材料的产业发展;五是推动特种动力电池、高含能材料等重大成果在青转移转化,支撑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国家示范区创建。
刘中民告诉记者:“投资16亿元的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将在大连、青岛两地共建,调动了整个中科院跟能源有关的科技力量,大约有20个研究所、大学参与,聚集了30多名院士和300多名‘杰青’‘百人’。”
“以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为基础,两所将积极争取建设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实施变革性清洁能源技术示范与工程,探索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刘中民最后表示。
背景链接
2017年3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青岛能源所融合发展正式启动,刘中民任两所所长。
据悉,“十三五”期间,两家研究所将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聚焦能源科技重大创新研究,提升两所科技创新实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发挥“1+1大于2”的效应。
为此,两所达成了“求大同存小异”的共识,青岛能源所与大连化物所积极推进制度体系的融洽对接。现在,两所融合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红利”也已初步显现。
下一篇:新能源物流车推广面对什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