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364次 | 2022年11月18日
充电设施安全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软肋!
8月12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2016)暨电动汽车安全报告媒体交流会在北京文津酒店召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的主题是“安全保障创新引领”,安全仍然是这次夏季论坛的主要探讨内容。
中国汽车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详细阐述了电动汽车的三大安全要素——电池安全、充电设施安全、整车安全。
电池安全是核心的安全领域
温度是电池安全的一个重要参数。电池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工作,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不适合电池安全稳定的工作。
随着温度上升到某一个温度,它会开始产生副反应,副反应会连锁形成电池放热程度越来越高,到了一定程度,会使内部短路、隔膜崩溃、电解液燃烧,使温度迅速上升,形成热失控。到达最高温度会导致冒烟、起火甚至爆炸。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而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容量放不出来,也充不进去,这是因为电池极化导致的。电池怕冷,如果电池温度太低,它就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严格的热管理是解决电池温度问题的关键。为使电池在车上始终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温度范围内,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就应该具有包括加热、散热和隔热的功能。
所谓散热,就是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及时地将热量散发出去,例如风冷或者水冷等多种形式的冷却系统。
而电池的加热又是一个技术难度相对较高的系统,在冬天温度较低时对电池进行可控制的加热,同时又要避免温度一味升高。
所谓隔热就是当一个电池出现热失控情况后,杜绝第一个电池的热量传到第二个电池,形成连锁反应。一种方式是完全隔绝,不让热量传递到后面的电池单体。另一种方式是让热量从第一个单体传到第二个单体的时间非常长,可以保障人员的逃生。还有一种方式是用管理系统来观测,通过温度监控系统检测电池单体是否处于正常温度范围内。
充电设施安全是行业软肋
国电动汽车市场呈爆发式增长,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远不及电动汽车发展的速度,车多桩少,兼容性差,利用率低等问题突出。但在推动充电设施发展的过程当中,安全问题是电动汽车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极有可能制约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
欧阳明高对此表示“充电机行业的总体水平在电池行业、充电机行业和整车行业三个行业中间是比较差的。而且,充电机行业在产品准入方面、质量保证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很多企业都是新进入的公司,整体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以电池过充为例,过充跟充电机质量有关,也跟电池系统质量有关。发生的事故时,如果电池管理系统死机,充电机“不知道”,它就会继续充电。一般来说,过充到150%,当场就会出现剧烈的事故。如果是过充到110%不会有什么明显事故,但是长期积累也会有事故。
此外,地下车库的充电设施安全也尤为敏感。地下车库地势低洼、车辆密集,并且多集中于夜间充电。基于这些要素,地下车库积水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事故发生时也容易造成连锁反应。因此,对地下车库充电机和充电桩的施工标准仍要继续提高。
欧阳明高指出“安全问题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注意,没有安全质量保证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充电桩、充电机这些技术都是成熟的,不过,下一代的无线充电技术还不太成熟。下一步的趋势是进入无线充电之后,对安全的要求会大幅度提升。现在,无线充电技术进展非常好,充电的效率接近有线充电,接下来要再进一步提升技术。”
新能源汽车也将年检
除了电池安全与充电设施的安全保障外,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也取决于整车层面的上的保障,整车的安全验证至关重要。整车集成有几个问题,第一个是高压电器安全问题,第二个是碰撞安全问题,第三个是防水防尘的问题。目前,在乘用车领域,我国整车企业也都对整车进行了包括泡水、火烧、碰撞等各种试验。可以说在测试流程和法规上基本跟国外完全相同。
相比之下,在客车领域由于企业过多、车型过多、车型开发周期过短等等方面原因,客车在安全方面尚且有待提高。所以,客车也是政府重点监控的一个安全车型,也禁止了三元电池的使用,同时又在制定客车技术标准。
欧阳明高提到“三元电池是一个技术方向的代表,也是攻关重点。但是要应对这种高比能量电池所需要的安全技术就更加复杂,驾驭得了这样电池的技术队伍就需要更加强大才行。三元电池目前最高也就是到200WH/Kg,再发展到300WH/Kg,甚至350WH/Kg,被称为电池的革命性进步,这种电池对安全的要求就更高了。所以我们在做整车集成的时候,所有的要求都要相应变高。”
欧阳明高表示,下一步,为了把安全做好,要强化认证标准。比如电池检测标准进一步优化,从注重单体电池慢慢向强调整个系统转变。新车的防水防尘问题是有保障的,但第二年、第三年的情况是否如意。燃油车有年检,电动车为了安全起见也需要年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