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391次 | 2022年11月16日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翻倍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了上半年汽车销量数据显示,1-6月,中国市场的汽车累计销售1097.4万辆,同比增长了4.0%。而1-6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了41.2万辆,同比暴增111.6%。由此可见,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车市场迅速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
新的补贴政策鼓励技术创新
自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起步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九年来,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从未停止,但根据现实情况多次做出调整,而国家的政策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成为新能源车汽车的风向标。
2018年2月,国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至此,从2017年11月起就引起业界广泛关注的新版补贴方案尘埃落定,终结了此前诸多传言和揣测。
根据新的政策,直接取消了低于150公里续航里程的纯电动乘用车国补资格,并将此前150-200km段3.6万元的补贴额度下调为1.5万元,削幅2.1万元;将200-250km段削减为2.4万元,削幅1.2万元;将250-300km段削减为3.4万元,削幅1万元,但不低于300km续航的车型补贴额度不降反升。这表明,在新旧动能转换、提档增效的关键时期,补贴方案削低补高、进一步鼓励技术进步。2018年新版补贴方案里,将“提高技术门槛要求”作为开宗明义的首条纲领,明确提出要鼓励高能量密度、低能耗车型应用,将补贴资金显著倾斜于更高技术水平的车型,而且维持对燃料电池的补贴额度不变。补贴技术门槛的提升,地方保护政策减弱,将促使产业完成升级与优化。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双积分政策加促新车上市速度
2017年6月,工信部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企业的油耗积分和新能源积分将实行并行管理,实行双积分政策。今年年4月1日起,《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明确了2019年乘用车企业新能源积分所占比例需达到10%,2020年的比例为12%。
双积分考核,一方面要求乘用车企业降低传统燃油车的油耗,另一方面要求企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当前形势下,一些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油耗压力,这也让不少车企围绕新能源汽车业务开展合作,缓解双积分忧虑。可以说,双积分管理办法对车企向新能源转型有着强烈的推动力,从而促使更多车企投身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一方面将加快传统汽车节能技术提升速度,推动小型化、混合动力等车型布局加速;另一方面将加速企业发展新能源乘用车,对市场现有产品结构形成有效补充,这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喷发带来了驱动力。
自主品牌抢跑新能源
随着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规和双积分政策落地,自主品牌车企似乎更这容易吃透政策,他们早已捷足先登,发力抢跑。
从比亚迪前几天公布的产销数据来看,在上个月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车为37315辆,其中新能源车型的占比达到了50.3%,这是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意义非同一般。
7月20日,北汽集团举办“再度晋级2018《财富》世界500强新闻发布会”,会后,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与出席媒体分享了不少北汽集团的最新动态,表示7月31日前,北汽自主品牌在北京地区全面停止传统燃油车的生产。徐和谊还强调,与麦格纳签署合作后,北汽下一步将投产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车型。据悉该车型是北汽新能源谋求高端的关键布局,主要定位20-40万的消费市场,未来1年至1年半时间内会推出第一款面向大众的中高端产品。
奇瑞新能源虽然作为自主品牌的后起之秀,但多跑快跑,已经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奇瑞新能源整体销量达到2.4万辆,同比增长160%,并创造了整体销量六连增,增幅远高于行业平均增幅。半年大考,奇瑞新能源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证明了其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先企业的创新实力。
日前,上汽官方正式公布了其新能源车型在2018年7月的销量数据。数据显示,上汽新能源汽车在2018年下半年之初的7月销量,同比大涨159%,达10430辆。至此,在2018年1-7月,上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54805辆,同比激增215%。值得一提的是,上汽新能源主销车型售价均在15万元左右,荣威eRX5和荣威ERX5更是突破20万元的门槛。
早在今年年初,记者在对2018年车市预测的时候就指出,2018年有望迎来新能源车汽车的真正元年。相信在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刺激下,将有更多更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走向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春天正悄悄来临。
下一篇:TSLA电池供应商的争夺战